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小住京华) 知识点题库

《满江红》:这首词是秋瑾在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复杂心情。那时正是1903年春,用钱捐得官职,秋瑾随夫人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的深重和,决心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成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
《渔家傲·秋思》通过对的生动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士的真挚情怀和渴望的愿望,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败、不修边务、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企盼得到的愿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作者通过对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他、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满江红》这首词是秋瑾在中秋节的,反映了她在封建的束缚中,走向前夕的的开阔胸怀。
文学常识填空。
  1. (1) 《渔家傲·秋思》作者,字(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2. (2)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字,号,北宋文学家,派代表人物。
  3. (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字幼安,号(朝代)著名的
  4. (4) 《满江红》作者,近代志士,原名,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文学常识填空。
  1. (1) 《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朝文学家(姓名)。
  2. (2) 《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姓名),字,号,与并称“三苏”。“江城子”是是词的题目。
  3. (3) 《满江红》是先驱(姓名)所写的一首词。
  4. (4)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朝爱国词人(姓名),字,号,与并称“苏辛”。
阅读秋瑾的《满江红》一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予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 (1) 下列对本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烈士秋瑾。 B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四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C . “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 D . “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
  2. (2) 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3. (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 (1) 这首词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 (2) 请自选角度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阅读秋瑾的《满江红》,完成下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 (1) 下列对词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以明丽清爽的秋景来烘托词人愉悦的心境。 B . “四面歌残终破楚”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词人为国家命运而担忧。 C .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表现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D . 下片开篇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
  2. (2) 请赏析“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3. (3) 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
  4. (4) 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此诗作于秦桧任宰相时。朝廷为求和,解除岳飞兵权。

  1. (1) 词中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试作简要分析。
  2. (2)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甲】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乙】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①靖康二年(1127年),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宋高宗赵构不顾有识之士极力反对,带领群僚仓皇南逃,建都临安,本诗即作与南渡之际。

  1. (1) 【甲】词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2) 下列关于【乙】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B . 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 C .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D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不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理解型默写】
  1. (1) 秋瑾的《满江红》中,“”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2. (2) 秋瑾的《满江红》中“”一句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阅读理解】
  1.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2) 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3. (3) 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 (4) 有人评价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5. (5)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 (6) 本词描写了哪些景物,有怎样的作用?
  7. (7) 本词呈现出怎样的风格,主要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 (8) 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简要赏析。
  9. (9) 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
下列句子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A . 《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 B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本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C . 《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 D . “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满江红:词牌名。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 B . 小住京华:到京不久。小住,暂时居住。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C . 四面歌残终破楚: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 D . 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词时恰好八年。徒,空,徒然。
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B . 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殊,还,仍然。未,不。屑,顾惜,介意。 C . 烈:刚正,不轻易屈服。 D . 因人常热:为别人热情而屡屡激动。
“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
“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一方面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另一方面叹清王朝却面对帝国主义的“豆剖瓜分”的束手无策、一退再退、软弱腐败的窘态。(作为一位失败的英雄,项羽犹能于失败中保持自我慷慨悲壮的英雄本色,然软弱腐败的清王朝却面对帝国主义的“豆剖瓜分”束手无策,一退再退,其窘态实在可悲可叹!(    )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这里指自己泪湿衣衫,极言自己对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
因人热”,因:依靠。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典故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表明自己虽真心诚意地结交志同道合的同志,但叹无知音可交。(   )
词的上片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
词的下片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