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知识点题库

关于反射和反射弧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反射活动并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B . 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C . 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 . 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利用一只青蛙(或蟾蜍)先后进行下列四项实验观察:

A.观察心房、心室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       

B.观察肠系膜血管的血液流动

C.分析骨的物理特性                 

D.观察脊蛙反射

请回答:

  1. (1) 为使动物处于最佳生理状况下进行实验观察,请安排一个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利用上述各项的英文字母依次排列表示:  

  2. (2) 进行A项实验时,必须先破坏 .

  3. (3) 在B项实验中,如何根据血流特点判断是毛细血管?

  4. (4) D项实验中,将浸有0.1%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始终未能观察到搔扒反射,其原因 .

如图为突触的结构,并在a、b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据图回答:

  1. (1) 图示的结构涉及 个神经元,含有 个突触.

  2. (2) 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由此判断A、B释放递质的性质依次是 、 .

  3. (3) 细胞合成的递质,经过 加工,形成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反应.“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

  4. (4) 如图,已知ab=bd,则刺激b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 次,如刺激c点,则偏转 次.

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兴奋在②和④处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B . 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C . ②受损时,刺激④仍能引起反射活动 D . ③损伤不会影响四肢运动等方面功能
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B .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 C . 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的结构叫突触 D . 导致后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的物质叫神经递质
反馈在神经网络中广泛存在.如图表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闰绍细胞(兴奋时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共同支配肌肉收缩的途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图中神经细胞及肌肉组成反射弧,其中肌肉和闰绍细胞属于效应器 B . 若在a点给予适宜刺激,在图中其它3点均能测得膜电位变化 C . 闰绍细胞转运和释放神经递质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D . 图示反馈回路有利于运动神经元对肌肉运动的精准控制
如图所示,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可使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有关甘氨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B . 甘氨酸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 C . 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D . 甘氨酸不属于神经递质的一种
与如图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图一①②③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①表示传入神经 B . 图一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C . 图二中发生了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D . 图二①中递质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PM2.5是指大气中≤2.5u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关于PM2.5的推测错误的是(    )
A . 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 . 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 . 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 . 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加试题】图示为神经细胞膜上与电位变化有关的一些载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靠K+通过C从乙侧向甲侧扩散来实现 B . 若适当提高甲侧Na+浓度,则动作电位的峰值上升 C . 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成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 . 如图所示载体与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过程有关
人体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的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 . 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 . 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 . 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下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某种信息传递的过程。细胞I、II以及物质M、N的名称与图示含义相符的是 (    )

图片_x0020_1195120354

A . 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受体、甲状腺素 B . 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高血糖素、肝糖原 C . 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递质、受体 D . 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
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正确的选项是(   )
A . 激素包含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分子 B . 激素和神经递质一样是信息分子 C . 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D . 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下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801368589

  1. (1) 图2中的1表示,图1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图2中突触后膜的膜外电位变化为,从能量角度看,信号在图2所示结构的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为兴奋性递质),信号形式的 变化是­­
  2. (2) 若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 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但大脑皮层发出指令使效应器不做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作用。
  3. (3) 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的控制。
  4. (4) 炎热的夏季中午,某人从室外走进温度很低的冷藏室时,其皮肤中各有关效应器的即时反应是:和立毛肌收缩,从而减少热的散失。
如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甲、乙、丙分别表示不同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图中参与该反射的细胞共有两个,只有一个突触 B . 刺激A能引起肌肉丙收缩,因没有传出神经参与,故不属于反射 C . 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不存在于同一组织,但两者同步兴奋 D . 乙部位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该过程涉及物质释放、离子运输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细胞间的传递涉及许多生理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00013

  1. (1) 多巴胺是由前体物质经过中间产物转变而来的,前体物质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是。轴突末梢中的囊泡和突触前膜融合的触发机制是
  2. (2) 甲图中a和b分别具体表示的是。多巴胺释放后引起Ca2+进入神经细胞的完整过程是
  3. (3) 乙图是用生物电生理仪在图甲所示位置(一端在细胞膜内,一端在细胞膜外)记录到的一次动作电位变化情况。若将两个微电极都调到神经细胞膜外的不同部位,请将发生的电位变化情况绘制在图中。

    图片_x0020_100014

  4. (4) K+通道阻滞剂是治疗心率异常的重要药物,而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变化的情况和神经细胞类似,则K+通道阻滞剂主要影响乙图中的 (填图中序号)阶段。
如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3

A . 从b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a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应 B . 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 . 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D . 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以维持电位差
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物质进出及生理状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兴奋传至突触前膜引发贮存的递质主动转运出膜,需要消耗能量 B . 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C . 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D . 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目前的生理学观点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如图为下丘脑与部分其他内分泌腺或效应功能关系示意图,A~E代表相关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下丘脑和垂体能及时有效地调节甲状腺的分泌量,说明C的分泌存在调节,图中虚线所示箭头表示C的增加又会反过来调节下丘脑与垂体的分泌量,说明它们还存在调节作用,对于维持动物体内激素C的含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 (2) 寒冷环境中,机体散热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且激素(填字母)的分泌量将会增加,人在寒冷环境中比在炎热环境精力更集中、兴奋性更高的主要原因是
  3. (3) 手术中常用麻醉剂来阻断痛觉的传导。科研小组给某人踝关节处注入局部麻醉剂,使其踝关节处暂时失去了痛觉,但还能运动,请从反射弧结构的角度分析,该局部麻醉药作用的结构可能有
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依赖于Na+外流 B .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C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D .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