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知识点题库

如图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流程图解,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 a、b、c、d中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完全相同的DNA和RNA B . a~d的培养过程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比例不同 C . 脱分化发生在a~b步骤,再分化发生在b~d步骤 D . 从花药到完整植株的形成过程说明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
下列关于细胞培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动物细胞能够大量培养,而植物细胞不能 B . 二者的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相差不大 C . 以滋养细胞支持生长是提高细胞克隆形成率的措施之一 D . 动、植物克隆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完全一样的
甘薯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目前生产上采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水平。这种通过分生组 织离体培养获得种苗的过程不涉及细胞的  

A . 有丝分裂 B . 分化 C . 减数分裂 D . 全能性
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培养过程的顺序及诱导的植物激素分别是
①细胞的全能性②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③根,芽④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⑤生长素和乙烯
⑥愈伤组织⑦再分化⑧脱分化 ⑨植物体

A . ①②⑧⑥⑦③⑨和④ B . ①②⑦⑥⑧③⑨和⑤ C . ①⑥②⑨⑧③⑦和⑤ D . ①②⑨⑧⑥⑦③和④
下列为生物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请回答问题:
  1. (1) 在制作泡菜时,为避免杂菌污染而向泡菜坛中加入了青霉素。结果发酵失败,原因是

  2. (2) 纤维素分解菌可用于农作物秸秆还田,用染色法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的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其大小能反映

  3. (3) 农业生产上可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来获得较多优良柑橘苗。

    养基是常用的一种培养基,能为外植体细胞提供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物。在配置好的该培养基中添加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的关键性激素。

  4. (4) 利用培养基不仅可以进行植物组织培养,也可以分离培养大肠杆菌。与植物组织培养明显不同的是,用于大肠杆菌培养的培养基中不需要加入

如图为利用某植物(基因型AaBb)产生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花粉植株A植株B.

A . 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基因型为aaBB的可能性为 B . 过程②通常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 C . 过程①属于植物的组织培养,在此过程中要使用一定量的植物激素 D . 通过过程②得到的植株B一定是四倍体
请回答下列生物技术方面的问题:

(1)在传统发酵技术中,果醋的制作往往在果酒制作基础上进行,请用相关反应式表示: 

(2)腐乳制作主要菌种是它能产生 两种酶将水豆腐中两种主要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人体能吸收的具鲜味的小分子有机物.

(3)分析下面培养基的配方:NaNO3、KH2PO4、NaH2PO4、MgSO4•7H2O、KCl、H2O.若此培养基用于培养分解尿素的细菌,则应除去上述 成分,并加 入物质.该培养基能否培养月季花药,为什么? 

(4)提取胡萝卜素的过程中,萃取加热时需安装冷凝回流装置,其目的是 .胡萝卜素粗品鉴定的方法是

在下列选项中,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一项是(    )
A . 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B . 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 C . 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 D . 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一马铃薯”杂种植株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发现并提取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研究表明,青蒿素易溶于丙酮、乙酸乙酯、氯仿、苯及冰醋酸,可溶于甲醇、乙醇、乙醚及石油醚,几乎不溶于水.
  1. (1) 应采用法从植物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其中的挥发性油应采用提取.
  2. (2) 选用青蒿芽等运用技术可获得大量用于提炼青蒿素的幼苗,该过程的原理是,该过程所需的MS培养基含有和有机物等,此外还需要加入
  3. (3) 在MS培养基中添加有机物,用蔗糖作为碳源,若换用葡萄糖会导致植物细胞而生长不良好,同时葡萄糖可作为微生物直接利用的碳源,而蔗糖可以
下列技术或方法与原理相符的是(    )
A . 人参细胞的大量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增殖 B . 植物组织培养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细胞的全能性 C . 早期胚胎培养和人鼠细胞融合﹣﹣细胞膜的流动性 D . 转基因抗虫棉和克隆羊多利的培育﹣﹣基因重组
进行生物工程设计时,如表各组所选择的实验材料与实验目的配置错误的是(    )

组别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材料特点

A

动物细胞核移植

卵(母)细胞

细胞体积大,细胞质能有效调控核内基因表达

B

体细胞诱变育种

愈伤组织细胞

分裂能力强,易诱发突变

C

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

花粉粒

易于获取,易于培养

D

烧伤患者皮肤细胞移植

自体皮肤生发层细胞

分裂能力强,且不会引起免疫排斥

A . A B . B C . C D . D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干旱会影响农作物产量,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研究。下图为用探针检验某一抗旱植物基因型的原理,相关基因用R和r表示。

