一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知识点题库

仔细观察下图,判断下面哪一分析是正确的(   )

A . 是西方古典主义绘画的代表,通过严谨的笔法、稳重的色彩、平衡的构图来表现人高尚的情感及品德 B . 是西方印象派绘画。对现实情景的生命状态和存在形式进行直觉式 的客观再现与描绘,注重绘画的光、色、形、意、美的融合 C . 应是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作品。是世纪末的不安在画家心灵中的反映 D . 是西方批判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生动感人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海涅重要的政治讽刺诗,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原因是()

A .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社会意识的影响 B . 工业革命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C .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社会矛盾激化 D . 人类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想王国”的失望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
对下面作品表述正确的是(    )

①此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绘画特色②是现实主义代表作品

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④强调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和谐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体现该风格的作品是(     )

A .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B .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C .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D . 萧伯纳的《苹果车》
“谁能了解我的音乐,谁便能超越常人无法摆脱的苦难”。这句话反映贝多芬音乐的特点是(    )
A . 体现了他强烈的反封建和争民主的精神 B . 其作品体现了英雄主义气息 C . 其作品体现了乐观主义气息 D . 其作品中蕴涵着深沉的哲理
二十世纪中前期,人们模仿、再现生活的手法更加丰富多样。艺术不再为少数人所独享,它们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下列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是(  )
A . 电视和电影 B . 铁路与飞机 C . 报纸和广播 D . 网络与漫画
刘海粟在《西洋风景画史略》介绍到:“由其罗列之色点,描写其真现象,故能形态与光线俱臻善美,且深远处亦无不显豁呈露。”下列与此介绍属于同一流派的画作是(    )
A . B . C . D .
费希特曾说:“从你周围的一切掉转目光,朝向你的内心王国吧,这是哲学向他的信徒们道出的第一个要求。你身外之物没什么重要的,你本身是唯一的问题。”符合这种艺术风格的作品是(    )
A . 《西风颂》 B . 《人间喜剧》 C . 《母亲》 D . 《老人与海》
近代某画家在日记中写到:“绘画艺术越是有形越能感人肺腑,因为绘画像大自然,多么微小多么宏大的事物都能在绘画中表现。物体能够触动感官,而事物的深处能够震撼心灵。”据此判断,下列与该画家风格最接近的作品是(    )
A . B . C . D .
“在欧洲(最早在法国)唯美主义与自然主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艺术流派。主要表现在绘画上,反对学院派的保守,主张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直接获取光与色的无穷变化以作艺术表现……也是人类将艺术与科技相互融合的一种全新的成果。”此评论适用于(  )
A . 表达情感的“浪漫主义”绘画 B . 反传统、反理性的“现代主义”艺术 C . 穿透历史的“印象派”艺术 D . 注重表现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美术
启蒙学者们认为,按照他们的思想推翻封建统治之后,一切“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可是,事实却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文艺作品是()
A . 《红与黑》 B . 《人间喜剧》 C . 《老人与海》 D . 《巴黎圣母院》
沃尔夫·勒佩尼斯在《何谓欧洲知识分子》中说:“欧洲知识分子不仅有锐愈进取,其中也有迷茫;不仅有孤独,还有抑郁……但无论是非曲直,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尖锐的碰撞激越。”下列作品中能反映欧洲知识分子“迷茫”“孤独”和“抑郁”的是()

A . 《百年孤独》 B . 《狂人日记》 C . 《等待戈多》 D . 《老人与海》
下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

A . 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 . 绘画与时政的结合 C . 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 . 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在形式上,它反对矫饰的幻想和浪漫,反对闭门造车和模仿抄袭,要求艺术家面对真实的社会现状,面对大自然做出忠实记录。下列美术作品符合这一风格的是(   )
A . B . C . D .
某西方画家偶然间看到非洲木雕面具,深受启发,“断然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写,把整个人体利用各种几何化了的平面装配而成”,“不再只是从事物的视觉表象来描绘事物的形象,而是从内涵去认识和解析事物”。发生这一转变的画家是 (    )
A . 注重表现人物情感的德拉克洛瓦 B . 重视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的毕加索 C . 突出表现社会现实的俄国画家列宾 D . 强调捕捉光色微妙变化的法国画家莫奈
在美国某一流派作品中,“人”既不是真实生活的主体,也不是话语的主体人,仅仅成为“角色”(不是主角),随时处于生活破碎的边缘。据此可知,该流派的作品特点是(   )
A . 重新理解自我 B . 体现理性追求 C . 重现时代生活 D . 凸显人物情感
“热情奔放、极具冲突感,场面混乱但乱中有序。视觉上会给人造成强烈不安的感觉表现了追求个性解放,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强调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下列绘画作品体现上述绘画风格的是(   )
A . 《镜中的少女》 B . 《拾穗者》 C . 《自由引导人民》 D . 《日出·印象》
近代有学者说,“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该学者这一认识的主旨是(    )
A . 西方画作都以形似为重 B . 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 C . 文人画有形似的不足 D . 文人画与立体派都重精神表达
人基本不再有反抗。最具反抗的形象,被认为是加缪《局外人》中的莫尔索,其实他并无反抗的言行,不过是以冷漠对抗世界而成为英雄。材料反映出(   )
A . 该现象出现于浪漫主义文学时期 B . 塑造历史英雄是作家的追求 C . 局外人真实再现了当时社会风貌 D . 时人对于未来的无助与失望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长篇小说《美国》和《地洞》等揭示的是人类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困惑感;而《审判》、《在流放地》以及《万里长城建造时》则揭示了现代国家机器的残酷和其中的腐朽。下列作品中与卡夫卡作品属同一风格的是(    )
A . 《母亲》 B . 《西风颂》 C . 《人间喜剧》 D . 《等待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