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 知识点题库

关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 B . 高温多雨,分解者的活动旺盛 C . 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 D . 可用样方法调查某乔木的种群密度
如图所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⑥⑦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B . 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C . 次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去路包括在④途径中 D . 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如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若A代表种群,a为同化量,则b、c可分别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热量和储存在生物体内的能量 B . 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下降 C . 若A代表燕麦胚芽鞘,a为单侧光,则b、c可分别代表生长素在尖端横向运输和向光弯曲生长 D . 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血浆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产生渴觉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及对秸秆进行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请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1. (1) 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系统的优势主要是
  2. (2) 秸秆利用后产生的废渣可以还田,其中的有机物可被分解,产生的可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 (3) 若蛇的食物有 来自蛙, 来自鼠,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水稻kg;农田中的生物可以通过捕食与被捕食传递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4. (4) 若要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利用的方法是;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蛙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填“K”或“ ”)值,此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
  5. (5)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 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是以CO2形式进行 B . 在生物群落之间是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的 C . 在整个生物圈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 D . 无机环境中的碳都是以光合作用的形式进入生物群落的
如图表示某自然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丁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 . 1→乙2→…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C . 碳元素在甲、丁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 D . 甲同化的总能量大于乙和丙的总能量之和
大气中CO2含量迅速增加,使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失衡,从而形成温室效应,因此倡导低碳生活的理念获得全世界人们的普遍认同.下列根据下图所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 增加自养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 B . 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C . 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②的数量增加有关 D . 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对一个受到轻度农药污染的湖泊进行调査,测量得该湖泊内具有食物链关系的甲、乙、丙、丁4个种群所同化的总能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生物种群

能量(kJ)

1.3×108

2.8×109

2.9×107

9.1×107

A . 在这四个种群中,甲和丁属于竞争关系 B . 除乙种群外,其他3个种群的同化作用类型都属于异养型 C . 从4个种群的营养关系上看,它们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 D . 按照生物富集原理,丙种群体内的农药残留量是最多的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蓄洪防旱的功能,从干沙地开始的湿地演替过程: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 .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其方向 C . 草本植物的出现对地衣和苔藓植物的水平分布没有影响 D . 草本阶段比苔藓阶段丰富度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 . 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 C . 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 . 沼气池的建造,提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的利用率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储存于其体内增重的有机物中 B . 能量传递效率总是随着食物链的增加而减少 C . 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 D . 如果停止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会立即消亡
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 (1) 写出图甲中所包含的食物网:
  2. (2) 根据食物网判断,若C灭绝,则D的数量会
  3. (3) 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生理过程是,它以的形式从D转移到E。
  4. (4) 土壤小动物大多属于图甲中的(用图中字母回答),调查其丰富度常用的方法是
  5. (5) 图乙中的肉食动物包括图甲中的,其中a的含义为的能量。
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B . 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C . 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 D . 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240092668

A . 在该生态系统中,丙生物的能量只流向甲 B . 四种生物的能量关系反映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C . 甲的数量发生变化,会影响乙、丙、丁的环境容纳量 D . 乙与丁之间可能存在相互的信息传递,可维持它们之间的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元素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循环利用 B . 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C .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在同一物种内,也可在不同物种间,还可以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体之间传递 D .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若E生物种群总能量为7.1×109 kJ,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2.3×108 kJ,从理论上计算,A贮存的总能量最少为(  )

A . 7.1×10 8 kJ B . 2.3×10 7 kJ C . 5.95×10 7 kJ D . 4.8×10 7 kJ
我国的“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作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桑基鱼塘”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效率 B . “桑基鱼塘”存在的食物链是“桑→蚕→鱼” C . “桑基鱼塘”稳定性的维持需要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 D . “桑基鱼塘”的建立符合生态工程的物质能量循环利用原理
研究深海独特的生态环境对于开发海洋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近期在“科学号”考察船对南中国海科考中,中国科学家采集了某海域1146米深海冷泉附近沉积物样品,分离、鉴定得到新的微生物菌株并进一步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

回答下列问题:

  1. (1) 研究者先制备富集培养基,然后采用法灭菌,冷却后再接入沉积物样品,28℃厌氧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了含拟杆菌的混合培养物,为了获得纯种培养,除了稀释涂布平板法,还可采用法。据图分析,拟杆菌新菌株在以为碳源时生长状况最好。
  2. (2) 研究发现,将采集的样品置于各种培养基中培养,仍有很多微生物不能被分离筛选出来,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答一点即可)
  3. (3) 藻类细胞解体后的难度解多糖物质,通常会聚集形成碎屑沉降到深海底部。从生态系绘组成成分的角度考虑,拟杆菌对深海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作用可能是
  4. (4) 深海冷泉环境特殊,推测此环境下生存的拟杆菌所分泌物各种多糖降解酶,除具有酶的一般共性外,其特性可能还有
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具有重要的价值,某研究小组对湿地中的各种生物做了调查研究,有如下发现:
  1. (1) 湿地中的水生植物从上而下分别有芦苇等挺水植物,绿藻等浮游植物,黑藻等沉水植物,形成了该群落的结构。
  2. (2) 下表是调查湿地水域中层的几种鱼(草食性、杂食性、肉食性),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单位:ng·g-1)。请据表推测,草食性的鱼是

    鱼的种类

    A

    B

    C

    D

    E

    Hg

    17.8

    61.9

    70.4

    117.0

    112.0

    Pb

    27.3

    34.9

    52.5

    84.3

    75.8

    Cd

    8.8

    14.1

    10.3

    21.9

    41.6

  3. (3) 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重金属元素的现象,称作,该过程(填“属于”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 (4) 为了调查该湿地水域中E鱼的数量,最好采用的方法是。在自然状态下,影响E鱼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有。(回答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