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细胞的代谢 知识点题库

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酶适宜在最适温度下长期保存以保持其最高活性 B . 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ATP的速率增加 C . 有氧呼吸三个阶段产生ATP的过程都伴随着氧气的消耗 D . H2O2分解实验中,Fe3+、酶加热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依次增强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酶的化学本质只是蛋白质 B . 酶的功能是降低生化反应的活化能 C . 酶由活细胞产生,只能在活细胞中发挥作用 D . 酶具有专一性,但酶的活性不受温度和pH值的影响
将金鱼藻放在盛有一定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的密闭容器中培养,先用10 000lx的光照处理金鱼藻5min,再用5 000lx的光照处理5min,最后用1 000lx的光照处理5min,最后进行黑暗处理。定时测定金鱼藻产生的气泡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据此回答。

时间

1min

3min

5min

7min

10min

12min

14min

16min

气泡(个/min)

38

40

24

15

5

3

0

0

  1. (1) 实验中用一定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培养金鱼藻的目的是
  2. (2) 叶绿体中限制绿色植物对光能利用的主要物质是,这些物质可以溶解在(填溶剂名称)中。
  3. (3) 实验中气泡的主要气体产生于光合作用的阶段。实验开始14min后,气泡产生数量为0,说明此时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气体速率呼吸作用 消耗该气体的速率。
  4. (4) 实验开始5min后,若将装置由5 000lx光下转移到10 000lx光下,此时叶绿体内C5含量可能(选填“增加”“减少”或“基本不变”),试解释:
下列关于细胞中吸能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反应是吸能反应 B . 产物分子中的势能比反应物分子中的势能低 C . 肌肉收缩时改变形状是吸能反应 D . 光合作用是植物绿色细胞中最重要的吸能反应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真核细胞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B . 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 . 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中肯定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D . 空气中的病毒一般进行有氧呼吸
如图表示过氧化氢被分解的曲线,可说明酶具有(   )

①专一性  ②高效性 

③催化特性(降低活化能)

④在温和条件下进行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③④
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 (    )
A . 孟德尔用山柳菊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定律 B . 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土壤、水和空气 C . 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D . 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真核细胞需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1

A . 阶段A为糖酵解,该阶段的产物是丙酮酸和物质①CO2 B . 阶段B为柠檬酸循环,该过程产生大量ATP C . 阶段A和阶段B为阶段C提供[H]和ATP D . 阶段C为电子传递链,有关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
如图为细胞中化合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3

A与化合物B 生成化合物     D的过程示意图C 为化学键。

A . 若 A,B 为两条多肽链,则 C 可能为二硫键,D 可能为胰岛素 B . 若 A 为葡萄糖、B 为果糖,则 C 为磷酸二酯键,D 可能为麦芽糖 C . 若 A 为二肽、B 为甘氨酸,则 C 为肽键,D 为四肽 D . 若 A 为 AMP,B 为磷酸,则 C 为高能磷酸键,D 为 ATP
萌发的小麦种子中淀粉酶活性较强,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以下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失活。

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测定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催化效率”的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主要试剂及仪器:麦芽糖标准液、5%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恒温水浴锅等。

  1. (1)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作麦芽糖梯度液。取7支干净的具刻度试管,编号,按表加入试剂,再将试管置于60℃水浴中加热2min,取出后按试管号顺序排列。

    试剂

    试管号

    1

    2

    3

    4

    5

    6

    7

    麦芽糖标准液/mL

    0

    0.2

    0.6

    1.0

    1.4

    1.6

    2.0

    蒸馏水/mL

    X

    1.8

    1.4

    Y

    0.6

    0.4

    Z

    斐林试剂/mL

    2.0

    2.0

    2.0

    2.0

    2.0

    2.0

    2.0

    步骤二: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制备淀粉酶溶液。

    步骤三: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

    步骤四:另取两支试管编号A、B,分别向A、B试管中加入2mL已经处理的酶溶液(忽略其中含有的少量麦芽糖)和蒸馏水,并置于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然后再向A、B试管各加入40℃的5mL5% 淀粉溶液,然后将C、D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入到A、B试管中,摇匀后继续在40℃温水浴中保温10min。

    步骤五:取A、B试管中反应溶液各2mL分别加入E、F试管,然后向E、F试管分别加入

    再置于60℃水浴加热2min后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分析:将E试管中颜色与步骤一中获得的麦芽糖标准液进行比较,获得该试管中麦芽糖浓度,并计算出α-淀粉酶催化效率。

  2. (2) 请补充以上相应步骤并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①步骤一的1、4、7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的量(X、Y、Z)分别是(单位:mL)。

    ②实验中B试管起作用,具体是检测实验使用的淀粉溶液中

    ③若要测定另一种淀粉酶的活性,则需在步骤进行改变。

将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均分为4份,分别置于甲、乙、丙、丁四种条件下培养,测得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3

A . 丙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最少 B . 丁条件下,产物中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C . 甲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除CO2外,还有乳酸 D . 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下图是某小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已知NaOH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实验开始时关闭两装置的活塞,下列选项中根据红色液滴的移动方向能判断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是

图片_x0020_1606097709

A . 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 B . 装置1的红色液滴右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 C . 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左移 D . 装置1的红色液滴右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左移
将某植物的叶肉细胞放在含低浓度NaHCO3的培养液中,并用石蜡油覆盖液面。先照光一段时间,然后在相同光照强度下不同时间测定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测定时间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的(   )
A . 图片_x0020_1693174509 B . 图片_x0020_507733031 C . 图片_x0020_100003 D . 图片_x0020_100004
如图1表示某高等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该种作物不耐强光,研究人员测定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数据,得到图2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00014

