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知识点题库

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的土壤,冻土层厚度与积雪等地表覆盖状况密切相关。下图为阿尔卑斯山区某村相邻的甲、乙两地土壤温度垂直变化示意图。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村山地旅游日趋兴起,年接待游客可达12万人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根据材料,可以推测(   )
    A . 甲地冻土深度厚,积雪厚 B . 乙地冻土深度厚,积雪薄 C . 甲地冻土深度浅,积雪薄 D . 乙地冻土深度浅,积雪厚
  2. (2) 下面符合该村的描述是(   )
    A . 当地植被主要为硬叶林 B . 当地不适合开展滑雪运动 C . 当地植被主要为针叶林 D . 当地盛产柑橘、柠檬等水果
土壤中的铁锰结核是划分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在我国分布较广。铁锰结核是在土壤长期的干湿交替作用下形成的,存在铁锰结核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地势低平、地下水位较浅的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土壤中最可能有铁锰结核分布的是(   )
    A . 河流两岸 B . 陡峻山坡 C . 固定沙丘 D . 高寒沼泽
  2. (2) 我国东北地区土壤中的铁锰结核主要分布在地下水位较深的高平地是因为(   )
    A . 河流较多 B . 地势低平 C . 降水量大 D . 冻融显著
地处中朝边境的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长白山的火山灰易受流水侵蚀,植被生长环境很不稳定,植被发育较差。由于流水侵蚀作用的不同,现在各坡火山灰厚度不同,火山灰最少的北坡,其植被带的垂直变化最为完整。下图示意长白山火山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北坡植被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分布为(   )
    A . 红松阔叶混交林一高山草甸一暗针叶林一高山冰雪 B . 红松阔叶混交林一暗针叶林一亚高山岳桦林一高山苔原 C . 暗针叶林一亚高山岳桦林一红松阔叶混交林一高山冰雪 D . 山地常绿阔叶林一红松阔叶混交林一高山草甸一高山苔原
  2. (2) 与北坡相比,东坡能形成小面积较深厚的森林土壤,其主导因素是(   )
    A . 地形, B . 气候 C . 生物 D . 成土母质
  3. (3) 近年来的观测表明,某些地点喜阴的低等植物逐步被森林所代替,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 . 光照 B . 降水量 C . 气温 D . 蒸发量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山苔原植被变化显著。30年前,长白山西坡高山苔原,海拔在2000-2500m之间,植被以多年生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小灌木植株矮小,匍匐贴地,强烈分枝,交织成网,形成密集而松软的垫状植物,能够适应高山苔原地带特殊的气候环境。近年来,科考队员参照1979年在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对灌木苔原进行植物样方调查的位置,布设长2250m,宽100m的调查样地。在样地内,沿着海拔升高的方向,每隔50m,横向设置100m的样条,进行了系统样方调查。下图为灌木和草本优势种聚集程度随海拔的变化图。