  1. (1) 在利用PCR技术扩增R或r基因的过程中,利用可寻找抗旱基因的位置并进行扩增。
  2. (2) 若被检植株发生A现象,不发生B、C现象。据此推测检测另一抗旱植物时会发生(填“A”、“B”、“A或B” )现象。
  3. (3) 科学家想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转基因抗旱烟草。用的方法获取抗旱基因时需要用到限制酶,限制酶能够,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点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4. (4) 经检测抗旱基因已经导入到烟草细胞,但未检测出抗旱基因转录出的mRNA,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
  5. (5) 要快速繁殖转基因抗旱烟草植株,目前常用的技术是,该技术的基本过程是:将离体的烟草细胞诱导脱分化形成,然后再分化为根和芽并发育成小植株。该技术在作物新品种的培育方面两个最主要的应用是:单倍体育种和
将植物的一些根尖细胞进行离体培养,最终发育成一株完整的新植株,关于这一科学事实,下列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
A . 细胞数目的增多是通过有丝分裂 B . 证明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 . 培育成的新植株性状基本是一样的 D . 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马铃薯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植物细胞工程在马铃薯的脱毒及育种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培育脱毒马铃薯时,外植体宜选用(填“茎尖”或“叶片”),不选另一个的理由是
  2. (2) 植物组织培养常用到愈伤组织培养基、生芽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在愈伤组织培养基上,外植体经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是一团具有分生能力、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在再分化阶段,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参与了细胞分化方向的调节,与生根培养基相比,一般情况下生芽培养基中
  3. (3) 马铃薯栽培种的抗病性和抗逆性较差,野生马铃薯的抗病性和抗逆性较好,但二者存在杂交不亲和性。利用野生马铃薯,通过细胞工程改进马铃薯栽培种品质的思路
  4. (4) 避免微生物污染,优化培养条件可提高植物组织培养的成功率。在植物组织培养时,应从(答出2点)等方面采取措施,以减少污染;在培养室中培养时,注意优化培养环境,控制(答出3点)等培养条件。
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各自优势(甲耐盐、乙高产),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请完善下列实验流程并回答问题。

  1. (1) A是酶,B是。 
  2. (2) 由C形成植株的过程利用了技术,形成愈伤组织需要经过过程,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幼苗,整个培养过程要在的条件下进行。 
  3. (3) 植物体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是。这项新技术在克服障碍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4. (4) 已知甲、乙植物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则“甲—乙植株”属于倍体植株。 
科学家以PLRV(马铃薯卷叶病毒)感染的马铃薯试管苗为实验材料,对不同大小的茎尖超低温处理后,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再生培养。选取培养18周的20棵植株进行检测并获得病毒保存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病毒感染类型

茎尖大小/mm

病毒保存率/%

PLRV

0.5

0(0/20)

1.5

35(7/20)

注 括号内数字表示检测阳性样本量/检测总样本量

A . 超低温处理后进行再生培养时培养基中应加入有机碳源和激素等 B . 茎尖大小与病毒保存率无关 C . 该技术能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从而培育出新品种 D . 1.5 mm的茎尖超低温脱毒效果优于0.5 mm的茎尖超低温脱毒效果
白芨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也具有很高的园林应用价值。下图中白万亲本植物的基因型为Aa(染色体数为2n),A、B、C、D表示以亲本植物为材料进行的四种人工繁殖过程,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50532998

  1. (1)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需要进行消毒处理。利用图中的部分叶片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需将其先用。消毒30s后,用无菌水清洗2-3次,再用次氯酸钠处理30min后,立即用无菌水清洗2-3次。
  2. (2) 图中过程①需经过的是
  3. (3) 过程②表示将该植物的两个原生质体进行融合,与杂交瘤细胞的制备方法相比,该过程不能用方法进行促融。某同学取上述A、D植株的4种根尖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观察中期细胞,可观察到染色体组数目分别是
  4. (4) D过程获得的植株是可育的,若让其和原植株进行人工杂交,其后代中基因纯合的类型所占比例为
  5. (5) 人工光环境是组培育苗的核心技术之一,传统常用荧光灯为主要光源,有研究表明LED灯比荧光灯具有明显的组培育苗优势。研究人员进而以LED灯为光源,探究适宜白芨组培育苗的光质配比。所得实验结果如表。

