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群落具有可变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知识点题库

某生态养殖大棚内,水草丛中栖息着螃蟹,水面上有浮床,其间栽培的某种绿叶蔬菜在水面上方,黄瓜藤枝枝蔓蔓。同时大棚里还栽种了一种特殊辣椒,能起到驱虫的作用。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能量主要来自于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B . 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 . 浮床遮光能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可防止水华发生 D . 螃蟹、蔬菜、黄瓜组成了生物群落,并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而衡量这一特征的为物种的 

 

图1表示次生林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 ,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 .

(2)种群丙在a、d、c、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剧烈的是 期.

(3)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 .

(4)次生林群落中的物种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利用的能力.

(5)图3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 年,第20~30间种群的增长率为 .

温带草原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 草原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研究某区域草地土壤中小动物数目多少常用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
  2. (2) 草原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这种结构特征被称为群落的.
  3. (3) 草原上狮子与羚羊可根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躲避猎捕,说明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草原遭受蝗虫的采食后,草原植被就会增强其再生能力,尽可能减缓种群数量的下降,这种能力叫做草原生态系统的.
  4. (4) 某片草原在草原与森林过渡带,近百年来逐渐有了森林群落特征.在这个过程中,群落利用的能力显著提高了.
  5. (5) 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上的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4hm2(1hm2=10 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见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hm2 . 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鸭为杂食性水禽,除捕食昆虫及其它小动物外,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为研究稻鸭共作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表.

项目

杂草密度

(株/m2

物种丰富度(种)

杂草相对优势度

草龙

节节菜

稗草

陌上菜

异形莎草

常规区

40

12.0

0.247

0.189

0.100

0.102

0.094

稻鸭区

2.3

5.3

0

0.259

0.271

0.089

0

  1. (1) 稻田中鸭子与吃杂草的昆虫之间的关系是
  2. (2) 稻田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 , 稻鸭共作后会对其产生影响.
  3. (3) 由表中数据可知,稻鸭共作会在一定程度上 , 从而限制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由的变化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杂草的物种数目;由于稻鸭共作,杂草中的优势地位上升最多.
  4. (4)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稻鸭共作可以合理调整能量的流动关系,使能量
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 B . 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C . 陆地群落的水平结构往往是均匀的 D . 水生群落的层次性决定于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
生物群落的特征主要包括(    )

①年龄组成       ②种间关系     ③种群密度       ④垂直结构    ⑤水平结构

⑥物种多样性   ⑦优势种   ⑧物种丰富度  ⑨性别比例  ⑩出生率和死亡率

A . ①②④⑤⑥⑧ B . ②③④⑤⑦⑧ C . ②④⑤⑥⑦⑧ D . ④⑤⑥⑦⑧⑨
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 . 缓解了种间竞争 C . 其结构主要由水分决定 D . 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群落的水平结构只与地形变化有关 B . 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与光照直接相关 C . 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肉食性动物 D . 群落演替都能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蛞蝓既取食牧草A也取食牧草B,为研究牧草间的竞争和蛞蝓的捕食对牧草A存活的影响,生态学家在牧场内选择多个样方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作出的分析,合理的是(    )


A . 该牧场的群落仅包括牧草A、B和蛞蝓三种生物 B . 应选取牧草生长状况差异较大的不同样方进行实验 C . 没有蛞蝓捕食条件下,竞争对牧草A存活影响显著 D . 去除样方中的牧草B减少了蛞蝓对牧草A的取食
研究人员在调查某沙地的植被演替时发现其自然演替顺序为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半灌木——多年生灌木。下图为多年生灌木林中能量流动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506823148

  1. (1) 随着演替的进行, 研究发现单位面积灌木群落合成的有机物比草本群落多, 原因是
  2. (2) 生态学家发现,该沙地的主要植被是耐风沙和干旱的灌木,而不是草本和乔木。这种灌木的根茎的干重比(根的干重 /  茎 的干重 )大于草本和乔木 , 请从根茎两方面解释灌木适应性强的原 因

     

