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学的措施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知识点题库

右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该食物网中()

A . 共有两条食物链 B . 能量可循环利用 C . 鹰和蛇只有捕食关系 D . 昆虫和鼠处于同一营养级
体现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实例是(  )
A . 食草动物增加,导致植物数量减少,从而引起食草动物数量增长受抑制 B . 化石燃料大量燃烧造成温室效应 C . 山区植被遭到破坏后造成水土流失 D . 废弃耕地上杂草丛生
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如图表示某稻田生态系统局部能量流动示意图,卷叶螟与褐飞虱是稻田中的两种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此外,稻田中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水稻与两种害虫的种间关系为,当害虫数量增加时,拟水狼蛛的数量也会增加,这样害虫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态系统内部的调节.
  2. (2)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填字母),e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可用图中的(填字母)表示,g属于生态系统的 (组成成分),g的功能是,而g获得h来自于第 一 营养级.
  3. (3) 稻田生态系统中要经常处理田间杂草,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稻田除杂草的意义
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不同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阶段开始时植物种群数量为零,所以此演替为初生演替 B . 2阶段的优势植物种群最可能是灌木,3阶段的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 . 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 . 该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某池塘生态系统中利用饲料人工养殖了多种鱼,其中某种鱼(A鱼)不同年龄阶段食性不同,幼年A鱼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成年A鱼主要以小鱼(包括幼年A鱼)、小虾为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小于所有消费者的同化量之和 B . 成年A鱼和幼年A鱼可能因为食物主要来源不同,在池塘中存在垂直结构 C . 增加池塘中养殖物种的丰富度就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 . 成年A鱼和幼年A鱼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 . 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 . 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 . 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下列处理方法或政策与对应的目的,正确的是(     )
A .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改善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 B . 捕鱼时要控制网眼的大小,目的是维持鱼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C . 退耕还林、还草有助于增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D . 近年来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是禁止对相关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以下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 用人的红细胞观察细胞的失水与吸水 B .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和分布 C . 用带芽的枝条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D . 用密闭的生态缸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B . 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幢旧房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 . 齐云山山脚和山顶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D . 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下列有关生态学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 . 分解者在分解动植物遗体时产生的无机盐、CO2和能量,可供生产者再利用 C . “飞桥自古双溪合,怪柳如今夹岸垂”给人以类的享受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 .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弱
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A . 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 B . 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草丛生态系统 C . 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 D . 群落依次更替中,每一种植物的种群密度都在不断增加
  2020年春季,一场大范围的沙漠蝗虫入侵印度和巴基斯坦等亚洲国家,对当地农作物、草场等造成巨大危害。沙漠蝗虫聚集是引起蝗灾的主要原因,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4~5只散居型蝗虫聚集在一起就可释放一种特异性挥发类化合物4-乙烯基苯甲醚(4VA),4VA继而招募更多的蝗虫加入进来,使蝗虫的群体越来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4VA也可人工合成且具有相同的效应。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在4VA的作用下,某草场内沙漠蝗虫种群密度短期内迅速增加,从种群特征分析,其直接原因是
  2. (2) 若利用人工合成的4VA诱捕蝗虫,这属于防治方法,在该草场中引入鸭捕食蝗虫也属于此类防治的具体措施之一,蝗虫→鸭不构成一条食物链,其原因是
  3. (3) 某被沙漠蝗虫入侵,植被明显减少的草场在引入鸭防治后植被逐渐恢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加,从群落演替角度分析,这说明人类活动能改变群落自然演替的;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决定该草场自我调节能力大小的因素是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发生了很多全球性的自然灾害,亦或是人祸。这是大自然给人类敲响的警钟。请大家结合下面资料,回答相关生物学问题:

资料一:澳大利亚山火始于2019年7月18日,燃烧了整整210天,终于在2020年初经历了暴雨之后熄灭。据悉,过火面积达5.2万平方公里,约10亿只动物葬身火海,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功能受到沉重打击。澳大利亚火灾后大量失去栖息地的蝙蝠进入人类生活区域,加剧人们的恐慌,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被证实在蝙蝠身上,至少携带100多种足以让人类致命的恐惧病毒,曾经的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SARS病毒,蝙蝠都是直接源头,通过中间宿主(其他野生动物)间接地传染给人类。

资料二:2020始于东非,蔓延至欧亚大陆的蝗灾给世界多国造成严重的影响,这是数十年间世界范围遭受的最严重的一次蝗灾,粮食危机又雪上加霜。

  1. (1) 澳大利亚每年都会发生山火,持续的高温干旱是重要的诱因。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导致,引起全球变暖,这是局部地区频发高温干旱的主要原因。林火过后,自然环境能够恢复,这主要依靠生态系统的能力。山火过后,很快发生演替,由于光照和充足,许多种子萌发后迅速长成新植株。
  2. (2) 严重的蝗灾往往和严重的旱灾相伴而生,我们应该把防治蝗虫的重点落在“防”上,比如用法调查蝗虫卵的种群密度,提早预防;引进鸭子降低蝗虫的环境容纳量,从根本上抑制蝗虫数量。
  3. (3) 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引进鸭子抑制蝗虫的意义:
  4. (4) 为了防止蝙蝠将人畜共患的疾病传染给人类,有人建议大量捕杀蝙蝠,该建议是否合理?请结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变化给出判断依据:
人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经验。下列关于生态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食物链越长,能量传递效率越高 B . 大力植树造林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 C . 引进外来物种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D . 人为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
70年前,澳大利亚政府从海外将百余只蔗蟾蜍引人昆士兰州,用来对付吃甘蔗的昆虫,结果演变成生态灾难。研究发现最先到达的蔗蟾蜍的后腿比原产地蔗蟾蜍更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某甘蔗地中所有的蔗蟾蜍构成了群落且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密度 B . 昆士兰州的蔗蟾蜍与原产地的蔗蟾蜍一定出现了生殖隔离 C . 蔗蟾蜍在昆士兰州的环境阻力小于其原产地,出生率一定大于原产地 D . 昆士兰州引入蔗蟾蜍后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了破坏
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生态系统中, 和   主要是通过食物链完成的,所以在生态农业中要合理设计食物链。一般还通过研究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加或延长食物链,例如水田养鱼等,使之成为立体农田。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2. (2) 在生态农业中,常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来诱捕害虫或干扰交配,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   ,从而降低害虫种群密度。这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类型)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 作用。
某自然保护区内共同生活着两种鼠科动物:社鼠和中华姬鼠,它们均主要以嫩叶及种子为食,在春季还辅以部分土壤昆虫为食。林中的普通鵟会捕食鼠类,社鼠与中华姬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1所示,图2为该地区小型地栖鼠丰富度沿海拔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社鼠种群数量的降低只与林中的普通鵟捕食有关 B . 天敌普通鵟的存在,不利于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C . 不同海拔物种的丰富度不同,反映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D . 鼠的食物为嫩叶和昆虫时,所处的营养级是不同的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平衡 B . 生物分层现象有利于生物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C . 生物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D . 在稻田中锄草、灭虫利用的种间关系主要是竞争、捕食
全国劳模、陕西省防沙治沙先进个人张应龙说:“历史经过1000多年,让绿洲变成了沙漠,共.产.党领导群众70年,把沙漠变回了绿洲。”张应龙所说的沙漠就是毛乌素沙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毛乌素沙漠变回绿洲的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 B . 毛乌素沙漠的演变,反映了人类的活动能够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 . 毛乌素沙漠中某种植物呈随机分布,该现象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 . 绿洲变成毛乌素沙漠属于次生演替,该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在发生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