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知识点题库

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中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 .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 . 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 .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 . 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
如图为正常人在快速饮用1升清水或静脉注射1升盐水后的尿流量和血浆浓度的曲线图(箭头处是饮水或注射时间).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 . 曲线a代表饮用清水后的尿流量变化 B . 30~90min阶段,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C . 曲线c代表饮用清水后的血浆浓度变化 D . 如果曲线b代表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则表明该盐水的浓度为0.9%
篮球运动员姚明的“佳得乐”运动饮料广告词:“解口渴,更解体渴,佳得乐”.其中的“解体渴”主要是指(  )
A . 佳得乐饮料中含有大量水,补充剧烈运动散失的水分 B . 佳得乐饮料中含有葡萄糖,补充剧烈运动散失的能量 C . 佳得乐饮料中含有大量水和少量无机盐,补充剧烈运动散失的水分和无机盐 D . 佳得乐饮料中添加的葡萄糖和无机盐,能补充剧烈运动散失的能量和无机盐
人体进食后,胰液开始分泌.胰液分泌受神经和体液双重调节.如图为人的胰腺分泌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分析:

  1. (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2. (2) 在图中,食物刺激有关感受器,最终通过迷走神经(传出神经)释放Ach作用于胰腺,引起胰液分泌,Ach是一种
  3. (3) 图中酸性食糜可刺激小肠粘膜内的S细胞分泌激素X,X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细胞,引起胰液分泌,X是 , 该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就被 , 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4. (4) 饭后30分钟,大量的葡萄糖被人体吸收,正常人体胰腺组织中的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降低血糖.除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外,人体血糖的来源还包括:肝糖原的分解和
其人因一次意外而导致下丘脑受到损伤,这样可能会导致他的

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           

②体温调节发生变化

③血糖含量发生变化                   

④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

⑤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减少.

A . ①②⑤ B . ①②③④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③④
关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 二者的最终效应取决于靶目标受体的性质 B . 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C . 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通过神经系统影响激素的分泌 D . 内分泌系统的激素分泌都具有下丘脑—垂体—靶腺的三级调节模式
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 . 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 B . 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 C . 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 D . 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减少
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颤。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该反射的效应器是骨骼肌 B . 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减少 C . 寒冷时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调节 D . 皮肤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恒温动物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 B . 体温升高都是由于细胞代谢产热增加引起的 C . 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会引起皮下毛细血管舒张 D .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同时还对某些腺体活动具有调节功能
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B . 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 . 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 . 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下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则b、c可分别代表产生渴觉和尿液减少 B . 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血糖浓度下降,则b、c可分别代表胰岛A细胞和肾上腺细胞分泌活动加强 C . 若A代表草原,a为过度放牧,则b、c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D . 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抗体和记忆细胞
下列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
A . 重感冒病人体温升高 B . 严重腹泻病人脱水现象 C . 剧烈运动后机体的pH变化不大 D . 小鼠先天缺乏胸腺,易感染疾病
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427323608

  1. (1) 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激素乙通过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
  2. (2) 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
  3. (3) 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从而减少尿量。
  4. (4) 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
  5. (5) 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请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
长跑比赛中,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体温的感觉中枢位于
脱水、休克和肾功能衰竭可致少尿或无尿,从而影响钾的排出。若持续补钾(或食物中钾含量持续较高),易导致高钾血症,且常伴有酸中毒。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红细胞中钾离子的浓度比血浆中的高30倍,则钾离子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
  2. (2) 为了探究长期高钾饮食是否会造成高钾血症,将血钾正常的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高钾饮食和正常饮食。该探究实验要考虑的无关变量有(至少写出两点)等。
  3. (3) 临床上治疗高钾血症时,治疗方案中含有停用含钾的食物或药物,供给患者高糖高脂饮食或采用静脉注射营养的步骤,其原因是
  4. (4) 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请举出两个例子说明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体温的调定点学说认为,人的正常体温调定点为37℃。当体温超过 37 ℃时,体温调节中枢会感受到热的信号,从而增加散热,将体温调节至调定点水平;反之,当体温低于37 ℃时,机体也能将体温升高至37 ℃。某些情况下如病毒感染时,人的体温调定点可能会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调定点升高后体温会升高,从而导致发热症状 B . 人体体温的维持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有关 C . 体温维持在39℃的发热状态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 . 若某人体温调定点变为40 ℃,当其高烧至39 ℃时仍会觉得冷
人体在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因口渴而大量饮水。关于此间发生的内环境变化及调节过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 饮水后血浆渗透压下降、渗透压感受器抑制、抗利尿激素增加 B . 出汗时体温增高、冷觉感受器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 C . 出汗后体温下降、热觉感受器兴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 D . 口渴时血浆渗透压增高、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
生物常在生命活动中努力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冬季人从开着空调的室内到寒风瑟瑟的室外时,会觉得寒冷,用文字和箭头的方式写出寒冷刺激产生冷觉的过程。此时血糖会在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下(次“降低”或“升高”),胰高血糖素是由分泌,其作用的主要靶器官(细胞)是,血糖的相对稳定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 (2) 为了有效防控疫情,社区或者学校都有通知并组织接种新冠疫苗,有的同学很害怕打针,在看见针头的时候就开始感到害怕、紧张,这属于反射,引起神经兴奋,大脑皮层感知信号后,会指导合成分泌,这说明
肝脏是人体内代谢较为旺盛的器官,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肝脏细胞代谢旺盛,产生热量较多,是人体安静时的主要产热器官 B . 肝脏细胞的正常运转需要ATP不断提供充足的“动力”,故细胞内ATP含量很高 C .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肝脏细胞合成的过氧化氢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效果更显著 D . 肝脏通过合成与分解肝糖原来维持血糖稳定
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CO2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兴奋,这属于(  )
A . 神经调节 B . 体液调节 C . 激素调节 D . 免疫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