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知识点题库

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愈来愈小,最可能的原因是

A . 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 B . 种群死亡率过高 C . 种群内雄性多于雌性 D . 群落结构太复杂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 B . 任何区域初生演替的结果都是形成森林 C . 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D . 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一块农田中的所有杂草形成了一个种群 B . 小麦田中高矮不一的小麦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 .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不包含生态系统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D . 生态农业使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能量的良性循环
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B . 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 C . 一个种群的全部基因叫做种群的基因库 D .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下图是墨西哥和瑞士两国人口年龄结构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该图可以帮助预测两国未来人口增长趋势 B . 人口增长率:墨西哥 > 瑞士 C . 根据该图不能预测两国人口的数量 D . 墨西哥国家如果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则人 口数量将维持稳定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8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6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20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
A . 150只 B . 142只 C . 240只 D . 160只
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模式图,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y),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所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用字母回答).
  2. (2) 如果对该区域某种鼠种群密度进行调查,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3. (3) 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000J/(cm2•y),则B捕食A的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为;  A固定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J/(cm2•y).
  4. (4) 此草原正向森林演替,在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CO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整个生物群落中排出的CO2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某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依次有草丛沼泽、灌丛沼泽、落叶宋沼泽、森林等,科研人员对该保护区进行了相关调查,如表所示为科研人员对几种植被类型中鸟类资源的调查统计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鸟类丰富度(种)

平均种群密度(只/hm2

森林

55

16.36

落叶松沼泽

51

11.51

灌丛沼泽

23

14.39

草丛沼泽

21

3.94

  1. (1) 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鸟类一般属于.以上几种植被类型中植物种类具有显著差异,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结构.
  2. (2) 若要调查估算森林中某种鸟类的数量,应采用的方法为,一段时间内决定其数量变动的直接因素有
  3. (3) 几种植被类型中草丛沼泽的鸟类丰富度最低的原因是.森林的鸟类平均种群密度最大,说明森林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
  4. (4) 科研人员调查发现这几种植被类型中的有机碳储量各不相同,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多少主要取决于动植物的残骸量和
对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三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之比是a>b>c B . 三个种群的出生率之比是a>b>c C . 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 . b种群K值会保持恒定不变
下列关于生态学相关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个,一年内新生个体数20个,死亡个体数10个,年末时个.体数为110个,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出生率和死亡率能直接影响该种群密度 B . 某草原丰富的植物资源为草原田鼠提供了良好环境,鼠的大量繁殖引来鹰的捕食,草原田鼠种群数量的下降说明了该草原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C . 一科研人员在调查某河流污染情况时发现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该结果不能反映出种群的空间特征 D . 我国神农架地区动植物物种丰富,其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概念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 B . 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率和迁出率 C . 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 D . 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
某荒废的大型渔场经过多年的变化,逐渐形成天然湖泊。下图是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单位:J/cm2·a)

  1. (1) 此湖泊的形成是群落演替的结果。除图中所示的生态系统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有,这样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 (2) 该湖泊中的生物会出现分层现象,通常层的水的密度最大,其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以及决定的。
  3. (3) 图中显示照射到地面的光能,绝大部分能量未被固定,将以能的形式进行热逸散。
  4. (4) 在对该湖泊进行捕鱼时,通常控制网眼的大小,获得体型较大的鱼,并保持各种鱼的年龄结构为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 . 调查趋光性昆虫类群的丰富度可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 C . 利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控制害虫的数量 D . 群落中不同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下列有关个体、种群、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B . 不同种群的个体可能属于同一物种 C . 个体与种群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D . 物种是所有种群的集合
下图为某校学生所建构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27185279

  1. (1) 图中①表示,⑤表示
  2. (2) 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等,其数学模型:Nt=N0λt中,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
  3. (3) 利用方法⑦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4. (4)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从而降低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5. (5) 为了验证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小明又做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实验。该实验小明重复了三次,目的是
集团内捕食是指不同天敌共享同一猎物,其中一种天敌还捕食另一种天敌。某生态系统中瓢虫与短翅蚜小蜂、蚜虫三者之间存在集团内捕食现象,其中短翅蚜小蜂既是猎物又是食者。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可采用样方法调查集团内蚜虫的种群密度 B . 瓢虫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据第二、第三营养级 C . 若移走短翅蚜小蜂,瓢虫获得的能量可能会增加 D . 瓢虫、短翅蚜小蜂和蚜虫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如图a~d表示不同的生物或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Y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所处的营养级最低的一定是d种群 B . 若Y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不同演替阶段,则自然演替的顺序为a→b→c→d C . 若Y表示生物的能量,则生态系统a~d四个种群间一定有食物链d→c→b→a D . 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a~d表示四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a
某实验小组对果蝇进行培养并研究其增长规律,在25℃条件下,在瓶内放入雌雄果蝇各3只,4-5天后出现幼虫,第10天后,幼虫逐步成长为成虫。25℃时,果蝇的成虫约能活15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0~10天瓶内果蝇种群数量保持不变 B . 据图判断,第26天左右达到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 . 实验初始果蝇增长较慢的原因是受到食物和空间的限制 D . 第26天后果蝇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成虫达到生理寿命
藏羚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也是青藏高原特有的濒危物种。近年来藏羚种群数量逐渐增加,濒危程度连降两级,在2016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由“濒危”降至“近危”。下图是西藏藏羚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人为影响可能是藏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B . 藏羚种群数量整体表现出先降低再升高的规律 C . 种群的分布和数量变化不能直观反映种群的现状 D . 提高出生率是增加藏羚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
某地100年前发生森林火灾,所有植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消长之后,现在生态学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已知该森林存在食物链:植物→动物甲→动物乙。研究者考察了动物甲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表中“1+”表示动物甲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个体数

93

187

60

56

51

61

52

34

41

39

166

  1. (1) 火灾后,该地群落的演替类型是,该演替类型经历的时间相对较短的原因是
  2. (2) 研究表明:动物甲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动物甲的年龄组成类型为
  3. (3) 上表数据是通过标志重捕法获得的,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动物乙捕食,则获得的估计值与实际值相比(填“偏高”“不变”或“偏低”)。
  4. (4) 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灌木在该生态系统中沿地表随机分布,这(填“能”或“不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理由是。若此地区地形呈长条状,则要调查这种灌木的种群密度,更适合的取样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