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群落 知识点题库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 B . 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 C . 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 D .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实施退耕还林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 . 甲、乙、丙之间为竞争,第三阶段的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 . 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 . 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B . 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 . 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D . 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
A . 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 . 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 . 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 .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如表是某种植物迁入新环境后,种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变化的情况,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年份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基因A的频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

基因a的频率

0.01

0.19

0.36

0.51

0.64

0.75

0.84

0.90

A .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B . 生物迁入该环境前后,可能引发该地群落发生一次次生演替 C . 当地环境可能更适合隐性性状的生物生存,若环境选择方向不变,若干年后A基因频率可能降至0 D . 迁入该环境后,该种群呈“J”型增长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存在着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 B . 种群中不同个体在垂直方向上可表现为垂直结构 C .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 D . 在“S”曲线中,种群数量处于环境容纳量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江苏地区弃耕的农田在演替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     )
A . 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很慢 B . 群落结构更加复杂,物种更加丰富 C . 某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 D . 演替最终发展到森林阶段
下列属于原生演替的是(    )
A . 农田演替成森林 B . 荒漠演替成森林 C . 裸岩演替成森林 D . 草原演替成森林
塞罕坝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承德市。在辽、金时期称作“千里松林”。在清朝时期因“开围放垦”,森林植被被破坏,塞罕坝地区退化为高原荒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从1962年国家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用两代人的青春和汗水,营造起万顷林海,如今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而且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就描述的景象回答以下问题:
  1. (1) “开围放垦”后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时该地区的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2. (2) 从辽、金时期的“千里松林”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再到今天的“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属于演替,也说明了人类活动
  3. (3) 作为旅游景区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同样作为旅游景区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中的
下列关于草原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草原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一般小于热带雨林 B . 草原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 C . 草原上的生物可通过捕食等种间关系共同进化 D . 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南极磷虾生活在围绕南极洲的海域,是南极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如图所示),它是鲸类、企鹅等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食物网中的全部生物构成生物群落,其中鱼类与海豹间具有捕食和竞争的关系 B . 人类对海豹和蓝鲸的猎杀会导致磷虾数量增多,影响该生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 . 浮游植物固定的太阳能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消费者中虎鲸同化的能量最多 D . 磷虾具有食用的直接价值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间接价值,人类可对其大量捕捞
第4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野生大熊猫1864只,圈养375只,栖息地258 - 349  万公顷,栖息地保护区67个,大熊猫在国内得到很好的保护。若将圈养的大熊猫放归至栖息地保护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放归圈养的大熊猫会使栖息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B . 栖息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因人熊猫的放归而受到影响 C . 将圈养的大熊猫放归栖息地是通过增加迁入率来提高其种群密度的 D . 将圈养的大熊猫放归栖息地后,栖息地的大熊猫种群基因库会增大
下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有机污水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372767255

A . 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 B . 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C . 在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绿藻属于生产者,真菌属于分解者 D . 真菌和浮游动物都是异养型生物,都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以生物的有机物积累量(生物量)为指标,统计某农田在退耕3年、10年及30年后生态系统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生物量所占比例,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在退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B . 在退耕农田上群落演替的方向为草本→灌木→乔木 C . 在10—30年间,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基本不变 D . 在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基本不变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如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其中P、A,B、C、D、E表示其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请分析回答:

  1. (1) P、A、B、C、D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这是实现生态系统等功能的主渠道。
  2. (2) 若B中的能量不变,将D的食物比例由B:C=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D的能量是原来的倍。假设A摄入的能量为a,其粪便中的能量为b,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则由A流入B的能量最多为
  3. (3) 某研究小组考察了一个位于置位点的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所示:

    年龄

    0+

    1+

    2+

    3+

    4+

    5+

    6+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年龄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是;如果引入该湖泊本没有的鲶鱼并大量繁殖后,导致原鱼种减少,从而改变了此湖泊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此演替类型属于

(不定项)太平洋深处的一座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由于植被茂盛、物种独特,登岛研究的人员逐渐增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岛屿物种发展到现阶段是次生演替的结果 B . 研究人员的到来可能会影响该岛屿的群落演替 C . 调查岛上一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 D . 群落演替过程中岛屿上物种丰富度增加
科研人员对某森林里雌雄红眼绿鹃捕食时距地面的高度与活动时间进行了研究,绘制了下图所示的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区域的群落已演替到森林阶段,将不再发生演替 B . 雌雄红眼绿鹃活动的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 . 当红眼绿鹃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数量将会呈“J”型增长 D . 雌雄红眼绿鹃捕食时距地面高度的差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多营养层次”是一种海水生态养殖新模式,即在上层挂绳养殖海带等藻类;在中层挂笼养殖牡蛎等滤食性贝类;在底层设置人工鱼礁,为鱼虾等提供生长、产卵和栖息的场所,养殖海参等底栖杂食动物。图1是某渔民设置的“多营养层次”海水生态养殖模式内部部分构造和物质循环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 (1) 牡蛎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填成分)。牡蛎虽可滤食水体中的小型浮游植物,但大规模养殖还需定期投喂饵料,请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 (2) 若养殖海带数量过多,会导致的食物来源减少,产量下降。“多营养层次”提升了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增大了对生态系统中的利用。
  3. (3) 海水中的活性磷含量与富营养化程度呈正相关,研究者测定了四个区域海水的无机氮与活性磷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

    图中结果表明:的海水富营养化程度最高,分析可能的原因是(答出2方面)。

下列有关生态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会出现重叠现象 B . 生态位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 C . 若两种鸟的食物一样,则它们的生态位完全一样 D . 若环境变化较大生物的生态位可能会改变
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城市河流中含碳有机物、无机盐(包括铵盐、磷酸盐以及重金属盐等)的污染也日益严重,某城市采用立体生态浮床技术来净化河流水质,浮床示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立体生态浮床通过在浮床植物下方布置人工介质,放养水生动物,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从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2) 统计被污染湖泊中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属于在水平的调查,研究自然水域物种之间的关系和物种丰富度有利于指导渔业生产,物种丰富度是指
  3. (3) 在净化河流水质时,上层水生植物的作用是。有人提出可在上层的水生植物层种植蔬菜。请你对该建议予以评价,该建议可行否,并说明理由:
  4. (4) 刘禹锡曾用诗句“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对红树林海岸风光作过生动描述,自然美景往往是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即使红树林被划为保护区,林中野鸭的种群数量也会出现K值,理由是(答出2点即可)。
  5. (5) 微塑料是一种持久性污染物,覆盖在土壤生物表面时会导致其无法正常呼吸,与其他有毒物质结合会毒害土壤生物,故对土壤生态系统具有严重的危害。某生物兴趣小组欲通过实验分析微塑料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对土壤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度的影响,则对照组的实验材料是,实验组的实验材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