  3. (3) 图中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答案保留一位小数)。在灌木林中,肉食动物会根据气味去捕食草食动物,草食动物也会根据肉食动物的特征躲避捕猎,这一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的作用。
  4. (4) 该灌木林生态系统能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 . 调查趋光性昆虫类群的丰富度可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 C . 利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控制害虫的数量 D . 群落中不同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为发展农业经济,某山区因地制宜将荒山开垦为樱桃园,已知樱桃树是雌雄同株的植物,主要靠扦插、嫁接等方式无性繁殖。请回答下列有关樱桃园生态系统的问题:
  1. (1) 果园内的全部樱桃树构成一个种群,与其他很多高等动物种群相比,樱桃树种群特征一定不包括;荒山经过改造成为樱桃园,说明人类的活动能够使群落的演替向不同于自然演替的进行。
  2. (2) 由于该樱桃园生态系统物种单一,常常遭遇蚜虫危害,瓢虫是蚜虫的天敌,蚂蚁吃蚜虫蜜露而驱赶瓢虫。研究发现,园内混合种植夏至草、紫花苜蓿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蚜虫的数量,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蚜虫数量降低的原因是;蚜虫数量降低后,瓢虫的主要活动范围从叶片向下转移,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结构发生改变;与传统喷施农药相比,混合种植夏至草、花苜蓿的方法驱除蚜虫的优势有(答出一点即可)。
  3. (3) 该樱桃园生态系统的土壤中生活着自养型硝化细菌和异养型毛霉,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二者分别属于;樱桃园中还生长着多种以樱桃为食的鸟类,人们总是想尽办法驱赶这些鸟类,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群落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B . 一个池塘里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C . 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自然区域中的所有种群称为群落 D . 控制相对性状的某种基因在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称为基因频率
右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 . 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 . 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 . 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下列有关几个生态学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 . 群落的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C .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D .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
为调查某自然保护区发生山体滑坡后第30年生物群落的恢复情况,科研人员对未发生滑坡区域的原始林群落(S1和山体滑坡区域的恢复群落(S2)进行了植被生物量(指某时间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的研究,得到下图所示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 (1) 未发生山体滑坡区域三类植被的数量明显发生山体滑坡区域。发生山体滑坡区城所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是,该演替的演替过程是
  2. (2) 该自然保护区不可能是热带森林地区,理由是。在发生山体滑坡的区域,如果人为地进行植树造林,可以改变自然状态下的状况,这说明
  3. (3) 随着山体滑坡区域演替的进行,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分布形成群落的结构,有利于
能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
A . 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B . 森林中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 C . 一片竹林中竹子高矮不一 D . 牛群中有的牛高,有的牛矮
海南坡鹿是海南特有的国家级保护动物,曾濒临灭绝。经过多年的严格保护,海南坡鹿的种群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恢复。回答下列问题。
  1. (1) 海南坡鹿是植食性动物,在食物链中处于第营养级,坡鹿同化的能量主要通过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 (2) 雄鹿常通过吼叫、嗅闻等方式获得繁殖机会,其中嗅闻利用的信息种类属于
  3. (3) 为严格保护海南坡鹿,有效增加种群数量,保护区将300公顷土地加上围栏作为坡鹿驯化区。若该围栏内最多可容纳426只坡鹿,则最好将围栏内坡鹿数量维持在只左右,超出该数量的坡鹿可进行易地保护。将围栏内的坡鹿维持在该数量的依据是
  4. (4) 海南坡鹿的主要食物包括林下的草本植物和低矮灌木,保护区人员通过选择性砍伐林中的一些高大植株可增加坡鹿的食物资源,主要依据是
冷箭竹可成片生长为竹林。竹笋位于竹林最下层,幼竹位于中层,成年竹子位于最高层。竹林中不同地段上生有不同密度的冷箭竹,冷箭竹稀疏的地方生有较多的其他植物。从群落的空间结构的角度来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竹笋、幼竹、成年竹等所有大大小小的冷箭竹构成了一个群落 B . 竹笋、幼竹、成年竹在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C . 成片的竹林中不存在水平结构特征 D . 影响冷箭竹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