    表不同光质处理对白芨组培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处理

    株高(cm)

    球茎直径(mm)

    单株鲜重(g)

    单株干重(mg)

    CK

    11.43

    5.75

    0.66

    57.15

    1R1B

    11.60

    4.60

    0.89

    67.65

    2R1B

    11.26

    4.95

    0.79

    62.36

    3R1B

    10.90

    6.01

    0.76

    51.39

    4R1B

    9.19

    5.67

    0.70

    51.04

    2R1B1G

    12.54

    6.01

    0.86

    65.04

    2R1B2G

    12.37

    5.95

    0.56

    45.13

    注:CK为对照,1R1B表示红光:蓝光=1:1,2R1B1G表示红光:篮光:绿光=2:1:1。

    本实验是以为对照。表1结果表明,在红蓝光处理组中提高光的比例有利于白芨培苗单株干重的积累。

  
  1. (1) 回答与生物技术有关的问题:

    ①培养基灭菌过程中影响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因素有温度、压力、时间,以及,若对含葡萄糖的培养基进行灭菌,通常设置的压力要求是

    ②果蔬破碎后的果浆比较黏稠,压榨取汁非常困难且出汁率很低。生产上用的果胶酶能催化果胶完全降解为,破坏了果胶的黏着性及稳定悬浮微粒的特性,有效降低黏度、改善压榨性能,提高出汁率,同时有利于后续的澄清、过滤和浓缩工序。果胶酶可来自等微生物。由于酶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因此常将酶固定在某种介质上制成

    ③利用自然生长的植物幼苗进行组织培养时,需先将材料在中浸泡一定时间,再用5%次氯酸钠溶液浸泡以达到的目的。然后将幼苗带芽切段置于

    A.LB培养基    B.MS培养基+NAA/6-BA=1:10    C.MS培养基+NAA/6-BA=10:1    D.MS培养基+NAA/6-BA=1:1)上可长成丛状苗。

    ④经过炼苗的幼苗移栽到实验室外前需要洗苗,目的是洗掉根部的琼脂,以免琼脂发霉引起烂根,洗苗时通常用(自来水、无菌水)。

  2. (2) 如图为灭活新冠疫苗生产的一般流程,某国产疫苗生产中用于培养的细胞是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和著名的Hela细胞系一样是常用的连续细胞系。

    ⑤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获取通常是从动物体中取出样品→经胰蛋白酶酶解,消化组织中的,获得单个的细胞悬浮液,转入特殊培养液中进行,并经连续培养形成发生了转化的细胞系,此时Vero细胞通常为核型。

    ⑥为提高Vero细胞的克隆形成率,通常采取的措施除了选择适宜的培养液,还需往培养液中添加,并用支持生长,将细胞培养瓶放在CO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⑦将新冠病毒接种于Vero细胞培养得到大量病毒株,并经β-丙内酯处理得到灭活疫苗,推测β-丙内酯灭活的成分是,疫苗的有效成分是

植物激素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诱导生根或生芽等均起着重要的作用。下表为科研人员利用某一兰花品种的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时各阶段的最佳激素配比。请回答下列问题:

兰花组织培养阶段

阶段I

阶段II

阶段III

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诱导形成幼芽

诱导生根

细胞分裂素浓度(μmol/L)

m1

m2

m3

生长素浓度(μmol/L)

n1

n2

n3

  1. (1) 植物体内主要在部位以为原料合成生长素。
  2. (2) 阶段I称为,通常在固体培养基上避光进行,培养基除表中两种激素以及必需的营养成分外还需添加,其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用量比值(选填“大于”“等于”“小于”)1。
  3. (3) 为了解决兰花生根速度慢、幼苗生存能力弱等问题,科研人员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得到了“韭菜——兰花”。

    ①诱导韭菜和兰花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主要有、离心和震荡等。杂种原生质体在培养过程中,只有重新形成后,才可进行有丝分裂,多次分裂形成的小细胞团可通过或器官发生的途径再生植株。

    ②操作后虽得到了“韭菜——兰花”植株,但未能实现预想中的“繁殖容易,香气浓郁”,可能的原因是

下列有关菊花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外植体一般选自于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嫩枝 B . 为充分利用培养条件,每个锥形瓶可接种多个外植体 C . 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可继续在原培养基中分化形成植株 D . 外植体接种前常进行流水冲洗、酒精处理、消毒液处理等消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