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知识点题库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  )

A . 明显增加 B . 明显减少 C . 先减后增 D . 相对稳定

下列有关“S”型曲线K值的改变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叙述是

A . X轴为外界蔗糖溶液浓度,Y轴为叶肉细胞渗透失水量,在c点时,用纤维素酶去除细胞壁,K值将不改变 B . X轴为温度,Y轴为酶促反应的生成物的浓度,在b点适当添加反应物,K值将提高 C . X轴为光照强度,Y轴为绿色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量,在b点适当提高CO2至适宜浓度,K值将提高 D . X轴为时间、Y轴为某种群个体数,在b点改变环境条件(增大环境阻力),K值将降低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 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

样地

类群数

个体数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人工广场绿地

14

8

3

182

74

22

某植物园

13

7

4

190

92

18

农用地

11

8

4

92

113

21

注:第一层为距地表0~5cm;第二层为距地表5~10cm;第三层为距地表10~15cm.

A . 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 B . 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C . 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 D . 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
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K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就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B . 是由该环境的有效资源决定的 C . 与种群的个体数量无关 D . 同一种群的K值稳定不变
某天然池塘中存在着如下图所示食物网,请回答:


  1. (1) 在该池塘中,不同鱼类因食性不同分布在不同水层中,体现了群落的结构。
  2. (2)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若捕食者对不同食物的捕食量均相等,则青鱼要增加10g体重,理论上需要消耗浮游植物g。
  3. (3) 在该池塘中混入以其他鱼类为食的黑鱼,由于缺乏天敌,数量增加,其增长方式是,增长过程中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是
  4. (4) 该池塘周围农田经常使用化肥,易导致池塘水体
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总是会受到环境容纳量的限制 B . 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C . 解决当前人口膨胀问题的根本措施是降低环境容纳量 D . 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某时期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可能小于零
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13年的连续研究,并计算出了其λ值.如图为该种群13年来λ值(λ表示该种群数最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前4年间种群呈“J”型增长 B . 第13年该种群的数量要比第10年的少 C . 第4年到第10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下降 D . 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增长速率为0
下图是甲、乙两个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t2时甲种群个体数量一定大于乙种群 B . t3开始甲种群出现环境阻力 C . t4开始乙种群的年龄结构呈衰退型 D . t5时乙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小陈绘制了几幅图并作出了相应说明,正确的有(     )
A . B . C . D .
下图为某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湖中挺立着荷花湖面漂浮着浮萍水中金鱼藻起舞,这种现象体现了群落的结构,这种结构的意义在于
  2. (2) 图中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可以表示为(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图中缺少的一个箭头在之间。碳元素在AB之间以形式传递,E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3. (3) 人们每年都要从该湿地生态系统中捕捞一定数量的鲤鱼,使鲤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这样做的原因是
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和矿质元素丰富等优点,常被用来制作食品添加剂和保健食品。小球藻不仅能利用光能将无机物变为有机物,还能在异养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并且异养条件下的小球藻繁殖速度更快,细胞内蛋白质含量更高。下图为利用玻璃管道光合生物反应器培养小球藻和获取小球藻干粉的流程图,请回答问题:

 

  1. (1) 为了使小球藻在既能自养也能异养的条件下实现快速繁殖,应该将管道反应器放置于环境中,而且营养液中应该含有等成分。为了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小球藻的正常生长和繁殖,要对自来水、营养液、CO2和反应装置等进行处理。
  2. (2) 研究表明,小球藻糖蛋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我们通常把称为自由基,“自由基学说”和学说是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的解释细胞衰老机制的两种假说。
  3. (3) 调查管道培养液中小球藻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检测的方法,计数时取小球藻培养液并稀释100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中方格的面积为1/16mm2)进行计数,得到平均每个中方格中小球藻数量为8个。已知每个小球藻细胞干重约10-12g,则每升样品液中小球藻干重为g。
  4. (4) 研究发现,自养小球藻细胞转化为异养生长后,细胞内脂溶性化合物含量增加,高温下产生大量烃类化合物。请从能源利用和环保的角度预测小球藻的应用前景: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K值逐渐增大 B . 呈“S”型增长的种群在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 C . 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争夺阳光未反映群落内的种间关系 D . 人类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下图中,曲线Ⅰ表示某种田鼠迁入某草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曲线Ⅱ是a时期引入的某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8

A . 防止鼠害,在a时间点引入某种生物不是最合适的时期 B . 生物防治既能控制鼠害虫害,又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C . 图中DE段鼠群的数量即是鼠群最小的K值 D . 引入的生物与鼠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如图为自然环境中某一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cd段波动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 B . 食物可能是影响cd段波动的重要外源性因素 C . b点时种群有最大自然增长率 D . 该种群发展过程中,幼体所占比例ab段小于cd段
在南方茶园中,利用生物防治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学诱饵能散发出类似于雌性害虫性外激素的气体,布下“爱情陷阱”,专等雄性昆虫撞来而掉在诱饵下的水盆中,这种方法的直接影响是(   )
A . 降低昆虫出生率 B . 改变昆虫性别比例 C . 增加昆虫迁出率 D . 改变昆虫年龄组成
在实验室内把黄猩猩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饲养在瓶内并喂食酵母菌,其种群增长表现出一种典型的逻辑斯谛曲线,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 果蝇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条件有关,而与出生率、死亡率变动无关 B . 由图可知该黄猩猩果蝇种群在11月11日左右,增长速率达到最快 C . 若果蝇种群密度增大,相应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减小 D . 若现将另一种果蝇与黄猩猩果蝇混合饲养,则K值可能会小于346
橘小实蝇侵入我国后,在福建、珠海等地数量剧增,严重影响了橘树的生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橘小实蝇卵的密度 B . 入侵初期橘小实蝇种群数量接近“J”型增长 C . 橘小实蝇入侵使当地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D . 可用化学、生物和机械防治控制橘小实蝇的数量
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马铃薯培养液的试管中,并用血细胞计数板定时取样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酵母菌的数量达到a时就不再增加,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验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滴加酵母菌培养液 B . 该菌的增长曲线为S型,且a/2时数量增长最快 C . 若实验时将马铃薯培养液减少一半,其K值将减小 D . 若实验时酵母菌的接种量增加一倍,其K值将增大
某人迹罕至的高山草甸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来 到此地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 大超过人来此地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 骤减。回答问题:
  1. (1) 此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食物链、食物网和
  2. (2) 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
  3. (3) 人登岛后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斗争强度(增加、减小、不变)。
  4. (4) 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 强、减弱、不变)。
科研人员研究了喷洒农药对棉花蚜虫种群密度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通常采用样方法调查棉花蚜虫的种群密度 B . 施药后第1天内蚜虫数量急剧下降可能与药物毒力和种群迁出有关 C . 施药后第3到9天内,蚜虫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 D . 研究表明,农药防治不仅污染环境,而且药效维持时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