图片_x0020_100015

  1. (1) 图1中阶段Ⅱ进行的场所是,③过程称为;若ATP和NADpH供应受阻,则叶绿体中X的含量会(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 (2) 图1中Ⅲ阶段CO2和水产生的场所分别是;若该植物根部在水淹较长时间后,其④过程的产物Y是
  3. (3) 图2中9:00~11:00,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在该时间段内,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该植物在11:00~13:00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4. (4) 图2中14:00~17:00,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不断下降,叶片积累的有机物的总量逐渐。在17:00时,胞间CO2浓度最高,主要是由两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有关高等动物细胞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细胞呼吸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机体在剧烈运动时可通过分解乳酸释放部分能量 B . 若细胞呼吸消耗的O2等于生成的CO2 , 则只进行有氧呼吸 C . 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都可产生[H] D . 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存储在ATP中
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用透气的“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有利于伤口细胞的有氧呼吸,促进伤口愈合 B . 微创手术后用氧气置换用于增大腹腔空间的二氧化碳,有利于抑制厌氧菌的繁殖 C . 西瓜的育苗期适当进行中耕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氧气,促进根细胞的有氧呼吸 D . 污水净化池底微管增氧技术增加水体溶解氧,有利于好氧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
某同学将发芽的蚕豆子叶放入加有亚甲基蓝溶液(亚甲基蓝氧化态为蓝色,还原态为无色)的试管中,加水淹没子叶抽气,并在水面覆盖适量石蜡油,一段时间后取出子叶,整个实验过程子叶颜色由蓝色变浅后恢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实验缺少用等量煮熟的蚕豆子叶做为对照 B . 该实验在水面覆盖适量石蜡油的目的是制造富氧环境 C . 子叶蓝色变浅的原因是亚甲基蓝被厌氧呼吸产生的[H]还原 D . 取出后子叶蓝色深度恢复的原因是还原的亚甲基蓝被空气氧化
如图甲为植物非绿色器官细胞呼吸作用过程示意图(仅部分),图乙的锥形瓶中是新鲜的土豆块茎碎丁。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植物细胞中,图甲中过程②发生的场所是,过程①②③的共同点是。若该植物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C6H12O6量相等,则两种方式对应产生Y的比例为
  2. (2) 将图乙中装置置于适宜温度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分析红色液滴没有发生移动,可能的情况一;土豆细胞仅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O2量等于;情况二:土豆细胞;情况三:土豆细胞仅进行无氧呼吸,此时土豆细胞中与呼吸作用有关的反应式是
  3. (3) 若在锥形瓶中放入装有的小烧杯,红色液滴左移,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 (4) 若要探究不同温度对土豆块茎细胞有氧呼吸的影响,则图乙中装置图除了要做(3)中的修改外,还需
CO2浓度增加会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产生影响。研究人员以大豆、甘薯、花生、水稻、棉花作为实验材料,分别进行三种不同实验处理,甲组提供大气CO2浓度375μmo1mol-1),乙组提供CO2浓度倍增环境(750 μmo1mol-1),丙组先在CO2浓度倍增环境中培养60d,测定前一周恢复为大气CO2浓度。整个生长过程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选择晴天上午测定各组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CO2浓度增加,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会(填“增大”或“减小”)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2. (2) 在CO2浓度倍增时,光合作用速率并未倍增,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增加的因素可能是(写两点)。
  3. (3) 丙组的光合作用速率比甲组低。有人推测可能是因为作物长期处于高浓度CO2环境而降低了固定CO2的酶的活性。这一推测成立吗?为什么?
  4. (4) 上述实验表明生命活动具有复杂性。有人认为温室效应会提高作物产量,谈谈你的看法。
沙棘是一种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能力强的落叶灌木,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对沙棘光合特性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 沙棘的叶肉细胞中,占其干重和鲜重最多的化学元素分别是
  2. (2) 在秋季,可用提取沙棘叶肉细胞中的色素,并用纸层析法将其分离。相对于夏季,可能明显变窄、变浅的条带对应的色素是,其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较大”或“较小”)。
  3. (3) 科学家对生长在某区域两个不同地段(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沟底和水分条件较差的坡面)的沙棘的雌、雄株进行了研究,测得一天中CO2吸收量的变化(如下图)。

    ①一般情况下,曲线I所代表的植株在8点和12点时暗反应所固定的CO2(“相同”或“不相同”)。

    ②曲线I中14:00处净光合速率明显降低的原因是;曲线Ⅱ中6:00~10:00净光合速率明显加快是光照增强使增多所致。

    ③由图中曲线可知,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对沙棘(“雌株”或“雄株”)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更大。

  4. (4) 为探究沙棘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科研人员设计了以下实验:取若干沙棘植株,平均分成7组,分别放在O2充足的密闭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时测定容器中CO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测容器中CO2的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温度(℃)

    光照强度占普通光照的百分比(%)

    开始时CO2浓度(%)

    12小时后CO2浓度(%)

    1

    25

    0

    0.35

    0.368

    2

    25

    10

    0.35

    0.332

    3

    25

    20

    0.35

    0.306

    4

    25

    40

    0.35

    0.289

    5

    25

    60

    0.35

    0.282

    6

    25

    80

    0.35

    0.280

    7

    25

    95

    0.35

    0.279

    ①实验中第1组12小时后CO2浓度升高的原因是,其余组别12小时后CO2浓度降低的原因是

    ②如果沙棘植株按照上述实验条件培养12小时,再在黑暗条件下培养12小时,则光照强度占普通光照的百分比大于%时,沙棘才能积累有机物而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