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 知识点题库

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最主要的辐射形式是(    )

A . 大气逆辐射 B . 大气辐射 C . 地面辐射 D . 太阳辐射
下列自然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

A . 低云笼罩的白天,天空仍然明亮 B .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C . 白天的气温,晴天比阴天高 D . 夜间的气温,晴天比阴天低

读“北半球局部大气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A、B、C三地

    A . A地为陆地,B、C为海洋 B . A地为海洋,B、C为陆地 C . B、C两地的气温比A地高 D . B、C两地的空气流向A地
  2. (2) 若此图表示三圈环流,图中X、Y分别表示北、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M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洋流为寒流 B . M风带的实际风向是东北风 C . N风带常年控制下的地区水循环活跃 D . N风带的实际风向是东北风
  2015年《穹顶之下》播出后,大家认识到雾霾的危害,左图为我国某地雾霾前后对比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高处不胜寒”体现了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
    A . B . C . D .
  2. (2) 雾霾天气时,右图中的(    )
    A . ①减弱 B . ②减弱 C . ③增强 D . ⑤增强
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时大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的现象。读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霜期表,完成下列各题。

  1. (1) 表中不同地区霜冻期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A . 作物品种 B . 地形 C . 海陆位置 D . 纬度位置
  2. (2) 晴朗的夜晚有利于霜冻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 太阳辐射弱 B . 地面辐射弱 C . 大气逆辐射弱 D . 大气反射作用弱
大气的保温效应主要是由于(  )
A . 大气中的水汽和CO2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而增温 B .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 C . 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 D . 大气热容量大,容易降温
洞穴呼吸,指通过洞口及围岩裂隙等通道,洞穴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当洞内空气的温度低于洞外大气温度时,空气交换以洞外流入洞内(即吸气)为主;反之,则以洞内流出洞外(即呼气)为主。读“某地溶洞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下列四幅图中,可正确反映洞穴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是(  )
    A . B . C . D .
  2. (2) 与洞穴外相比,洞穴内(  )
    A . 温差较小 B . 气温较低 C . 风速较大 D . 气压较高
  3. (3) 该溶洞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 . 风力侵蚀 B . 流水侵蚀 C . 海浪侵蚀 D . 流水堆积
“今日风止天晴,气温始降,田地里塑料大棚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有的大棚被撕裂,有的被吹塌。麦田里不少农民正在燃放一堆堆的案草,浓烟遮蔽了田野。”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 (1) 从资料中得知.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    )

    ①沙尘暴天气    ②冷锋天气    ③台风天气    ④暖锋天气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①④
  2. (2) 农民燃放烟雾的目的与利用的原理分别是(    )
    A . 除霉、增强太阳辐射 B . 防御霜冻、增强大气逆辐射 C . 杀菌、增强紫外线辐射 D . 促进小麦生长、增加CO2含量
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
    A . B . C . D .
  2. (2) 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图中所示的(    )
    A . B . C . D .
读某地两日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1) 该地1月盛行偏北风,6月盛行偏南风,据图分析该地可能位于(   )
    A . 华北平原 B . 印度半岛 C . 地中海沿岸 D . 珠江三角洲
  2. (2) 关于该地6月9日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降水多少与气温高低呈正相关 B . 该日降水不可能是对流雨 C . 该日8:00左右地面辐射最强 D . 12~13时气温降低是因为云层增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图 1),据此完成 下列小题。

  1. (1) 通过该实验可验证的原理是(    )
    A . 水循环 B . 温室效应 C . 热力环流 D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 (2) 图 2 中所示地理现象的成因与图 1 所示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A . B . C . D .
人类对太阳及其活动的探测从未停歇,下图为2018年发射的名为“帕克太阳探测器”的宇宙飞船绕日飞行(6年绕日24圈)的部分轨道示意图,四个大圆为近日行星公转轨道。图中乙行星有着主要由CO2组成的浓密大气层和云层,地表温度高达40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_x0020_100002

  1. (1) 从发射到近距离接近太阳,帕克太阳探测器(   )
    A . 穿越了小行星带 B . 仅仅只穿越了一级天体系统 C . 可观测完整的太阳黑子活动周期 D . 能探测到日冕层的太阳风活动
  2. (2) 关于乙行星地表高温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云层反射更多太阳辐射 B . 地表反射更多太阳辐射 C . 地表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D . 地表吸收更多的大气辐射
读下表部分城市某日天气预报表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

天气现象(白天/夜间)

