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知识点题库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法提纯甲。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A的溶解度是 g.

(2)当B中含有少量的A时,可用 的方法提纯B.

(3)t2℃时,在50g水中加入40gA物质,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4)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或“=”表示).

 含有铵根离子的物质称为农业生产中的铵态氮肥,如表是氮肥氧化铵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100g水)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0

60.2

(1)从表中可知:在7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铵 克.

(2)烧杯A是70℃时,含有100g水的氯化铵不饱和溶液,经过如图的变化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到C烧杯时,溶液的质量为   g.

(3)如图所示,是对氯化铵性质的探究实验:

①图1说明氯化铵溶液水会热量;

②图2是观察到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色;

③农业生产中 (填“能”或“不能”)将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用.

 如图是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 . 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 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 . ​甲、乙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时,析出的晶体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如图所示,甲图表示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乙图表示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由甲图可知,氯化钠在40℃时的溶解度为36.6g B . 由乙可知,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 比较甲乙可知,可采用蒸发结晶来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晶体 D . 比较甲乙可知,相同温度下影响固体溶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质的性质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1)下列常用净水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填字母序号).

A.过滤      B.吸附      C.蒸馏

(2)图中表示NaCl、KNO3、MgSO4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①t1℃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两种物质是  .

②t2℃时,将40g KNO3放入6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③t3℃时,溶解度最大的是  .

④t4℃时,其它条件不变,把MgSO4饱和溶液升温到t5℃,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⑤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KNO3杂质,提纯的方法是 (填“蒸发溶剂”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下表为氯化钠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NH4Cl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NaCl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1)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 .

(2)20℃时100g水最多只能溶解NaCl g,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   ℃之间.

(3)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50.0g氯化铵配成50℃的溶液,再冷却到20℃,烧杯中析出固体为 g.

 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4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填“相同”或“不同”).

(2)两种物质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填“甲”或“乙”)

(3)若要从甲的60℃的饱和溶液中得到甲(固态),应该采用 的方法.(填序号)

A.升高温度到70℃B.降低温度   C.加入一定量的水.

下列关于溶液(溶质为固体、溶剂为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B . 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C . 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一定会析出溶质 D . 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下列各组混合物,可用结晶法分离的是(  )


A . 石灰石粉末与水的混合物 B . 木炭粉与水的混合物 C . 汽油和植物油的混合液 D . 食盐和硝酸钾的混合液
把80℃时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溶解度变小了 B . 溶质质量变少了 C . 溶剂质量变少了 D . 溶液质量变少了
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分别完成“实验一:提纯粗盐并测定纯度”和“实验二:配制5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水溶液”两个实验。

  1. (1) 请按需将图实验一中“提纯粗盐”操作进行排序:(填字母)。
  2. (2) 实验二中,若图B所用的烧杯使用前内壁沾有水,导致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俯视量取溶剂,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 (3) 对上面两个实验,表一中:配制溶液正确步骤有;表二中:粗盐提纯正确说法有。(填序号,可多选。)

    表一


    配制溶液步骤

    1

    计算:食盐5克

    2

    称量:先把食盐放在左盘,后在右盘加减砝码

    3

    量取:用量程40毫升量筒量取水

    4

    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

    表二


    粗盐提纯说法

    1

    D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2

    E中滤液浑浊的原因一定是滤纸破裂

    3

    D中所获食盐比理论低的原因可能是食盐没有充分溶解

    4

    A中称量结晶出的食盐时,先把食盐放在左盘,后在右盘加减砝码






下列关于结晶和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 B . 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C . 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不一定有结晶水 D . 把溶液的溶剂蒸发一些一定会有晶体析出
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相关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象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经过第①步操作,海水中的成分基本不变 B . 蒸发池中,氯化钠溶液逐渐变浓 C . 经过第③步的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有④发生 D . 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现有三种物质,它们的性质如表,常用物质分离的方法有A.过滤B.蒸馏C.蒸发结晶D.冷却热饱和溶液,请从上述四种方法中选择适当的方法填空.

  1. (1) 若由Ⅰ和Ⅱ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要把它们分离,应采用 方法。
  2. (2) 若Ⅱ物质中还有少量的Ⅲ物质,要把它们分离,应采用 方法。
下表为食盐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要从饱和硝酸钾溶液中获得晶体,常采取的方法是
  2. (2) 写出食盐和硝酸钾在哪个温度范围内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3. (3) 60℃时,配制硝酸钾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为
小明同学得到了如下关于A、B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A

35

35.5

36

36.5

37

B

6

10

18

36.5

50

  1. (1) 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
  2. (2) 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表中(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与氯化钠相似。
从溶液里析出晶体的过程叫结晶。结晶一般有两种方法 :像食盐等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的物质,可采用的方法使其结晶,而像碳酸钠等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可采用的方法使之结晶。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两种方法综合使用。
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你回答:

  1. (1) 0℃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2. (2) 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首先析出晶体的是
  3. (3) t2℃时,将30克a物质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所形成溶液的质量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