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驿路梨花 知识点题库

说说你对下列句子含义的理解。

    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

请从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 (赶  撵  驱)走了。

②他 (悠闲  悠哉  安逸)地吐着烟,说:“我不是开玩笑。”

③瑶族老人立即走到他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 (跑  跳  蹦)开了。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一句话说得真好:“一个人走,走得快;但是一群人走,走得远。”________

①人生的旅途上少不了朋友,有了朋友就可以一起分享快乐、分担痛苦。

②的确,没有人弱到不能帮助别人,也没有人强到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③因为分享的快乐是加倍的快乐,而分担的痛苦却是一半的痛苦。

A . ①②③ B . ②①③ C . ③②① D . ②③①
拓展阅读

最暖心的事

(美国)鲍勃·布劳顿

    ①十年前,我从得克萨斯州的乡村来到纽约开出租车谋生。开的士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幽默诙谐,有的人失意忧郁,还有的人自命不凡。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个老太太。

    ②那是今年5月份第2个星期日的深夜,我接到城郊的一个要车的电话。我想,也许是一些参加完晚会的人,或是某个刚赶到这个城市过母亲节的人。

    ③我到达目的地时是3点30分。一个破败的公寓楼黑黢黢地立在我的眼前,只有一楼有一个房间透出一点灯光。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司机顶多只会按一两声喇叭,稍等片刻,然后开车走人。因为这个时间和地点时常会出现治安问题。然而,我也知道这个时间在这样的地方打车不易,再说也许这个客人有点困难需要我帮一把手呢。于是,我走到亮灯的那户人家敲了敲门。

    ④“等一会儿。”回答我的是一个苍老虚弱的声音。我听到屋内有什么东西在地上拖动。隔了好久,门开了,一个80多岁的瘦小的老太太吃力地拖着一个萨斯包走了出来。她身穿一件印第安大花布上衣,头戴一顶圆桶形帽子,帽子上还罩了一条面纱,活脱脱是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里走出的人物。

    ⑤“你能帮我拎一下包吗?”她说。我先将她的包拎上车子,然后又回头搀扶着她。她走得很慢,边走边对我感谢不尽。

    ⑥“这没什么。”我说,“我这是为我的客人服务。再说,我希望我的妈妈在外面也能得到同样的服务。”

    ⑦“你真是一个好人。”她说。进了车子,她给了我一个地址,问:“能不能从城里走?我很想再看看这座城市……”

    ⑧“能,不过这就不是最近的路了。”我答道。

    ⑨“这不要紧。”她说,“我不着急。我是菲奥娜小姐,不过人们都叫我菲奥娜太太,是去圣洛安敬老院。”

    ⑩我从后视镜中看了她一眼。菲奥娜太太的眼窝里有一滴亮晶晶的东西。“我孤寡一人。”她继续说道,“医生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不然我不会去的。”

    ⑪我悄悄地伸手关掉了计程表。经过城里的路程一刻钟就能走完,然而我们却花了足足有两个多小时,因为她一会儿让我慢行,一会儿让我停车,还不时地讲着话。菲奥娜太太指着一座大楼,告诉我她曾在这儿干过电梯操作员的工作。在经过一个居民区时,她说她和丈夫结婚的新房就是在这里。她要我将车子在一个商场前停了一会儿。她说这里曾是个舞厅,年轻时她在舞厅当过舞蹈指导老师。有时,她会让我在某一个地方放慢速度,然后默默凝视前方,一句话也不说。

    ⑫当第一缕阳光露出地平线的时候,菲奥娜太太这才说:“我累了。走吧。”

    ⑬车子来到了她要去的圣洛安敬老院前。敬老院的两个工作人员正在等着我们,工作人员说:“这位老太太一直不肯来敬老院,现在她患了肺癌,才同意来敬老院,而且必须在今年的母亲节来敬老院。”工作人员说着给她推来了轮椅。

    ⑭“我应该付给你多少钱?”菲奥娜太太取出钱包问我。

    ⑮“不要钱。”我答道。

    ⑯“你也要养家。”菲奥娜说。

    ⑰“还有其他客人呢。”我说,接着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弯下腰拥抱了她。她紧紧地抱住我。“你给了一个老太太一小会儿快乐的时光。”她说,“谢谢你。”

