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曹刿论战 知识点题库

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间:

肉食者:       鄙: 

翻译下列句子。

  1. (1)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 (2)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 再而衰      再接再厉 B . 弗敢加   变本加厉 C . 三而竭       举一反三 D . 问其故    无缘无故。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1) 问:“何以战?”

  2. (2)  既克,公问其故。

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肉食者谋之。

②弗敢加也。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小惠未 , 民从也。

①徧

②弗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③牺牲

读《曹刿论战》,“克之”的直接原因是: ( )

A . 一鼓作气。 B . 彼竭我盈。 C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 . 夫战,勇气也。
读课文《曹刿论战》,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曹刿论战》一文选自《史记•庄公十年》。 B . 曹刿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C . 《曹刿论战》一文的作者是曹刿。 D . 《曹刿论战》一文中所记叙的战争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十年春,齐帅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牺牲玉帛,弗敢也   

    之属也   

    ③虽千里不敢也   

    ④今日也   

  2.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    小信未孚,神弗福 B . 以君为长 , 故不错意也    肉食鄙,未能远谋 C . 衣食所 , 弗敢专也    能辨我是雄雌 D . 安陵君受地先王而守之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3. (3) 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此庸夫/之怒也 B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C . 臣未/尝闻也 D . 下视/其辙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文: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5. (5) 这两篇文章都记叙了弱国和强国之间的斗争情况,运用相同的方法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了以弱胜强的原因。认真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填写下面表格。

    人物

    性格特点

    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曹刿

    唐雎

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玉帛  朝(穿戴)衣冠 B . 肉食者(鄙视,小看),未能远谋。 且(哪里)置土石 C . 能谤讥于市朝,(使……听到)寡人之耳者  (苦于)山北之塞 D . 吾妻之(认为……美)我者,私我也。 聚(家)而谋曰
依次填入下文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一篇散文,就是一杯作者用自己的人生________酿成的酒,我们读散文,也就是在饮这杯“酒”,越是细细________、越能够________出其中丰富而复杂的滋味,得到启迪和美感。

A . 阅历  品尝  体验 B . 阅历  咀嚼  体验 C . 经验  咀嚼  体味 D . 经验  品尝  体味
选择正确读音

小惠未(    )

A . biàn B . piàn
请你阅读课文《曹刿论战》第③段,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第②空用原文回答)

在本段中,曹刿论述了①;抓住了②的有利战机,后发制人,进攻齐军;看到齐军③后,果断做出追击齐军的决定。从这两处,我们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④、⑤的人。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1)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肉食者/谋之 B . 惟长/堤一痕 C . 是/非木柿 D . 夫/大国·难测也
  2.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大之(诉讼事件) B . 逢暴雨(同“猝”,突然) C . 公将鼓(代词,那件事) D . 一战(介词,凭借)
  3. (3) 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详写长勺之战的过程和曹刿论述取胜的原因。 B .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 C . 从写法上看,选文第一段主要记述了鲁庄公和曹刿的对话,叙述、议论都有。曹刿的“战则请从”,起了结束上段,开启下段的作用。 D . 选文第三段中,通过鲁庄公问曹刿“不可””可矣”的道理和曹刿的“盈竭之论”“大小之论”“真假之论”-揭示了曹刿的战略思想和军事见解。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5. (5) 选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地方?
本文是一篇论述的文章,作者以为序,记叙了著名的之战中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凭借民心,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终于打败强齐的过程,阐明作战必须政治上,运用正确的,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
对“齐师伐我”一事,曹刿与“乡人”的态度有何不同?
阅读《曹刿论战》第二段,从曹刿简短的话语中,你能感受到当时怎样的战斗形势?
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又何焉  间:参与 B . 牺牲玉帛  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C . 忠之也  属:类 D . 而衰  再:再一次
  2. (2) 下面句子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 . 何以战 B . 弗敢专也 C . 神弗福也 D . 遂逐齐师
  3. (3)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记述的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B . 曹刿和鲁庄公的战前对话,使鲁庄公最终意识到了民心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C . 文章详写战争过程,略写曹刿的言论,叙事清楚,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D . 文章的语言,无论是叙述还是人物对话,都极为简洁精炼,表意说理通达晓畅。
下列对《曹刿论战》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公将战”“公将鼓”“公将驰”中的“将”字传神地刻画出鲁庄公急躁冒进、驽钝鄙陋的形象。 B . 本文记录了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他强调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把握战机详察敌情,是以弱胜强的关键。 C . 本文剪裁详略得当。文章详尽地叙述了交战双方的对峙与交锋,而对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则写得比较简略。 D . 作者善于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如写乡人的劝阻,就衬托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爱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