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知识点题库

如果在某一生态系统中,不适当地引入一个物种,如澳大利亚引入了欧洲的一种穴兔。将会带来的后果最可能的是(  )

A . 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 . 提高了生物的多样性 C . 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D . 绝对没有什么影响
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

A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 . 自然选择 C . 共同进化 D . 地理隔离

生物分类系统一般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绵羊属在分类学上属于偶蹄目牛科.绵羊属目前一般分为8个种,920个品种.如表为主要几个绵羊种的染色体情况:

中文名

分布地区

染色体数(条)

盘羊

中亚

56

东方盘羊

西亚

58

摩佛伦羊

西亚、欧洲

54

加拿大盘羊

北美洲

52

大角羊

阿拉斯加

54

家绵羊

两河流域

54


某生物类群的祖先最先出现在的某一地区,称之为物种起源中心.研究发现,地球大陆板块分离、漂移开始发生的时间距今约2亿年左右,哺乳动物起源的时间距今约为1.5至2亿年左右,以后出现哺乳动物物种爆发式的发展.

研究发现:羊亚科、绵羊属的动物起源中心位于A处(如图所示),现在世界多处出现不同类的绵羊(如图所示).



  1. (1) 绵羊属共含有920个品种,这组数据体现的生物多样性的类型是   (    )

    A . 遗传多样性 B . 物种多样性 C . 种群多样性 D . 细胞多样性
  2. (2) 表中的6个绵羊种中,摩佛伦羊、大角羊、家绵羊有时可以互相交配、产生后代,但是后代往往不育,请您解释后代不育的原因: .

  3. (3) 生活在西亚哈萨克斯坦北部草原的全部东方盘羊称为 

  4. (4) 绵羊属由中心A起源,至今覆盖地球的大部分地区,并形成8个种,这种现象在进化学上称 

  5. (5) 请根据上述信息及其所学现代进化理论,解释8个绵羊类群形成的可能原因与机制: .

我国西南横断山脉地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生物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垂直带

海拔

<1000

1000~2000

2000~2500

2500~3000

3000~3500

>3500

植被类型

热带季雨林

常绿阔叶林

常绿落叶混交林

针阔混交林

针叶林

高寒灌丛草甸

蝶类种类

349

452

201

136

125

100

A .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B .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 . 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 D . 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
飞燕草的花色多样,但缺少红花类型.科研人员以下面三种植物为材料,培育红花飞燕草.

植物种类

染色体组数

染色体数

花色

高山飞燕草

4

32

白色

深红翠雀草

2

16

朱红色

裸茎翠雀草

2

16

橙黄色

请回答问题:

  1. (1) 深红翠雀草和高山飞燕草在自然状态下无法杂交产生可育后代,这是由于两种植物间存在
  2. (2) 为了获得红花飞燕草,科研人员选定的杂交方案是:用裸茎翠雀草和深红翠雀草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获得F1 , 再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使其,获得可育的杂种植株.
  3. (3) 将上述杂种植株与高山飞燕草杂交,获得了红花飞燕草植株,该植株体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组有条染色体,获得该植株的育种原理是
  4. (4) 上述研究使我们认识到,保护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在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某城市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建立人工湿地,形成藻菌共生污水净化系统,对生活和工业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1. (1) 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结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一般情况下食物网越复杂,稳定性越高;除净化水质外,人工湿地还具有旅游观光和蓄洪防旱等方面的功能,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价值.

  2. (2)

    如图是某人工湿地实现废水处理的流程图.


    请回答:

    ①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类型)有.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

    ②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厌氧池中微生物

    ③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

  3. (3) 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

    种群

    重金属含量(μg/Kg鲜重)

    0.0037

    0.0037

    0.035

    0.035

    0.34

    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上述食物网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是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遗传多样性比较高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 B . 生物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 .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其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D . 同一种群内个体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存在地理隔离
泰城新区建设中建了比较多的湿地,关于湿地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新建湿地存在群落演替,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一般会逐渐增多 B . 建立湿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C . 湿地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 .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全球变暖导致很多地区水稻产量下降,极端干旱地区甚至颗粒无收。研究人员在干旱地区种植水稻中   发现了一种能让根系在生长中深入土壤的基因,并使用这种基因培育出了新型耐旱深根稻。新品种产量在   轻度干旱环境中与湿润环境相比几乎没有变化,在极度干旱状态下产量也只下降了 30%,耐旱能力显著提高。这一实例充分体现了( )
A . 基因突变的定向性 B .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 . “深根”基因的存在能体现物种的多样性 D .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抗旱性状
下列关于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生物进化的证据是多方面的,其中能作为直接证据的是比较解剖学证据 B . 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和尾的阶段,这可以用人与鱼有共同祖先来解释 C . 几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能为生物有共同祖先这一论点提供支持 D . 不同生物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差异可揭示物种的亲缘关系的远近
孑遗植物是起源较早。在某一地质历史时期十分繁盛,而今只孤立分布在个别地区的一类植物。下列属于孑遗植物的有(   )
A . 水杉 B . 银杉 C . 油松 D . 珙桐
生物界中众多的生物在不同层次上具有高度的统—性,其原因是(   )
A . 遗传信息相同 B . 进化方向相同 C . 来源相同 D . 生活方式相同
没有人能亲历生物进化的全过程,科学家们通过各种方法研究生物的进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非常重要的证据 B . 比较法是研究生物进化中常采用的办法 C . 通过对鸟化石的研究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古代爬行类动物进化来的 D . 通过对黑猩猩和人类基因图谱的比较可以得出人类是由黑猩猩进化来的
科学家认为森林古猿是现代类人猿和人类共同祖先的主要证据是(   )
A . 生存环境 B . 化石 C . 气候 D . 遗传物质
已知在古老的地层中出现物种A的化石,在晚近的地层中出现物种B的化石,经过比较,得出以下观点,请你判断下面哪些观点是合理的(   )

①物种A比物种B出现的早

②物种A可能比物种B结构简单

③物种A一定是从物种B进化而来的

④物种A是陆生的,物种B是水生的

A . ①②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④
下列有关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 . 一种新药使用一段时间后,疗效就会下降,原因是用药后病原微生物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 . 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体色有浅色型(s)和黑色型(S),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 D . 自然选择使种群发生定向的变异
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 (1) 图中①指的改变,②是导致①改变的内因,包括生物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 (2) ③指的多样性。
  3. (3) 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倘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个体,令其自交,则自交子一代所有个体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aa基因型的个体占,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是”或“否”),原因是
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发育初期都有鳃裂和尾,这说明(   )
A . 高等生物起源于单细胞生物 B . 脊椎生物和人都是由生活在水中的共同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 C . 人是从有尾动物进化而来的 D . 脊椎动物和人的共同祖先不一定生活在水中
人的上肢、蝙蝠的翼手、鲸的胸鳍和鸟的翼,从外形和功能看很不相同,但它们的内部结构却基本一致,这说明(   )
A . 它们起源于不同的原始祖先 B . 它们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 C . 它们具有相同的遗传基因型 D . 它们的器官来源相同,功能也相同
在如图所示的地层中,发现了A、B两种生物化石,你认为(   )

A . 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的 B . 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C . 物种A比物种B个体数目多 D . 物种A比物种B形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