  1. (1) 阐述长白山高山苔原带中小灌木特征对地区气候环境的适应性。
  2. (2) 据科考队考察发现,入侵高山苔原带的草本植物,在空间分布上是离散的,呈斑块状。结合图示,确定高山苔原带中草本聚集现象较为显著的海拔区域,以及草本植物入侵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3. (3) 试推测近年来草本植物入侵、灌木退化的原因。
泰加林就是寒温带针叶林,主要生长在≥10℃积温20℃以下的地区,冷而湿是其生长的必要条件。在我国,泰加林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以及新疆阿尔泰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在下面气候与植被相关性示意图中,代表泰加林的是(   )
    A . B . C . D .
  2. (2) 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泰加林分布南界通常在56°N左右,而在我国境内南移到50°N左右。导致在我国分布的纬度偏低的主要因素是(   )
    A . 太阳辐射 B . 季风 C . 地形 D . 洋流
  3. (3) 泰加林可分为“暗针叶林”和“明亮针叶林”。暗针叶林常绿,往往阴暗郁闭;明亮针叶林往往落叶,林间透光性好,林下种群相对丰富。下面最容易找到紫貂、驯鹿、人参、乌拉草等名贵动植物的是(   )
    A . 兴安落叶松分布的明亮针叶林地带 B . 云杉、冷杉分布的暗针叶林地带 C . 新疆阿尔泰山的暗针叶林地带 D . 大兴安岭的所有明亮、暗针叶林地带
某科研小组在黄土高原边缘的和平镇发掘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黄土剖面(下图),研究发现表土下黄土层与古土壤层相间发育。其中黄土层以粉沙为主,主要来自风力沉积,而古土壤层腐殖质含量较黄土层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高原的黄土(   )
    A . 有机质的含量减少 B . 表层湿度逐渐降低 C . 古土壤的厚度减小 D . 颗粒逐渐由粗变细
  2. (2) 古土壤层发育时期,黄土高原(   )
    A . 蒙古高压势力强盛 B . 气候冷暖干湿交替 C . 植被的覆盖率较高 D . 风力作用更加显著
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满眼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叮当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的绿色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材料所描述的植被类型是(   )
    A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 热带雨林 C . 温带落叶阔叶林 D . 亚寒带针叶林
  2. (2) 材料中植被垂直分层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 . 光照 B . 热量 C . 水分 D . 湿度
  3. (3) 该区域的土壤(   )
    A . 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 B . 水分较少,氧气偏多 C . 有机质含量高 D . 土层较薄
植被覆盖度指植被(包括叶、茎、棋)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秦岭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会因坡度而产生分异,坡度影响地表径流和水分的分配,进而影响着土壤的特性及分布,同时制约着人类活动的强度和频率。下图示意不同坡度秦岭南北坡植被覆盖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据图可知,秦岭(   )
    A . 南北坡植被覆盖度与坡度均成正比 B . 坡度越小区域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差距越大 C . 坡度大于15°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差异小 D . 北坡植被覆盖度随坡度的变化均大于南坡
  2. (2) 该地在坡度较小地区植被覆盖度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 地形 B . 气温 C . 降水 D . 人类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美国本土区域图。

材料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商品谷物农业具有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的特点,耗能大,也被称做“石油农业”。

  1. (1) 描述美国本土东西两岸等降水量线疏密差异,并分析原因。
  2. (2) 简析图中商品谷物农业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自然原因。
  3. (3) 从地形角度,简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特点形成的原因。
读土壤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影响土壤质地的主要因素是(   )
    A . 人类活动 B . 成土母质 C . 气候 D . 生物
  2. (2) 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   )
    A . 有机质积累多 B . 自然植被茂密 C . 矿物养分流失快 D . 生物残体分解快
黄河的一级支流白河在川、甘交界处的若尔盖草原(海拔高度在3300米至3600米之间)汇入黄河,其河道蜿蜒曲折。研究表明若尔盖地区土壤的有机碳含量高且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下围示意白河一凸岸处自然状态下形成的植被带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凸岸处最早出现植物的地方可能位于(   )
    A . 甲处 B . 乙处 C . 丙处 D . 丁处
  2. (2) 随着时间推移,数年后丁处的湿生植被接下来可能(   )
    A . 演替为灌木植被 B . 演替为草本植被 C . 保持湿生植被不变 D . 被砾石边滩取代
  3. (3) 导致若尔盖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高的环境条件是(   )
    A . 湿热环境 B . 冷湿环境 C . 冷干环境 D . 干热环境
沙拐枣(下图)分布于中国内蒙古中部西部、甘肃西部及新疆东部,其生于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或石质地,叶片呈线形,枝条茂密,根系发达,是典型的沙生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沙拐枣分布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 . 光照强烈,土壤肥沃 B . 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C . 气温较低,降水丰富 D . 水源充足,土层深厚
  2. (2) 沙拐枣分布区域的主要植被类型是(   )
    A . 温带草原 B . 热带荒漠 C . 温带荒漠 D . 热带草原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季节冻土是指土壤因季节变化造成温度在0℃上下波动而出现冻结和融化的现象。研究发现,土壤最大冻结深度和冻结日数与当地积雪覆益厚度、历时相关性强,和植被覆盖度、腐殖质厚度呈负相关。下图示意我国新疆伊犁季节冻土地区5个主要站点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其中M、N站点的自然植被分布为温带荒漠草原和温带草原,N站土壤冻结日数最长。