    ⑱我最后握了一握她的手,然后走向暗淡的晨曦。我的身后响起了关门的声音。这是一个即将结束的生命发出的声音。一路上,我在想,如果今天带菲奥娜太太的是一个脾气急躁没有耐心的司机,如果我在公寓楼前按一二声喇叭后就把车开走,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⑲我做的这件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但是现在想起来,却是我一生中最暖心的一件事情。

(选自《青年文摘》,有改动)

  1. (1) 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抓住关键要素,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2. (2) 阅读第11段,仔细揣摩并分析菲奥娜太太经过城里这两个多小时的心理感受。

  3. (3) 本文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关于“我”的两处细节描写,简要分析这些细节的丰富内涵。

  4. (4) 文章题目为“最暖心的事”,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暖心”的理解。

  5. (5) 读罢此文,你在为人处世或者对人生的认识方面产生了哪些感悟?请用凝练的语言写出来。

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下来。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陆游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陡   竹   简   恍惚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

陡峭:

②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

修葺:

③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修长:

课文《驿路梨花》中作者说:我“是怀着抒发自己对一代新人的崇敬心情来写作的”。看下列句子中,倾注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①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②一弯新月升起来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③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④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jí)        色(mù)     相(chèn)    晶(yíng) B . 子(jūn)       露宿(sù)     香(pēn)     屋(máo) C . 惚(huǎng)     伸(yán)    奇(hào)     竹(miè) D . 急(zháo)      花(bàn)    族(Yáo)     修(qì)
选出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 (qì)     漫(mí)       车(shā)      香(pēn) B . 黑(xī)     眼(lián)     问(xún)      破(guǎ) C . (pù)     落(zhuó)     哽(yiè)      浸(zì) D . 峭(dǒu)    那间(shā)    满(chéng)    婀娜(ē nuó)
根据句意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①突然梨树丛中(A.闪;B.冲;C.走;D.跑)出一群哈尼小姑娘。

②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A.巡射;B.照射;C.散射;D.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

依次填入句中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地________在我们身上。

②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________在我的眼前;每当我________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

A . 飘落    浮现   捧起 B . 吹落    闪现    捧起 C . 散落    展现    拿起 D . 飘落    呈现    拿起
画出下列各组拼音中错误的一项,并订正。

A.驿(yì)路       晶(yín)    陡(qiào)

B.竹(mì)       修(qì)     香(pèn)

C.(yáo)族      简(nòu)    (huǎng)惚

揣摩下列语句划线词语的作用。
  1. (1) 起伏的青山一座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2. (2)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无私奉献受到人们的称赞,市场意识也正在增强。假如哈尼小姑娘在这里开起了旅店,勤劳致富,你怎么看?
阅读

野马嘴里有清泉

王宗仁

    ①跋涉在青藏高原上,你最希望看到蓝天上的太阳。阳光给雪山、冰河、草地铺上一层柔软的锦缎,让你找不着季节的地段,分不清阴山和阳坡,满眼的灿烂!可是有一个地方例外:走在沙漠里,你最怕的是悬挂在头顶的太阳。

    ②那天,我和作家王鹏随一支测绘队到柴达木盆地深处,去完成一次采访任务。盛夏的中午,天空无语,只有太阳像一盆燃旺的炭火,暴烤得每颗沙粒都在狂跳,甚至发出吱吱的脆响声。望不到边的沙漠像一口烧红的铁锅,仿佛可以把人蒸熟,我们被烈日烤得脊背流油,喉咙冒烟,口渴得要命。一壶水倒进嘴里,根本不管用,谁都巴不得有一条河或一眼泉出现在面前,美美地喝他个饱。

    ③大多数人的水壶干得可以当锣敲了。同志们忍着干渴赶路,每隔一会儿,便有人举起水壶摇一摇,让大家听听壶底那一点点水稀里哗啦的响声,进行一番“精神安慰”。可是,这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大家的嘴唇干得像撒了一层盐粉,上面裂开了一道道细缝,渗着血迹。

    ④哪里有水?水在哪里呢?

    ⑤和我们一起进沙漠的蒙古族老人巴图,是个“老高原”,别人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呢,没事一样,不紧不慢地说:“咱们找向导吧,它会把我们领到泉边去的。”

    ⑥“向导?谁啊?”我发问。

    ⑦“它终年在沙漠里生活,能不知道哪里有水吗?”

