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七律·长征 知识点题库

写出反义词

难— 暖— 

按拼音写汉字

mēng piàn

děng xián

mín shān

wēi yí

páng bó

yún yá

解释下列词语

①逶迤:

②磅礴:

给下列诗句断句。

①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②更 喜 岷 山 千 里 雪,三 军 过 后 尽 开 颜。

用学过的词语造句。

①柜台:

②光芒:

③兴奋: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动的。 B . 有扎实的知识基础,是进一步搞好学习的前提。 C . 谁也不能否认这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D . 同学们都用敬佩的目光注视着这位抗洪英雄。
下列对《七律长征》诗句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首联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B . “等闲”是说红军把长征途中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和渡过的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C . 颔联用“腾”和“走”字突出了奔腾气势和疾跨壮貌,它紧承首联的“万水千山”,写山是为了反衬藐视并战胜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D . 颈联用“寒”“暖”对照呼应了首联中的“只等闲”;尾联实写了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到达陕北之后的喜悦情景。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巡道工的故事

    暑假里,我乘火车到外婆家去玩。我靠着车窗,看见绿色的田野,清澈见底的溪流……从窗外匆匆闪过。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我。

    “呜——”前方传来了一声汽笛长鸣,我探出头往前一看,车头正带着我们转弯,弯道旁站立着一位老工人,他虽然戴草帽,可是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他的手里,举着一把铁锤,正微笑着向我们致意。

    我敢肯定,他就是巡道工,因为爸爸曾经给我讲过巡道工的故事……

    有一次,爸爸坐火车到远方去出差,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列车在倾盆大雨中飞驰。突然,车厢“咯噔”一声猛响,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

   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打开车窗,只见在列车的前言,一盏红灯在一晃一晃,借着车头的光柱大家看到了,雨幕中有个人提着红灯在走,浑身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他就是巡道工。

    后来才知道,这里山洪突然爆发,路被冲坏了一段。要不是巡道工冒着瓢泼大雨巡查路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千里铁路线上,有许多巡道式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越是天气不好,他们就越是繁忙,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驶。”爸爸的话在我耳边又一次响起。

    列车呼啸着向远方奔去,我却情不自禁地回过头来,注视着那位平凡的老工人,渐渐地远了远了,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然而听着列车有节奏的“咯噔”声,看着列车上的张张笑脸,巡道式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留在我的脑际……

  1. (1) 从短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写在横线上,并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

  2. (2) 在文中找出描写巡道工外貌的语句,再写出这样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3. (3) 本文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方面的内容是次要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4. (4) 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意思,并写出话的含意。

把三句话合为一句话。

早上,我走进教室。

我放下书包。

我认真地做值日。

读诗句,写意思。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给多音字组词。

难:nán   nàn      尽:jìn   jǐn       

更:gēng   gèng    横:hénghèng

给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 (1) 只等闲(    )
    A . 只要等到空闲的时候 B . 只不过是随随便便的事罢了 C . 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事罢了
  2. (2) 三军(    )
    A . 陆军、海军、空军 B . 所有的军队,特指中国工农红军 C . 三支部队
我能默写《长律·长征》并能用“/”画出这首诗的节奏。
夸张的巧用,是这首诗显著特点之一。“细浪”“泥丸”把巍峨绵延的大山写得微不足道,而“逶迤”“磅礴”又把山写得高大无比。这种艺术化的缩小或夸大,不仅仅是技巧,更是诗人巨人般的眼光、伟大的胸怀、英雄的气魄及奇特想象的自然流露。请你选出下面以“山”为描写对象,夸张正确的一句(   )
A . 这山好像有几十万年的生命 B . 这山好像比那山高 C . 这山要把天刺破了 D . 这山像个大葫芦
“山”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显得高峻雄奇,抒写的是勇于克服困难的凌云壮志。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说说《七律·长征 》这首诗中作者是怎样写山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课外拓展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丈高,是由十三根铁链做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震耳欲聋。桥的对岸就是泸定城。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堵住桥头。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起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二十二位英雄(     )着短枪,(    )着马刀,(    )着手榴弹,(    )着敌人①密集的枪弹 , (     )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面,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②情况十分危急的时刻 , 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③奋勇向前,不考虑自身的安危 , 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里,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④狼狈地逃跑了。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1. (1) 给短文加一个小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 (2) 在这篇短文的第二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
  3. (3) 将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换成相应的成语。

        ②   ③     ④

  4. (4) 为第一、二自然段选合适的段意,把序号写在括号内。

    ①第一自然段(    )

    A.两个团的敌人守住天险泸定桥    B.夺取泸定桥的准备

    ②第二自然段(    )

    A.二连突击,三连铺桥    B.我军发起总攻,冲向对面

  5. (5) 文中“党的号召”具体指下面哪句话?(     )
    A . “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B . “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
比一比,再组词。

          暖        闲

          缓        闭

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lù)    铁(suǒ)    B . 山(mín)   云(yá) C . (yí)   逦(yǐ)    D . 秤(bàng) 礴(páng)
比一比组词。

    崖    渡    索

    涯    度    系

品读诗句,深入感悟。
  1. (1)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从诗句中的“逶迤”“磅礴”等词语,我感受到山的。作者把五岭山脉、乌蒙山分别比作,写出了山的。这样写的好处是,诗句的意思是。从诗句中我感受到红军战士精神。
  2. (2)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句是围绕一个“”字来展开的,从中我体会到了红军战士翻过岷山时的喜悦心情,耳边仿佛听到了红军战士在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