  1. (1) 比较M站和N站土壤最大冻结深度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2. (2) 分析N站土壤冻结时间长的气候条件。
  3. (3) 推测气候变暖引起的当地季节冻土变化及对水循环可能产生的影响。
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问题较严重,科研人员对黑龙江某黑土区的横垄坡耕地开展专项研究,为黑土保护工作提供依据。下图是该黑土区相同坡度、不同坡长面上流水冲刷后收集到的泥沙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促使东北地区形成肥沃黑土的气候特点是(   )
    A . 暖湿 B . 冷湿 C . 暖干 D . 冷干
  2. (2) 与30米坡长相比,70米坡长最终收集的泥沙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 流量小流速慢 B . 过程侵蚀弱 C . 耕作方式不同 D . 沉积作用强
读我国某地(29°N,119°E)同个月内甲、乙两日日出和日落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关于该地甲、乙两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日昼长一定比乙日长 B . 甲日到乙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C . 乙日比甲日先看到日出 D . 乙日的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2. (2) 关于该地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 . 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 C . 酸性土壤广布有利茶树生长 D . 植被多为落叶阔叶林
北方针叶林分布于寒温带地区,向南延伸到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其林冠层下常由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林下土壤是酸性贫瘠的灰土,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占了总植被数的90%以上。某科考队研究了林火干扰对北方针叶林下植被的影响,下图示意火后林下植被生产力的动态变化。据此完下面小题。

  1. (1) 火后前15年林下植被生产力变化的原因是(   )

    ①光照条件变好,改善冷湿环境②燃烧产生草木灰增强土壤酸性

    ③植被覆盖率降低,大气降水增加④凋落物分解加快,促进养分循环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 (2) 高强度大面积林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推测火后初期林下优势植被类型是(   )
    A . 森林植被 B . 灌木植被 C . 草本植被 D . 苔藓地衣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四类自然植被景观图。

  1. (1) 图示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自然植被景观,垂直结构分层最明显的是(填序号),植被种类相对较少的是。(填序号)
  2. (2) ③代表的植被类型名称是,主要分布于的温带气候区,叶片多呈
  3. (3) 指出②代表的自然植被的主要分布区域,并说出植被特性
  4. (4) 说出柳州市自然植被的类型,并指出其生长环境的气候特征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通过对古土壤钙质结核特征的研究,科学家发现距今5000万~3800万年,青藏高原呈现为“两山夹一盆”的地貌特征;冈底斯山脉海拔约4500m,中央分水岭山脉海拔约4000m,它们之间夹着海拔约1700m的中央谷地。中央谷地气候湿润,冬季降水量最大,夏季次之,春、秋季降水量小。谷地内亚热带动植物繁盛。中央谷地每年春季(3~5月)和秋季(9月)溶解在土壤中的钙物质大量析出,其中春季发育规模更大。约2900万年前,由于软流层物质上涌,中央谷地隆升,中央谷地环境向高寒演变,部分生物灭绝。下图示意中央谷地的位置。

  1. (1) 分析中央谷地冬夏季节降水差异的形成原因。
  2. (2) 说明中央谷地春季比秋季土壤中的钙物质析出规模更大的原因。
  3. (3) 分析中央谷地隆升对南亚夏季风的影响。
  4. (4) 中央谷地隆升后、部分生物灭绝而不是迁移扩散,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长乐东部沿海一带为福建省三大风沙分布区之一,海岸沙丘分布广泛,北起闽江口南岸,呈条带状平行岸线分布,全长约30km。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地街道景观植被,最有可能是(   )
    A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 . 温带草原 D . 温带落叶阔叶林
  2. (2) 形成该地海岸沙丘的主要外力作用(   )
    A . 海浪沉积 B . 流水沉积 C . 风力沉积 D . 海浪侵蚀
  3. (3) 据图推断海岸沙丘的沙源主要来自(   )
    A . 闽江口沉积的入海泥沙 B . 海浪携带的大量泥沙沉积物 C . 海岸岩石风化形成的碎屑物 D . 风力作用下内陆地区的沙尘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传统村落布局示意图,村落中宅院与巷道排列规整,通风、散热效果较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对于宅院而言,池塘与树木可起到的作用分别为(   )
    A . 冬夏季皆挡风 B . 夏季通风,冬季挡风 C . 冬夏季皆通风 D . 夏季挡风,冬季通风
  2. (2) 仅考虑采光,宅院的建筑布局应该是(   )
    A . 南高北低,南疏北密 B . 南高北低,南密北疏 C . 南低北高,南疏北密 D . 南低北高,南密北疏
  3. (3) 该地街道与子午线约呈45°夹角,其目的是(   )
    A . 利于通风遮阳 B . 顺应地形地势 C . 充分利用光照 D . 平地少,方位观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