    ⑧“可是他到底是谁呀?您认识吗?”

    ⑨巴图大爷捻了捻胡子,又松开手,说:“是野马。”

    ⑩我们一听泄气了。野马,我当然见过,它不比一般的马大多少,但奔跑起来飞快,像一辆小汽车。

    ⑪“野马能当向导么?”

    ⑫“怎么不能?!”巴图大爷认真地说,“野马离开水能活吗?哪里有野马,那里必定有水。”停了停他又说:“碰不上野马,能见到野牦牛、野驴或藏羚羊也行呀。它们都能给我们帮忙。野马嘴里有清泉!”

    ⑬说得有理。于是,我们十多个人散开去找“向导”。沙丘连绵起伏,热气在晃晃悠悠地升腾着,漠风在不停地扑面而来,我们跑了不少地方,连一片草叶也没有,哪里会有野生动物?

    ⑭“性急的人总是翻不过雪山的。耐着性子吧,雪莲花是属于爱花的人!”喜欢唱民歌的巴图大爷像在念歌词。

    ⑮大家轮流抿了一口水壶底的那点水,一边在沙海里勘测,一边继续寻找着野马。

    ⑯终于,我们看见前面的洼地有一群黑影在晃动。大家像看到了希望,加快步伐走去。看清了:腿细,尾短,粗脖子,鬃毛特别长……啊,是野马!它们正扎着头喝水哩。像一幅油画,一幅又一幅,丰沛在干渴的沙漠上。大家似乎听见了咕噜的喝水声,多么诱人的声音呀!还有一只叫不上名字的鸟站在一匹马的背上,它好自在!

    ⑰野马发现了我们,长嘶一声,一尥蹄子,没影儿了。那只鸟飞向了天空。

    ⑱我们立即去追。可是,每个人疲劳加干渴,腿脚没有一点劲了。“同志们追呀,要得到前面的清泉水,只能靠我们自己!”巴图大爷傲然像一位将军,下了命令。说也怪,我们浑身忽地长出一股力气,跑步追了上去。野马没有追上,却在它们刚才停留的地方发现一池清凌凌的水。池子很小,只有洗脸盆那么大。水池周围,那湿漉漉的泥土上,长着丛丛小草,还开放着朵朵小花,美极了。真想不到,茫茫沙漠里还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有水,有草,有花。水池边上留着各种形状的蹄印,显然那些野生动物常来这里喝水。

    ⑲我们的心儿早就润吱吱了。我却有点舍不得张开口喝这水了,便用手指蘸了一滴水,滴溜溜转亮晶晶的一滴水。它将以强大的抗干渴的力量进入我们的体内,变成汪洋大海征服征途上一切干渴!巴图老人嘹亮地喊了一声:“开始!”大家便同时趴在地上,将嘴伸进水池﹣﹣瞧,这个喝水法,够“野”了吧。

    ⑳喝足水以后,我们在一起合计了一下,给这个泉起了个名字:望柳池。

    我们都希望不久的将来,这儿柳树成荫,鸟语花香。之后,我们又把轻便的帐篷撑起来,这儿就成了测绘队的大本营﹣﹣供水站。

    ㉑可喜的是,没有多日,当我们告别“望柳池”继续往沙漠深处跋涉后,在别处一群野马的带领下,又找到一眼泉水,大家又给它起名叫“珍珠水”,它成了我们的第二个水站。   有野马这样的好向导,我们在戈壁滩工作就不愁没水喝了!

(选自2016年第2期《小小说选刊》)

  1. (1) 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2. (2) 结合选文,分析巴图大爷的形象。
  3. (3) 品味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妙处。

    ①水池周围,那湿漉漉的泥土上,长着丛丛小草,还开放着朵朵小花,极了。

    ②大家便同时趴在地上,将嘴伸进水池﹣﹣瞧,这个喝水法,够“”了吧!

