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调节作用 知识点题库

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所淘汰 B .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 . 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 . 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问题处于不可分割的密切相关状态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有关功能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 . 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 C . 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 D . 图中箭头也可表示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向
研究表明,雄鼠的“气味”对幼年雌鼠的性成熟有明显影响。这种“气味”在生态学上称为(    )


A . 物理信息 B . 营养信息 C . 行为信息 D . 化学信息
下图是某洞穴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调查洞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使用法,统计方法是


  2. (2) 蟾蜍与蜘蛛种群之间是关系,蟾蜍处于第营养级。该洞穴中蟾蜍每增加100g,其中有20%来自蜘蛛和马陆,则至少需要摄取钻螺 g。


  3. (3) 某年,一群猴子造访洞穴并将大部分马陆捉出洞外,短期内钻螺的种群数量会。数年后,各种群数量恢复至原有水平,表明该系统具有。此过程中洞穴中的生物群落发生了演替。


  4. (4) 观察发现猴子喜欢将马陆在自己皮肤上搓揉,之后周身无蚊子叮咬。据此推侧,马陆可能含某种属于信息的物质。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及其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某蜘蛛网的振动对于某蜘蛛来说是化学信息 B . 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 .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 D .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信息传递仅发生在生物和生物之间 B .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C . 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D . 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生物与无机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息传递都是双向的 B . 金龟子遇敌害从植株上滚落装死属于行为信息 C . 猎豹和斑马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 D . 用性外激素干扰害虫雌雄交尾,可有效控制害虫数量
下图是生物与环境中相关知识的概念模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该图表示群落演替,A为弃耕的农田阶段,C为森林阶段,这属于群落的演替。在此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会不断变化,丰富度是指
  2. (2) 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B表示食草动物,则其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该部分能量最终以的形式散失。
  3. (3) 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表示生物群落,A、C表示大气中的CO2库,则完  成AB过程的生理作用是,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能完成BC过程的生物包括
  4. (4) 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A表示光照时间缩短,B表示鸡,C表示性成熟推迟,这说明离不开信息传递。
下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 (1) 该食物网有条食物链。
  2. (2) 鹰在该食物网中占有 个营养级。
  3. (3) 该食物网中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
  4. (4) 在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这条食物链中,若鹰要增重1kg,(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则需消耗绿色植物kg。
  5. (5) 在这个食物网中,绿色植物通过散发花香来传递 信息,吸引昆虫前来采蜜,帮助传粉。
某地为提高经济效益,将稻田种植、鱼塘养殖、乳鸽养殖等产业进行有机结合,人工构建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可防治稻田中的三化螟害虫,该防治方法属于防治。三化螟成虫产卵时的温度必须达到16℃以上,由此可见,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 (2) 三化螟的体色原来都是褐色的,后来在一个种群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色的三化螟,它很可能是由基因突变而得来的。基因突变的特点是(答出两点即可)。
  3. (3) 褐色的三化螟经过长期进化形成了白色种群,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
  4. (4) 鸽种群一般遵循“一夫一妻制”,所以人工养殖需要保持鸽种群适宜的,以维持鸽种群正常的出生率。鸽子粪便可以进入鱼塘被利用,从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特点两方面来看,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
下列有关生态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生态农业中由于物质的良性循环,确保了能量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废物积累 B . 人们在稻田里进行除草、治虫等活动的目的是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C . 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结群信号吸引鸟类,使其结群捕食害虫属于机械防治 D . 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的生态系统,其群落内部的营养结构越复杂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 . 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 . 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 . 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野兔繁育力强,啃食牧草,还会打洞破坏水源,对草场的破坏性很大。为了控制野兔数量,科学家对某草场的野兔做了调查,其某年度的年龄组成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调查野兔种群数量常采用标志重捕法的原因是,若调查期间,野兔感染某种病毒而大量死亡,则调查结果与实际值相比会偏
  2. (2) 未来该野兔种群的数量会 ( 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判断依据是
  3. (3) 若向该地区引进一定数量的狼,则野兔种群数量的K值将,狼根据野兔的“气味”捕食兔。兔看到狼就躲避逃跑。狼和兔利用的信息分别属于信息。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具有功能。

  4. (4) 如图为自然生态系统中野兔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曲线。野兔的皮毛可作为制作服装的原材料,兔肉可为人们食用。若人类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野兔,则应在图中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时开始捕获最适宜。
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一系列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等。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 B . 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C . 敲除Bt56基因可以抑制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快速增长 D . 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
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不断施肥、灌溉、播种等,目的是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B .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C . 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属于化学防治 D . 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属于异地保护,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杜甫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描绘了百姓人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日照时间的长短决定植物的开花期,这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B . 彩蝶在花丛中留连忘返,不时在花间翩翩起舞,这属于行为信息 C . 黄莺的鸣叫属于物理信息,物理信息还可来自于非生物环境 D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热情,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田东十里莲塘位于田东县祥周镇,由右江河汊古河道演变而成。塘的水面南北约十里,塘里全是一片绿荷,故名十里莲塘。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莲塘除了荷花还有其他生物,该莲塘里的所有生物构成了;若要调查莲塘里某双子叶杂草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2. (2)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蠐蜓立上头”,莲塘里荷叶有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有致,这种现象(填 “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分层现象。荷花需要一定量的光照才能绽放,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意义的角度分析,说明
  3. (3) 在莲塘的“荷花→鱼→鸟”这条食物链中,鸟所属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鱼体中的能量流动到鸟的效率并不高,除了鱼体中的能量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外,还有其他原因是∶(答两点)。
森林发生火灾时,不仅烧毁林木,还会危害野生动物,可能使其面临濒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森林中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 B . 森林发生火灾期间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基本不变 C . 一定程度的火灾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 . 火灾时刺鼻的烟味和火光传递了化学和物理信息
下列生理活动具有双向性的有(   )

①生长素在胚芽鞘的极性运输                            ②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水分子的运输

③膝跳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④活细胞中ATP与ADP间的转化

⑤草原生态系统中狼和兔子间的信息传递            ⑥肝细胞内葡萄糖和糖原的转化

A . ①②④⑥ B . ②④⑤⑥ C . ②③④⑤ D . ②③④⑥
有些鱼类因生理需求、遗传以及外界环境因素(如盐度、水温)等影响,而周期性地定向往返移动,这种现象称为鱼类洄游。鱼类洄游可以划分为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三大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某种鱼洄游途经某地时,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的数量 B . 鱼类洄游过程中可能同时存在物理信息、化学信息等信息的作用 C . 决定鱼类洄游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鱼体内呼吸酶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 . 研究鱼类洄游规律,有利于制订鱼类繁殖保护条例,促进渔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