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伯牙鼓琴 知识点题库

解释词语。

①志:

②巍巍:

③少选:

④汤汤:

⑤处士:

⑥拊掌:

⑦谬:

⑧然之:

按原文填空。
  1. (1) 伯牙鼓琴,。方鼓琴而,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少选之间而,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 (2) 蜀中有杜处士,,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
下列句子中,在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    )
A . (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 . (戴嵩)尤所爱。 C . (牧童)拊掌大笑。 D . (杜处士)不可改也。
给下划线的字注音。

子期

乎若流水

伯牙破琴绝

解释下划线的字。
  1. (1) 方鼓琴而在太山

    志:

  2. (2)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少选:

  3. (3) 巍巍乎太山

    若:

翻译下列句子。
  1. (1)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 (2)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阅读理解。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渲矣。

  1. (1) 这篇短文主要讲的重要。
  2. (2) 孟母剪断正在织的布匹,是为了告诫孟子
  3. (3)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这句话中,“其母”的“其”指 ,“其织”的“其”是指
阅读短文并完成下面问题。

《列子》一则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李惠拷皮

    后魏李惠,为雍州刺史。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惠遣争者出,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拷知主乎?”群下以为戏言,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而就罪。

  1. (1) 解释下划线的字。

    ①同重担             ②于何

    逢暴雨              ④负薪者服而就罪

  2. (2) 翻译句子。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3. (3) 李惠对州纲纪说出了断此案的办法,你知道是什么办法吗?请解释。
  4. (4) 本文阐述了什么道理?
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 打击乐器   B.膨胀   C.发动   D.弹

  1. (1) 锣队的队员们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表演。
  2. (2) 好政策让村民们的腰包起来了。
  3. (3) 伯牙琴,锺子期听之。
  4. (4) 老师励我们坚持练字。
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 (1) 巍巍乎若太山。
  2. (2)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 (1) 俞伯牙把锺子期看作知音,仅仅是因为锺子期能听出他弹奏高山和流水的曲子吗?
  2. (2) 锺子期死后,俞伯牙为什么把琴摔坏,终身不想再弹琴呢?
语音标注(给下列汉字注音)。

    兮   哉    巍

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弦    巍

    眩    魏

    舷    愧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友谊

泥泞中

一只扶持的手

岔道口

一个引导的箭头

挫折时

一句温暖的话

迷惑时

一个肯定的回答

干渴时

一杯清凉的水

倦怠时

一声惊蛰的春雷

纯洁的友谊

高山上的白雪

生命的蜜和盐

森林中的松柏

  1. (1) 这首诗采用比喻的手法来写友谊。在第一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成,这是写当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碰到困难时,友谊会给我们。在第二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为,这是写当我们遇到挫折和困惑时,友谊能。在第三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为这是写当我们处于烦躁消沉时,友谊能。在第四节中,“高山上的白雪”,是写友谊的,“生命的蜜和盐”,写的是友谊的,“森林中的松柏”,写的是友谊的
  2. (2) 你认为真正的友谊是什么?仿照第一节写一写。
伯牙的身份是(    )
A . 樵夫 B . 晋国士大夫 C . 画家
锺子期的身份是(    )。
A . 琴师 B . 一个默默无闻的人 C . 樵夫
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描述最正确、全面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期盼上天不拘一格降下人才的迫切心情。 B . 表达了作者对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的现状的无限悲哀。 C . 这首诗以祈求上天的口吻,呼唤风雷般的变革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高山流水常常用来形容知音难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