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生物进化 知识点题库

下列关于基因库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B . 生物个体死亡,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 C . 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 D .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与“共同进化”有关
家畜等动物取食含有强心苷的植物马利筋后会引起呕吐甚至死亡,但斑蝶可以取食马利筋。取食马利筋的斑蝶被鸟类捕食后会引起鸟类呕吐,进而不再捕食斑蝶。据此推测不正确的是(   )

A . 马利筋含有强心苷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 斑蝶可能具有某种机制使其免于受到强心苷的影响 C . 与斑蝶体色、体型相似的其他蝶类会因此受害 D . 用不含马利筋的食物饲喂的斑蝶被鸟类取食后不会引起鸟类呕吐
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下列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变异范畴的是( )

A . 无籽西瓜 B . 白眼果蝇种群中出现了红眼 C . 21三体综合征 D . 无籽番茄
生物在发生进化时(  )
A . 总是适应环境的 B . 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 . 自然选择总是正向的 D . 生物的变异总是有利的
脊椎动物对糖和氨基酸的反应分别需要独特的味觉受体分子,R2味觉受体可“发现”甜味,而结构与其相近R1味觉受体则可“发现”氨基酸味道.在进化过程中,蜂鸟的祖先失去了编码R2的基因,只有编码R1的基因,但蜂鸟还会被花蜜所吸引.下列有关蜂鸟味觉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 味觉受体分子位于反射弧的感受器部分 B . 特殊味觉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 . R1味觉受体可能出现了感知甜味的结构变化 D . 花蜜诱导编码R1的基因突变为编码R2的基因
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是生物的突变和重组 B . ②是自然选择 C . ③是自然选择学说 D . ④是物种多样性
下列哪几项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修正的内容(  )

①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

②自然选择是因为生物存在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③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

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将自然选择学说与遗传变异有关理论结合起来

⑤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研究种群中基因频率变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⑥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数量激增属于共同进化

⑦物种形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⑧种群中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⑨物种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A . 1项 B . 2项 C . 3项 D . 4项
某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块农田发生稻化螟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稻田里喷洒DDT家药,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期内稻化螟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

  1. (1) 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
  2. (2) 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作用,这种作用是(填“定向”或“不定向”)的,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实现的。
  3. (3) 一般认为,C到E点为生物防治期,请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可以看出农药防治害虫的缺点是
  4. (4) 如果A到D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
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符的是(  )
A . 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 B . 基因突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 .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 . 环境不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出现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 . 种群中的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C . 人工选择是进化最重要的动力和机制 D .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与环境发生协同进化
某植物的抗性(R)对敏感(r)为显性,如图表示甲、乙两个地区在T1和T2时间点,RR、Rr和rr的基因型频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地区基因型频率变化更大,T2时刻产生了新的物种 B . T2时刻,乙地区该植物种群中R基因的频率约为20% C . 突变率不同是导致甲、乙地区基因型频率不同的主要原因 D . 据图可知,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颌针鱼向猎物发起快速进攻前会先跳出水面,在没有跳跃的情况下,攻击范围约有50厘米。在跳跃的助力下,攻击范围会延伸到2米左右,从而使猎物更难逃脱。颌针鱼目家族的近亲飞鱼以浮游生物为食,也经常会跃出水面滑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颌针鱼跃出水面捕食成功率更高,这是的结果。飞鱼跃出水面滑行是一种(填“防御”或“捕食”)行为。
  2. (2)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在相互选择中实现了,导致了动物食性的特化,不同动物采取不同的捕食方式和策略以获得其需要的食物,食性的特化(填“推动”或“制约”)了物种多样性的分化。
  3. (3) 颌针鱼捕食猎物摄入能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的同化量,它同化的能量除呼吸作用散失外,其余用于
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    )
A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 .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C . 突变和基因重组 D .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甲海岛上的某种鸟一部分迁徙到乙、丙两个海岛(三个岛屿相互隔绝),如图为刚迁入时和多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的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黑色、b—灰色、B1一黄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350075810

A . 若干年后,三个岛屿上的这种鸟既存在地理隔离,也存在生殖隔离 B . 鸟类迁入新岛屿后会与其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 C . 甲、丙两个岛屿上的种群朝着相同方向进化 D . 乙岛屿的环境促进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产生B1基因
科研人员提取了一种新型抗生素,它能对抗常见抗生素无法对付的超级细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自然选择使超级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 B . 施用新型抗生素使超级细菌种群消亡 C . 超级细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染色体变异 D . 超级细菌的形成意味着该种群可能发生了进化
如图所示一从未受到破坏的深积岩层的顺序,图中表明其中一层含有化石A,而另一层含有化石B,图示(   )

A . 物种A比物种B简单、低等 B . 物种A比物种B复杂、高等 C . 物种A出现在物种B之前 D . 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这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皮康霜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 B . 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不育的“狮虎兽”,说明狮子和老虎存在生殖隔离 C . 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 D . 共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和发展
动物依靠嗅觉发现食物、识别领地和感受危险,其基因组中含有大量嗅觉受体基因。人类和小鼠嗅觉受体基因数目的差异是由于二者发生进化分支造成,差异见下表:

基因组

编码嗅觉受体的基因数

无功能基因数

人类

38个

414个

小鼠

1037个

354个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通过基因重组能产生更多新的嗅觉受体基因 B . 嗅觉受体基因的碱基突变频率与嗅觉受体蛋白的氨基酸改变频率相同 C . 比较人类与小鼠编码嗅觉受体的基因数目可知,小鼠嗅觉发生进化 D . 小鼠敏锐嗅觉的形成是长期进化过程中定向选择的结果
胚胎学证据:胚胎学是指研究动植物胚胎的过程的学科,比较不同动物以及人的,也可以看到进化的蛛丝马迹。
科研人员利用虎皮鹦鹉进行研究:是否聪明能干的雄鸟更能吸引异性。每组包括1只雌鸟、2只雄鸟,共同完成以下流程。

初选

雌鸟在优选区停留时间较长一侧的雄鸟称作雌鸟的“青睐者”,另一只称作“落选者”。

训练

①将雌鸟带离训练区。对“落选者”进行为期一周的开箱取食训练。

②一周后,雌鸟观察“落选者”和“青睐者”雄鸟取食过程。

再选

将3只虎皮鹦鹉再次移入初选装置,雌鸟在“落选者”一侧优选区停留时间显著高于“青睐者”。

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在初选时应将两只雄性鹦鹉的位置每天更换一次,且“青睐者”不进行训练 B . “落选者”雄鸟经过培训后能够打开箱子取出食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C . 再选实验并不能排除雌性鹦鹉因被食物本身吸引而导致“青睐者”落选 D . 雌性虎皮鹦鹉选择聪明能干的雄鸟是长期自然选择、定向进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