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知识点题库

自然林无人施肥,仍能生长茂盛,其重要的原因是(  )

A . 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充分 B . 位于沿海地带,降水丰富 C . 大多位于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大城市周围,二氧化碳含量高,有利于有机物的形成 D . 林中枯枝落叶被微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归还土壤
读下图回答下问题。

  1. (1) 若一艘轮船航行至A处附近时恰好日出,此时北京时间为19﹕00,则A点的昼长大约为

  2. (2) 图中山脉位于板块。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该山脉高度的变化趋势及理由。


  3. (3) 若轮船沿该大洲西海岸并顺图示洋流航行,沿岸自然景观呈现的地带性变化,B地自然景观主要是,其形态呈狭长的带状分布,主要原因是

人们要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的恢复、保护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因为(    )

A . 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B . 水土流失给河流上、中游带来的危害最大 C . 河流上、中游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最大 D . 河流上、中游地区容易发生土壤盐碱化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等温线、雪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该区域(  )

    A . 为高山地区 B . 为高原地区 C . 山体呈东西走向 D . 地貌由风力堆积形成
  2.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南坡为阴坡,因而雪线低 B . 南坡为迎风坡,因而雪线低 C . 北坡为阳坡,因而雪线高 D . 北坡为迎风坡,因而雪线低
  3. (3) 图中①②间的典型植被及其形成原因是(  )

    A . 高山草甸——冰雪融水量大 B . 针阔叶混交林——冰雪融水量大 C . 高寒荒漠——气温太低 D . 高山针叶林——冰雪融水量大,但气温低

下图为西南某地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与原始生态相比,人工橡胶林会使得(    )

    A . 由于植被覆盖率下降,蒸发、蒸腾作用减弱 B . 降水减少,气温变化幅度减小 C . 雨水下渗量有所减少 D . 植被吸收营养物质减少,土壤肥力有所增加
  2. (2) 有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当地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变化是(    )

    A . 流量减小 B . 冰期增长 C . 枯水期流量减少 D . 泥沙含量减少

下面是理想大陆自然带(局部)演变趋势图,读图完成下题。

  1. (1) 在T1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 . 自然带①—②—③与自然带⑤—⑥—⑦体现的分布规律在我国都很典型 B . 自然带⑦为苔原带 C . 自然带⑥在大陆东侧分布纬度比西侧低,与西侧沿海有寒流经过有关 D . ②③④自然带的形成主要与水分有关,与温度无关
  2. (2) 在T2时期下列叙述可信的(    )

    A . 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将降低 B . 我国华北平原会变得更湿润 C . 俄罗斯海运条件将得到很大改善 D . 天然橡胶种植的纬度将进一步降低

下图为某区域部分地理信息图,读图完成,图中甲区域气候的特征是(    )

A . 全年高温,一年分为干湿两季 B . 全年高温多雨 C .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D .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以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相符的是(  )

A . 地表河流少,多为内流河 B . 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 C . 流水侵蚀作用显著,风力侵蚀作用微弱 D . 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多
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能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

A . 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 B . 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C . 云贵高原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石漠化 D . 沙漠地区生长着大量的芦苇
2015年4月6日,几十名北京市民来到位于北京居庸关的京张铁路,从山顶拍摄樱花初开的美景,正好和谐号列车经过花海,该列火车被民众称为“开往春天的列车”。

  1. (1) 北京与日本同纬度地区樱花开放时间相比(  )
    A . 相差一个月左右 B . 中国早半个月左右 C . 日本早半个月左右 D . 开花时间基本同步
  2. (2) 影响中日樱花开放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土壤肥力 B . 春季降水量 C . 海拔高度 D . 海陆热力差异
下左图为世界部分地区降雨分布图,右图为沿PQ—线一月和七月气温柱状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M,N两地降水的共同特点是,形成原因分别是;影响PQ沿线各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2. (2) PQ沿线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地域分异规律,其中a所在地区的自然带是
  3. (3) 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城市c可能是表中的,判断依据是_

    城市

    平均气温(℃)

    1月

    5

    11

    21

    7月

    29

    27

    26

    平均降水量(mm)

    1月

    47

    75

    100

    7月

    150

    5

    610

  4. (4) 请评价d地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列举一种适合在该地种植的粮食作物。
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自然带的分异体现了什么地带性规律?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 (2) 指出该山地南北坡自然带的差异。
  3. (3) 图中森林带一般属于哪类森林自然带?该自然带在南、北坡分布差异的产生原因 是什么?
  4. (4) 北坡森林带上、下均有丰富的草场资源。为了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当地牧民一般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简述牧民放牧转场的大致过程,并简要评价转场放牧的好处。
枣是中国的特有果树,冬枣是我国著名的优良鲜食枣品种。山东省是冬枣的传统产地,浙江省新安近几年成功引种冬枣。读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冬枣花期(5 月下旬一一 7 月上旬)的适宜温度为 24—26℃,低于 20℃或高于