最高温/最低温

北京

小雨/小雨

10℃/3℃

杭州

晴/晴

20℃/10℃

拉萨

晴/晴

12℃/-2℃

  1. (1) 该日昼夜温差最小的城市是北京,与上右图中反映的哪些环节的增强关系最为密切(   )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2. (2) 与杭州相比,拉萨的日均温较低,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 纬度 B . 海拔 C . 天气 D . 昼长
氦-3是一种清洁的核燃料,是氢元素受到宇宙射线的辐射发生物理变化形成的。月球表面土壤含有数百万吨的氦-3元素,而地球不到1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地球氦-3储量远少于月球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地球距离太阳较近 B . 射向地球的宇宙射线较少 C . 地球的质量体积较大 D . 地球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强
  2. (2) 若在月球上大规模开采氦-3运回地球使用,可能会(   )
    A . 缓解地球能源短缺 B . 解决地球污染问题 C . 造成月球生态恶化 D . 影响月球氦-3形成
“银杏黄时秋意浓”,每至暮秋,银杏树便“尽换黄金甲”,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观赏。下图为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左图)及丹东某银杏大道景观(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丹东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 . 常绿阔叶林 B . 针阔叶混交林 C . 落叶阔叶林 D . 针叶林
  2. (2) 四个城市中最先观赏到落叶的城市是(   )
    A . 成都 B . 湖州 C . 临沂 D . 丹东
  3. (3) 秋冬季节往往将银杏树树干涂白,树木涂白后可以(   )
    A . 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流失 B . 增强太阳辐射,提高树干的温度 C . 使树干昼夜温差变小,防止树皮开裂 D . 增强大气逆辐射,减缓夜间冻害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等值线图”,数值a<b<c,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1) 假如是等压线,则(   )

    ①甲为槽线,乙为脊线        ②甲为脊线,乙为槽线

    ③甲处天气晴朗                ④乙处可能是阴雨天气

    A . ①② B . ②③④ C . ③④ D . ①②③
  2. (2) 假如是等温线,甲区域为陆地,乙区域为海洋,则(   )

    ①此图为当地冬季等温线 ②此图为当地夏季等温线 

    ③此时地中海沿岸多雨 ④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A . ②④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①②
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叫初霜,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叫终霜,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下图是某地理学习小组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 . 作物品种 B . 纬度位置 C . 海陆位置 D . 地形因素
  2. (2) 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
    A . 昼夜温差小 B . 夜间多云 C . 强风 D . 大气逆辐射弱
2021年年初,印度尼西亚默拉皮火山多次喷发,不断喷出高达400m的火山灰和烟雾,喷出的火山灰柱最高约3000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默拉皮火山喷发期间最可能导致周边地区(   )
    A . 昼夜温差缩小 B . 白天气温升高 C . 夜间气温下降 D . 气温年际变化增大
  2. (2) 默拉皮火山喷发出大量火山灰会使得当地(   )
    A . 太阳辐射增强 B . 大气削弱作用增强 C . 大气逆辐射减弱 D . 地面辐射保持不变
下图示意不同天气条件下,祁连山某冰川区地面反射的太阳短波辐射量与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量的比值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与阴天相比,该比值晴天低的主要原因是晴天(   )
    A . 冰川积雪消融量大 B .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C . 冰川积雪消融量小 D .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2. (2) 该比值7、8月最低的根本原因是(   )
    A . 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B . 降水量大,云层厚度较大 C . 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高 D . 风力强劲,积雪不易保留
  3. (3) 随着气候变暖,该比值的变化趋势是(   )
    A . 阴天增大,晴天减小 B . 阴天和晴天都增大 C . 阴天减小,晴天增大 D . 阴天和晴天都减小
甲烷(CH4)是仅次于二氧化碳(CO2)的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的人为排放源主要包括煤炭开采、石油和天然气泄漏、水稻种植、反刍动物消化、动物粪便、燃料燃烧、垃圾填埋、污水处理等。其中农业是甲烷的主要来源,而在甲烷的农业排放量中,32%来自反刍动物消化的排放,8%来自水稻种植。在2021年苏格兰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上,中美两国达成强化气候行动联合宣言,特别提及要加大行动控制和减少甲烷排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甲烷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甲烷能(   )
    A . 大量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B . 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 . 大量反射太阳短波辐射 D . 大量反射地面长波辐射
  2. (2) 大气中的甲烷主要来源于(   )
    A . 作物生长时的排放 B . 大气中CO2的转化 C . 秸秆燃烧 D . 粪便和植物体腐烂
  3. (3) 从理论上讲,减少甲烷排放的最有效措施是(   )
    A . 提倡素食,减少畜牧养殖 B . 进行垃圾深度填埋 C . 提倡面食,减少水稻种植 D .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