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因素影响种群特征 知识点题库

巴西龟是从国外进口的物种,因其小巧可爱,许多家庭当宠物饲养。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小宠物竟是最危险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其生长速度快、高繁殖、易存活,一旦放生到野外,因基本没有天敌且数量众多,会大量掠夺其他生物的生存资源,使同类物种的生存受到毁灭性打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巴西龟”很快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其种群数量呈现持续“J”型增长 B . “巴西龟”成灾的原因之一是本地存在有种间互助的种群 C . “巴西龟”的引进可改变该地生态系统中物种间的关系,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D . 为控制“巴西龟”最好办法是再从原产地引进其天敌
诱杀某昆虫的雄性成虫后,该昆虫种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变化可能是( )

A . 大量减少 B . 先减少后增加 C . 大量增多 D . 无明显变化

下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正确是(    )

A . 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 . 图示规律也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 . 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 . 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下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 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 . 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 . 曲线CD段酵母菌数量下降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乙醇的积累 D . 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先向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中滴加培养液再加上盖玻片

下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 . 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 . 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 D . 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
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生物进化必然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B . 1︰1的性别比最有利于种群数量增长 C .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是动物分层分布的原因 D . 火灾后森林中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下图表示的是(   )

A . 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 B . 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 C . 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D . 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一年生草本植物X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1972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低于幼苗至成熟阶段的的死亡率 B . 与其他年份相比,1975年草本植物X种群内的生存斗争程度高 C . 1975年由于X种群的幼苗数比成熟植株数多,则将来种群数量会增加 D . 5年内该一年生草本植物X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某生物能在一定的条件下生活繁殖,其繁殖周期为1天.某调查小组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该生物的种群数量(X)进行调查,并且用对数log2X表示调查结果(Y).其调查结果如表:下列和该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调查天数(N)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N天

调查结果(Y)

5

6

7

8

9

A . 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应为右图中的b B . 该生物种群增长率M=2(/天) C . 该生物种群是在类似理想条件下生活繁殖的 D . 该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应为图中的c
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研究了几种培养液对草履虫繁殖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

编号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草履虫培养液

稻草液

蜂蜜液

淀粉液

酵母液

猪瘦肉汁

一个视野中开始同时出现5个草履虫的时间

4天

8天

一直没有

8天

3天

9天后一个视野中草履虫的数量

30﹣35个

12﹣17个

0个

10﹣15个

50﹣55个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验过程中5种草履虫培养液的量应相等 B . 实验表明,稻草液中草履虫的K值为35个 C . 多次取样后观察得到的实验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D . 实验结果显示淀粉液不适合用来培养草履虫
以下是某调查小组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调查研究的情况,分析回答:

  1. (1) 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统计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取样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①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

    ②据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m.

  2. (2) 调查小组对该生态系统的几种植物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

        年份

    植物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A

    10.0

    9.2

    8.0

    6.8

    5.5

    B

    3.0

    2.1

    1.1

    0.3

    0.1

    C

    0.3

    0.6

    1.1

    1.5

    2.3

    D

    3.0

    2.0

    0.4

    0

    0

    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 . 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和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下列属于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的是(   )
A . 出生率 B . 食物不足 C . 温度 D . 年龄组成
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的鸟笼捕捉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数量.在连续10年内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因为放置鸟笼的位置固定,此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 B . 0~2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 . 种群数量下降是从第4年后开始 D . 第4年和第8年种群数量相等
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最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来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致最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第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 B . 第2年来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 C . 第3年来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 D . 这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物种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群落的最重要的特征 B . 对池塘中优势种群的研究属于生态系统水平的研究 C . 浅海区和深海区的生物的空间分布属于水平结构 D . 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
科研人员对某草原一种哺乳动物的种群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该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B . D点时种群达到环境容纳的最大量,此时种内斗争最激烈 C . 要合理地利用该动物资源,应将该种群的密度控制在D点时的水平 D . 死亡率逐渐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间、天敌以及传染病等因素的限制
假设某种蓝藻(A)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产者,其密度极大,使湖水能见度降低。某种动物(B)是该湖泊中唯一的消费者。 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湖泊水体中A种群密度极大的可能原因是 (答出2 点即可)。
  2. (2) 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3. (3) 假设该湖泊中引入一种仅以A为食的动物(C)后,C种群能够迅速壮大,则C和B的种间关系是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57130722

A . 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是反馈调节的结果 B . 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 . 两个种群间信息传递方向是甲→乙 D . 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并不意味着生态系统在衰退
科研人员用模型构建的方法研究某个种群数量的变化时,绘制出λ图,图中的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2008年~2010年,λ保持不变,说明种群数量没有发生变化 B . 2010年~2015年,该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 C . 根据图中数据,不能确定相应环境对这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D . 该图直观地反应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是一种概念模型
水、旱灾相间发生是导致蝗灾的主要原因,某年一场罕见的蝗灾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毁坏大量草场、农田,对粮食安全造成巨大威胁。科学工作者在某草场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发现草场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其中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下列叙述中各错误的是(   )

A . 相同种群密度的不同种蝗虫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有所不同 B . “牧草补偿量"实质是牧草的净初级生产量,“蝗虫取食量”中部分流向分解者 C . 草场牧草会因蝗虫捕食压力的减小而引起其产量的增加 D . 据导致蝗灾的主要原因分析,草场蝗虫的数量呈非周期性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