  4. (4) 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

    “野马嘴里有清泉!”假如你身处生活的“沙漠”,没有“野马”做向导,你将怎样寻找“清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5. (5) “野马嘴里有清泉!”假如你身处生活的“沙漠”,没有“野马”做向导,你将怎样寻找“清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课内现代文阅读

驿路梨花(节选)

彭荆风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儿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①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②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快看,有人家了。”

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老余用着电简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

我们推开门进去。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

老余把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什简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我们开始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正说着,门被推开了。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扛着一袋米。

 “主人”回来了。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几次想说话插不上嘴。直到我们不作声了,老人才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

我们把老人请到火塘前坐下,看他也是又累又饿,赶紧给他端来了热水、热饭。老人笑了笑:“多谢,多谢,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

看来他是个很有穿山走林经验的人。吃完饭,他燃起一袋旱烟笑着说:“我是给主人家送粮食来的。

 “主人家是谁?”

 “ 不晓得。

“粮食交给谁呢?”

“挂在屋梁上。

 “老人家, 你真会开玩笑。

他悠闲地吐着烟,说:“我不是开玩笑。”停了一会,又接着说:“我是红河边上过山岩的瑶家,平常爱打猎。上个月,我追赶一群麂子,在老林里东转西转迷失了方向,不知怎么插到这个山头来了。那时候,人走累了,干粮也吃完了,想找个寨子歇歇,偏偏这一带没有人家。我正失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我只好撕了片头巾上的红布、插了根羽毛在门上,告诉主人,有个瑶家人来打扰了,过几天再来道谢……”

说到这里,他用手指了指门背后:“你们看, 那东西还在呢!”一根白羽毛钉在红布上,红白相衬很好看。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又接着说下去:“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③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 , 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④多好的梨花呵!

  1. (1) 对文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梨花”不仅指大自然中的梨花,同时也象征着雷锋精神世代相传,寓意着哈尼族小姑娘。 B . 主要围绕“我”和夜宿在小茅屋的老余而展开,同时还不断抛出悬念,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戏剧性非常强 C . 从哀牢山中赶路人老余和我在深山密林中寻找住宿写起,简洁地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氛围。 D . 本文以漫山遍野的洁白梨花来衬托哈尼姑娘梨花,通过对草屋及屋内陈设的细致描写,正面表现主人公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
  2. (2) 对文中画线句子中“梨花”的内涵理解有误的是(    )
    A . ①句中的梨花是指小茅屋旁盛开的梨花。 B . ②句中的梨花是指小茅屋旁盛开的梨花。 C . ③句中的梨花是指哈尼族小姑娘梨花。 D . ④句中的梨花是指小茅屋旁盛开的梨花。
  3. (3) 对小茅屋主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我和老余不是小茅屋的主人,因为他们没有建造和照料小茅屋。 B . 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因为他给小茅屋添加粮食。 C . 梨花姑娘是小茅屋的主人,因为她出嫁前都有照料小茅屋。 D . 解放军是小茅屋的主人,因为他们建造了小茅屋。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一句话说得真好:“一个人走,走得快;但是一群人走,走得远。”    

①人生的旅途上少不了朋友,有了朋友就可以一起分享快乐、分担痛苦。

②的确,没有人弱到不能帮助别人,也没有人强到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③因为分享的快乐是加倍的快乐,而分担的痛苦却是一半的痛苦。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② C . ②③① D . ②①③
综合性学习。
  1. (1) 请根据课文内容,补写上联。

    上联:

    下联:驿路梨花处处开

  2. (2) 根据材料,简要介绍什么是“暖冬计划”。(50字左右)

    材料:为解决山区高海拔地区中小学生冬季取暖问题,重庆市政府启动了“暖冬计划”。该计划实施范围是全市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小学校和公办幼儿园,涉及21个区县995所学校,受益学生21万余名。主要措施包括购置安装油汀、碳晶墙暖、电烤炉、暖风机、硅晶电热膜等取暖设备,少数有条件的学校可安装空调,不宜安装取暖设备的学校提供御寒所需衣服、鞋子、手套等物.资。全市共投入8700多万元,为山区农村学生创造出安心学习的温暖环境。学生张薇说:“现在教室安了油汀,像春天一样温暖。冬天再也不用提火盆上学了,手也不长冻疮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胡贼攻郡。友人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荀巨伯:东汉桓帝时的义士。②胡贼: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人的蔑称。③班军:班师,出征而回。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胡贼攻郡(

    ②贼至(

    ③友人巨伯日(

    ④一郡并获全

  2. (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3. (3) 翻译下面语句。

    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4. (4) 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