38℃,严重影响坐果。果实发育期(7 月上旬--9 月中旬)的适宜温度是 24-27℃,温度偏低果实品质羞。冬枣以年降水量 400~700 毫米较为适宜。最宜形成特产区。花期雨量过多,尤其是阴雨连绵,坐果率降低,冬季喜光性强,一般年日照要求 1700 小时左右,光照不足造成落果。因此花期与果实发育期的气候是冬枣栽种区域的重要限制性因素。冬枣对土壤要求不严,无论是山地、平原、沙滩,酸性和碱性土壤均可种植建园。

一般来说,冬枣生长在北方,浙江多山,土壤能种冬枣,却往往挂不了果,现在这个技术困难已被克服了。从 2002 年以来,冬枣种植基地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术困难已被克服。新安冬枣基地通过设施农业,采用大棚和滴喷灌技术,冬枣不容易挂果这个难题终于被克服了。从 2002 年以来,冬枣种植基地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1. (1) 简述山东和浙江分别所处的自然带名称,简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2. (2) 比较山东和浙江气候特征的异同。
  3. (3) 分析浙江新安引种山东冬枣的区位限制条件及改造措施。
  4. (4) 简述 2000 年以后浙江种植业结构变化,评价浙江种植业结构变化的合理性。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北半球陆地理想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1. (1) 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其中位于大陆西岸的是气候(填名称)
  2. (2) 图中D表示的自然带是,H地山脉的基带是
  3. (3) 从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 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
  4. (4) 从D→E→F自然景观变化是、草原、
  5. (5) 在图中的各个字母的自然带中,南半球缺失的两个自然带(字母)是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 (1) 有关①②③三地的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都是热带荒漠带 B . ①②都是热带雨林带 C . ①是热带沙漠气候,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D . ①②都是热带季风气候
  2. (2) 形成①②地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 大气环流的差异 B . 纬度位置的差异 C . 距海远近的差异 D . 人类活动对下垫面影响的差异
下图是我国新疆阿尔泰山友谊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形成友谊峰垂直植被分异和南北坡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 . 气温    降水 B . 降水    气温 C . 气温    气温 D . 降水    降水
  2. (2) 图中 2000 米高度南北坡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 气温 B . 水分 C . 海拔 D . 坡度
  一般来说,受湿润气流影响明显的地区,植被垂直带为植被水平带的缩影,但秦岭北坡自下而上的植被垂直带和秦岭以北黄土区由南向北的植被水平带分异愈来愈大(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与钊皮栎相比,辽东栎的习性是(   )
    A . 耐寒耐旱 B . 喜温怕湿 C . 耐热耐湿 D . 喜阴怕干
  2. (2) 榆林处于(   )
    A . 干旱区 B . 平原区 C . 季风区 D . 寒温带
某生态农业模型体系主要由农业产业链、综合效应和政策调控三个子系统组成。其中农业部分由鹿和鱼养殖、食用菌裁培、水稻种植等产业部门构成,形成“稻一食用菌一鱼一鹿”的近似闭合的产业循环系统(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与传统农业相比,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更加关注(   )
    A . 资源循环利用 B . 提高经济效益 C . 增强社会效益 D . 零污染排放
  2. (2) 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
    A . 水稻种植 B . 农业产业链 C . 综合效应 D . 政策调控
  3. (3) 最适宜发展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的省区是(   )
    A . B . C . D .
我国某山地北坡植被垂直带在海拔方向上受水热条件制约呈现明显的过渡更替。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着高山苔原带(2012m以上)、岳桦林带(1775m~1835m)、暗针叶林带(1468m~1775m)、红松针间混交林带(1191m以下)及过渡带,垂直带谱连续完整。下图示意当前及未来50年全球变暖0.5℃情景下各海拔红松针阔混交林百分比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与当前相比,未来红松针阔混交林(   )
    A . 在暗针叶林带所占比重上升最大 B . 各海拔所占比重只与气温相关 C . 随海拔上升所占比重上升增大 D . 能大范围生长到岳桦林带以上
  2. (2) 未来在海拔1100~1200m之间红松针阔混交林所占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气温升高不适宜该树生长 B . 被海拔较低的阔叶林侵入 C . 人类大力砍伐的生产活动 D . 枝叶茂密使幼树无法生长
我国北方地区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森林的更替,体现了(   )
A .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 .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 . 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D . 山地垂直分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