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测定微生物的数量 知识点题库

“工程菌”是指(     )

A .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发菌类自身某些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细胞株系 B . 用遗传工程的方法,把相同种类不同株系的菌类通过杂交得到的新细胞株系 C . 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细胞株系 D . 从自然界中选择能迅速增殖的菌类
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 . 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B . 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 .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 D . 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

①加尿素    ②不加尿素    ③加琼脂    ④不加琼脂

⑤加葡萄糖  ⑥不加葡萄糖  ⑦加硝酸盐  ⑧不加硝酸盐

A . ①③⑤⑦ B . ①③⑤⑧ C . ②④⑥⑧ D . ①④⑥⑦
如图所示果酒、果醋工厂化生产流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家庭自制葡萄酒所用菌种常来自于,图中的候选菌A、B经筛选和纯化分别获取菌种.
  2. (2) 图中所用的培养基都需要在接种前用法进行灭菌.
  3. (3) 在纯化菌种A时接种了5个平板,每个平板均接种了0.1mL样品并培养.其中乙平板的菌落分布如图,纯化菌种A的接种方法是,推测出现平板乙可能的操作失误是.其余的甲、丙、丁、戊平板操作正常,其菌落数分别是210、230、470、190,则样品中菌种A的数量为个/mL.
  4. (4) 果酒发酵罐与果醋发酵罐需要控制的温度条件差异是
如图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样品稀释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 3号试管中的菌落稀释倍数为103 B . 4号中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得到的菌落平均数可能是5号的10倍 C . 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7×109 D . 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高
如图是“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实验培养基应该含有       
    A . 尿素 B . 氯化钠 C . 葡萄糖 D . 琼脂
  2. (2) 尿素溶液可用使之无菌.若要检查B过程灭菌是否彻底,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3. (3) 图中步骤C为.相对于划线分离法,过程D涂布分离法的优点是
  4. (4) 如果菌落周围出现色环带,说明该菌落能分泌脲酶.
探究如何从土壤中分离自生固态氮菌与计数.实验原理:农田的表层土壤中,自生固氮菌的含量比较多.将用表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无氮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自生固氮菌才能生长繁殖.用这种方法,可以将自生固氮菌与其他细菌分离开来.

材料用具:农田的表层土壤、无氮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盛9mL无菌水的试管、无菌吸管、无菌涂布器、无菌培养皿、盛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恒温箱.

  1. (1) 方法步骤:

    ①倒平板:分别将无氮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平板,应在操作.

    ②制备土壤稀释液:取土样10g加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充分摇匀.用无菌吸管吸取上清液1mL,转至9mL的无菌水的大试管中,依次稀释到107倍稀释度.

    ③涂布:按照由101~108倍稀释度的顺序分别吸取0.1mL进行平板涂布,每个稀释度下,无氮培养基应至少涂布个子板,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涂布

    ④培养:放入恒温箱内,在28~30℃下培养3~4d.

    ⑤细菌的计数:培育过程中,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目,当时,选取茵落数在的平板进行计数.

  2. (2) 预期结果:相同稀释度下,牛肉膏蛋白胨平板上的菌落数(填“多于”或“少于”)无氮培养基上的数目,原因是
下列有关颜色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蓝绿色 B .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C . 细菌分解尿素后,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使得加入的酚红指示剂变红 D . 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如图表示,研究者从土壤中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技术的相关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进行过程①和②的目的分别是 和 ;图中弧线箭头上“?”的具体操作是 _。
  2. (2) 进行培养基配制和灭菌时,灭菌与调节pH的先后顺序是 。倒平板时,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应将平板倒过来放置,并用记号笔在皿底上标明培养微生物名称、平板上培养样品的稀释度、制作者姓名、培养日期及 等信息。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一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是 和 。
  3. (3)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 。培养后,若出现 色就可以鉴定其中含有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
  4. (4) 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培养形成的菌落的 、隆起程度等特征,来判断培养基上是否感染了其他细菌。在实验中,研究者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目,并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 。
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农田等土壤中,某生物实验小组尝试对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进行分离与计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含有的酶是,为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配制培养基时应以作为唯一氮源,因此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2. (2) 对尿素溶液进行灭菌的最适方法是。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的方法是
  3. (3) 该小组对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进行计数时,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培养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然后将1mL样液稀释100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涂布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统计活菌数目,每隔一个“时间间隔”统计一次菌落数目,最后选取作为结果;3个平板的菌落数分别为39、42和45。据此可得出每毫升样液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活菌数为个。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在患者体内采集样本并制成菌液后,进行分离培养。实验基本步骤如下:

配制培养基―→灭菌、倒平板―→X―→培养―→观察

请回答:

  1. (1) 在配制培养基时,要加入尿素和酚红指示剂,这是因为Hp含有,它能以尿素作为氮源;若有Hp,则菌落周围会出现色环带。
  2. (2) 下列对尿素溶液进行灭菌的最适方法是___________灭菌。
    A . 高压蒸汽 B . 紫外灯照射 C . 70%酒精浸泡 D . 过滤
  3. (3) 步骤X表示。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时,先将菌液稀释,然后将菌液到培养基平面上。菌液稀释的目的是获得个菌落。
  4. (4) 在培养时,需将培养皿倒置并放在中。若不倒置培养,将导致
  5. (5) 临床上用14C呼气试验检测人体是否感染Hp,其基本原理是Hp能将14C标记的分解为NH314CO2
某种细菌(Z)能依赖其细胞膜上的H+载体将胞内的H+排出,该过程需要消耗ATP。研究者得到该细菌H+载体结构改变的一种突变体(T),并比较了Z、T分别纯培养时细菌数量和培养液pH的变化规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T菌群呈S型增长,培养约20小时后达到K值 B . T细菌可能是H+载体功能降低的一种突变体 C . Z细菌将胞内H+排到胞外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D . Z细菌生长的培养液最适pH一定小于4.0
下表是一种细菌培养基配方,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培养基的葡萄糖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主要提供
  2. (2) 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_培养基。
    A . 液体 B . 固体 C . 鉴定 D . 选择 E . 天然
  3. (3) 如果要对培养基的菌落进行纯化,在培养基上划线操作中,操作的第一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目的是对接种环进行
  4. (4) 制备培养基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用下列字母排序)

    a.倒平板      b.计算     c.溶化    d.称量     e.灭菌

    A . a→b→c→d→e   B . e→b→d→c→a      C . b→d→c→a→e      D . b→d→c→e→a
  5. (5) 某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一个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取10克该土壤加90mL无菌水制成稀释液)。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统计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121、212、256,则每克该土壤样品中的菌落数为
  6. (6) 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包括:土壤取样、、样品涂布到培养基上、挑选
下列有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分离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实验中,采集的土样经高温灭菌后,可以用于制取土壤稀释液 B . 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度范围不同 C . 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活菌数目,常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D . 接种土壤微生物稀释液时,平板划线法可以采取连续划线的方法使微生物均匀分布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菌落 B .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 C . 同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落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较为稳定 D . 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原油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某同学欲从土壤中筛选出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2. (2) 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无菌技术要求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附近进行,以避免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3. (3) 对这些微生物的临时保藏,通常首先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固体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的冰箱中保藏。
  4. (4) 醋酸杆菌是生产葡萄醋必用的菌种,可以从食醋中分离得到纯化的醋酸杆菌。扩大培养醋酸杆菌时,一般采用平板倒置培养,原因是
下列所用方法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 . 用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 B . 用干热灭菌法对微生物培养基进行灭菌 C . 用比色法测定泡菜样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D . 用滤膜法检测一定体积自来水中大肠杆菌的数量
水污染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微生物降解是水污染治理的有效手段之一。聚乙烯醇(PVA)是存在于化工污水中的一种难以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PVA分解菌能产生PVA酶分解PVA. PVA 与碘作用时能产生蓝绿色复合物,当PVA被分解时蓝绿色复合物消失,形成白色透明斑。
  1. (1) 要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分解PVA的细菌,应采用以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实验中还应设置对照组。将菌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对照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从而说明选择培养基具有筛选作用。
  2. (2) 要测定土壤稀释液中微生物的数目,可在显微镜下用直接计数。若将100mL含有PVA分解菌的土壤样品溶液稀释104倍后,取0.1 mL稀释液均匀涂布在选择培养基表面,测得菌落数的平均值为160 个,空白对照组平板上未出现菌落。则100 mL原菌液中有PVA分解菌个, 该方法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一般会(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3. (3) 要鉴定分离出的细菌是否为PVA分解菌,培养PVA分解菌的培养基中除了加入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加入用于鉴别PVA分解菌。要比较不同菌株降解PVA能力的大小,用含相同PVA浓度的上述培养基来培养不同菌株,一定时间后,通过测定来确定不同菌株降解PVA能力的大小。
某兴趣小组研究"使用公筷对餐后菜品细菌数量的影响"过程和结果具体见下图表,实验选用 4 道菜,每道菜分为3盘,一盘不食用,一盘使用公筷,一盘不使用公筷,实验者分别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吃4道菜,同一实验者吃同一道菜的次数必须相同。

菜名

结果〈菌落数/g〉

餐前取样

餐后

公筷组

不使用公筷组

不食用组

凉拌黄瓜

14000

16000

45000

14050

盐水虾

160

180

220

160

炒芦笋

30

48

530

32

干锅茶树菇

1100

4600

79000

1206

  1. (1) 图示流程中培养基X,按物理性质划分属于培养基;图示中所用接种工具应为
  2. (2) 研磨后使用对样品进行稀释,稀释的目的是
  3. (3) 研究结果中将同一种菜肴的公筷组与不食用组进行对比(能或不能 )确定餐后细菌只来自公筷,原因是。使用公筷可以防止传染病的原理是
酒精凝胶类免洗洗手液含有70%~75%的酒精。为检测某品牌凝胶洗手液的清洗效果,研究人员测定了凝胶洗手前后,手部细菌的含量,检测流程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室常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常见细菌。其中牛肉膏主要为微生物提供,蛋白胨主要提供。培养基还需满足微生物生长对以及氧气的需求。如培养乳酸杆菌,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
  2. (2) 为统计洗手前手部细菌的数目,应选择的方法是(填“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
  3. (3) 根据上图所示的步骤得出的实验结果可信度较低,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请给出两点建议:
  4. (4) 培养一段时间后可根据(至少答出2点)等菌落特征初步判断培养基上菌种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