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知识点题库

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回答下面的问题。
  1. (1) 本词中,“南乡子”是,“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
  2. (2) 词人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 (1) 下列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年少万兜鍪”一句中的“万兜鍪”在诗中代指士兵。“天下英雄谁敌手”一句中的“敌手”解释为“能力相当的对手”。 B . 诗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中的“曹刘”指的是曹操和刘禅。 C .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感叹千古兴亡无尽无休,一如江水滚滚东流。 D . 这首怀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2. (2) 赏析本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做题。
  1. (1) 本词中刻画的孙权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 (2)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 . “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 . “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 . 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3. (3) “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 .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诗以问句开头,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 . “年少万兜鉴,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 . “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 (1)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 .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 .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 . “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2. (2) 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 (1) 有人说“登高怀古的目的是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请结合这首诗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 (2) 词的上片“不尽长江滚滚流”借景抒情,让人感觉到时间长河的流逝,万事万物不断地变迁。由此我们联想到孔子所说的“,不舍昼夜”和 (作者)所写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它们有异曲同工之妙。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 (1)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所呈现的形象。
  2. (2)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词词牌名是“南乡子”,它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样,均属于辛弃疾的“壮词”。 B . 上阙前两句用设问的手法,写词人站在北固楼上,极目远眺,由满眼风光兴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意。 C . 下阙歌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的英雄壮举,反衬出南宋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D . 该词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都表达了作者渴望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以及因报国无门而产生的愤懑之情。
下面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 . 问答入词,层层深入。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B . 千古兴亡,往事悠悠。“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 .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化用典故,详写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魏蜀吴三国战事频发,也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 D . “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对主和派的愤慨以及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 (1)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句中“悠悠”一语双关,有哪两层含义?
  2. (2) 本词为咏史怀古之作,你认为它咏叹了怎样的历史,表达了怎样的怀古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首怀古之词怀想三国时期的刘备、曹操和孙权三位英雄人物,洋溢着对英雄们的敬仰之情。 B . “不尽长江滚滚流”既是诗人眼前所见,又将大江和历史相联系,引出下阕历史人物。 C . “年少万兜鍪”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兜鍪”是士兵作战时所戴的头盔,此处代指士兵。 D . 这首词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以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互相呼应,悲怆雄壮,意境高远。
  2. (2) 任选角度,简要赏析词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 . 这是一首怀古咏志诗。作者通过对孙权的盖世武功的赞美,表达了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和愤慨,也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 B .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运用了反问,自问自答,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C .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一句含义深刻,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含蓄深刻地讽刺了南宋朝廷。 D . 全词简洁明快,层次鲜明,相互呼应。融古语于词,臻于化境,浑厚雄壮,意境高远,体现了作者的豪迈诗风。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 (1) 从修辞角度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2. (2) 词的下阕颂扬孙仲谋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 (1) 划线句中“悠悠”一词有何妙处?
  2. (2) 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 (1) 说说该词三问三答的作用。
  2. (2) 该词末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尽长江滚滚流”既是世人眼前所见,又将大江和历史联系起来,引出下阕的历史人物。 B . “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 . “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 . 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2. (2) 同样是登高望远,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写到“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王安石却写的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请结合链接材料,分析诗人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

    宋仁宗皇祜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三十岁,初涉宦海,正值壮年,抱负不凡,准备推行新法。诗人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下列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 . 词人登楼望远,引发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景与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大处落墨,视野开阔,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B . “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不但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雄壮气势,还把由此而产生的空间感、历史感都形象地表达出来。 C . “年少万兜鍪”一句中“兜鍪”是指古时作战的兵器,意指孙权虽为将帅,但身先士卒,亲自作战,击退对手,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仰慕。 D . 全词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融典故入词,暗示出自己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