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资料 知识点题库

如图中X、Y、Z表示构成细胞膜的三种主要有机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的物质X、Z分别表示。不同细胞细胞膜的功能不同,主要与(填“X”“Y”或“Z”)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2. (2) 实验室一般选用 放置在清水中来获取细胞膜。将不同物种的植物混合种植,柱头只能识别同种植物的花粉,而不同物种的花粉不能被识别,无法进入子房中受精,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
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有多种功能。图的模型主要表明了细胞膜的何种功能(    )

图片_x0020_100015

A .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B .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 .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D . 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科学家在研究细胞内囊泡运输过程中,发现囊泡膜和靶膜上都存在自身的识别蛋白,只有二者相互识别并特异性结合后,才可实现囊泡和靶膜的融合。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生物膜之间利用囊泡运输物质需要消耗能量 B . 囊泡运输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C . 细胞中能形成囊泡的结构有高尔基体、核糖体等 D . 囊泡运输说明细胞内的生物膜之间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分析以下四种细胞器,错误的说法是(    )

图片_x0020_100003

A . 丁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 B . 乙是由单层膜围成的网状结构 C . 丙内含有多种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D . 上述四种细胞器的膜参与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受葡萄糖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下图为胰岛B细胞合成与分泌胰岛素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480690240

  1. (1) 组成胰岛素的单体物质是,这些单体在胰岛B细胞的[上经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
  2. (2) 组成图中结构⑤的主要成分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时,会被⑤中的识别,从而引起胰岛素的分泌,这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3. (3) 胰岛素在分泌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具膜细胞器是(填标号)。
下列与物质出入细胞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进出细胞的物质必定都要通过质膜 B . 胞吐过程一定会发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 C . 只要微粒直径足够小就能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D . 载体蛋白与被转运离子结合后发生的形态变化均不需能量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功能或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核糖体可以分布在细胞器的表面或内部 B . 叶绿体是唯一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 C . 溶酶体在动物、植物细胞中广泛分布 D . 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
细菌或病毒感染植物时会借助输导组织的导管通道、胞间连丝等结构扩散,导致其产量和品质退化。但是被感染的植株茎尖分生组织的细胞中通常不含病毒,可以利用这些部位的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生产出脱毒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植物细胞间进行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只能依靠胞间连丝 B . 细胞壁无选择透过性,在抵御病原体侵害方面不起作用 C . 植株茎尖分生组织的细胞中不含病毒的原因可能是该部位输导组织尚未发育完善且细胞间胞间连丝不发达 D . 生产脱毒苗的过程和培养克隆动物所依据的原理都是细胞的全能性
某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受到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394845860

A .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叶绿素含量 B . 遮光处理可减少低温对叶绿素的影响 C . 第4组处理前后叶片吸收红光的量不变 D . 该植物较适宜在光强度较低环境中生长上
切西瓜或番茄时,会流出许多汁液,这些汁液主要来自于细胞中的(   )
A . 细胞质 B . 液泡 C . 细胞壁 D . 细胞核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 (1) 观察图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体调节免疫功能的信号分子有。科学研究表明:长期的焦虑、紧张等会导致机体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使机体不能有效地消灭感染的病毒和癌变的细胞,从而影响了免疫系统的功能;另一方面,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还会导致的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
  2. (2) 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原理如图乙,其中FasL蛋白又称死亡因子,其基因只在效应T细胞内表达,Fas蛋白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其基因可在各种细胞内表达。人们推测,精神因素引起T细胞活性下降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在T细胞分化为效应T细胞过程中基因的表达受到了影响,从而降低了效应T细胞对能力。当HIV刚进人体内感染T细胞时,表明其突破了人体的第道防线,而在被HIV感染的T细胞中基因表达增强,从而使该T细胞成为相应效应T细胞攻击的靶细胞,使人体最终丧失了几乎全部免疫力。
  3. (3) 图丙表示神经系统调节免疫的反射弧中的一个突触结构。乙酰胆碱(Ach)受体的离子通道既允许Na+通过,也允许k+通过,当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Ach)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时,则突触后膜两侧离子移动情况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4. (4) 为研究Ca2+对神经冲动的产生以及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否必需,研究者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①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当兴奋传递到突触小体时先出现Ca2+内流,之后引发定向移动,释放神经递质。

    ②将能迅速结合Ca2+的药物BAPTA注入突触小体内,同时电刺激突触前神经元,若,则说明Ca2+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B .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C . 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D . 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7

A . ①中加NaOH是为了清除空气中CO2 B . ②中的葡萄糖是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底物 C . ②中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酒精 D . ③中加澄清的石灰水用于检测②中是否有CO2产生
下列有关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运用了对比实验法 B . 分离各种细胞器和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都运用了差速离心法 C . 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推论 D . 摩尔根用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染色体、核糖体、中心体和纺锤体都没有生物膜包被

②染色体、核糖体、中心体和纺锤体都与细胞周期的运转有关

③染色体、核糖体、中心体和纺锤体都在细胞有丝分裂期才出现

④染色体、核糖体、中心体和纺锤体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三者都存在于蓝细菌中 B . 三者都含有DNA C . 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 D . 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其中乙组作为对照组 B . 若向b瓶和d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则d瓶内的溶液会变黄 C . 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来检测CO2的产生速率 D . 若c瓶和e瓶中溶液都变浑浊,不能据此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在处理污水时,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有选择地将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试图模拟细胞膜的(  )
A . 保护细胞功能 B . 半流动性特点 C . 控制物质进出功能 D . 信息交流功能
辣椒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之一。图 1 是辣椒植株光合作用示意图;图 2是将辣椒植株置于 CO2 浓度适宜、水分充足的环境中,温度分别保持在 15 ℃、25 ℃和 35 ℃下,改变光强度,测定的CO2吸收速率;图 3 是科研人员在不同条件下测定发育良好的绿萝叶片光合速率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 1 中乙是 ,若停止甲的供应,一段时间后氧气的产生速率将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 (2) 图 2 中 A 点时,该植物叶肉细胞产生 ATP 的场所是  。当光照强度大于 8时,25 ℃与 15 ℃条件下有机物的合成速率分别为 M1 、 M2 ,结果应为 M1 M2 (填“>”“<”或“=”)。
  3. (3) 图 3 中 a ~ b 段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其他条件不变,若 a 点时的光照突然增强,短时间内叶绿体内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将  (填“上升”或“下降”)。
  4. (4) 图 3 中 c ~ d 对应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 ,净光合速率由 e 点急剧下降到 f 点的主要原因是  。
植物细胞中的多酚氧化酶是一种存在于质体(具有双层生物膜的细胞器)中的含有铜离子的酶,它能催化质体外的多酚类物质形成黑色素或其他色素,从而出现褐变,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实例可以说明无机盐是构成细胞中某些化合物的重要成分 B . 多酚氧化酶能够使多酚类物质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 C . 茶叶细胞中多酚氧化酶活性高,多酚类物质含量多,有利于制作绿茶 D . 生物膜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细胞中物质区域化分布可有效阻止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