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知识点题库

东汉以来不断内迁的少数民族“五胡”除匈奴、鲜卑外,还有(  )

①羯   ②羌   ③氐   ④犬戎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族融合不断在进行。……经秦汉四百年的发展,华夏族成为统一的民族,中国也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

材料二:汉朝时期的边疆分布着众多的民族,……。在一些不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汉王朝则设立了一些边疆专门性机构,诸如……。这些机构既理民政,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理军政,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下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材料四: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某改革内容

  1. (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哪一朝代?
  2. (2) 请写出西汉政府总管西域事务的机构名称。
  3. (3) 材料三图示中迁往中原的“北方民族”主要有哪些?
  4. (4) 材料四的改革促进了我国的民族融合,它是我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浪潮。

——改编自教科书

材料三:西晋末,北方流民南迁人数激增,他们不但为常武地区增加了大批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业技术。北方的小麦南朝时在江南大量种植,一年稻麦两熟,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常武地区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常州历史》

  1. (1) 材料一的作者是谁?它反映了当时汉朝江南怎样的经济状况?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晋对内迁的少数民族采取了什么政策?带来了什么后果?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西晋末年常武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和西北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其中,至今还存在的少数民族是(    )
A . 鲜卑族 B . 氐族 C . 羯族 D . 羌族
“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   )
A . 春秋战国时期 B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 . 五代十国时期 D . 辽宋夏金元时期
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主要有(    )
A . 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 B . 匈奴、鲜卑、羯、氐、羌 C . 乌孙、鲜卑、匈奴、羯、羌 D . 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氏
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发生在(    )
A . 春秋 B . 战国 C . 秦汉时期 D . 东汉、魏、晋
《晋书》记载:“关中(主要是今陕西一带)之人,百余万口,率其户口,戎狄居半。”“戎狄”最可能是(   )

①鲜卑族    ②氐族    ③女真族    ④蒙古族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下图为现存于洛阳博物馆的一枚金印,印面呈正方形,阴刻“晋归义胡王”五个字,印钮是一头跪卧的骆驼。从印文看,是晋朝降服了胡王的意思。专家研究认为,印文中的“胡”应当是指晋武帝司马炎所封的匈奴首领。此印可以用来研究(    )

图片_x0020_100006

A . 西晋统一全国 B . 晋武帝分封同姓王 C . 西晋“八王之乱” D .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4世纪后期前秦逐渐强盛,皇帝苻坚锐意改革。下列属于苻坚的改革措施的有(    )

①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  ②招抚流民,减赋禁奢

③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④奖励军功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西晋灭亡后,大量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其中前秦政权是由以下哪个民族建立的(    )
A . 匈奴 B . 鲜卑 C . D .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 )           
A .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 . 北方统治者残暴 C . 北方战乱频繁 D . 南方经济发达
《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里说道:“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鲜卑族改穿汉服是进步之举 B . 汉族穿胡服是落后的表现 C . 民族间的服饰是相互影响的 D . 先进文化取代落后文化是必然的
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或多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民族之间差别逐渐缩小,甚至形成一个从来没有的新民族。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多种,探究下列民族融合的方式,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百度百科“民族融合”

材料二、公元前138年,他奉命出使西域,途中被匈奴扣留十余年,始终不忘使命……他后来回到汉朝,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材料三、读右图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

材料四、公元490年,孝文帝亲政。他义无反顾地将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接着就推出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一系列全面改革举措。文帝的改革成功促进“胡汉融合”的任务,成为顺应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的杰出代表。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 (1) 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民族融合的方式是什么?
  2. (2) 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的方向?这一人口迁徙有什么重要意义?
  4. (4) 材料四中的孝文帝是哪个政权的政治家、改革家?据材料四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5. (5) 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出促进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哪些?
人口迁移,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影响深远。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  (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发达地区的城市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繁华富庶,不下江南”。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清代除军器,铸钱等手工业生产属官营和个别地区设立官营丝作坊、制瓷作坊外,各种手工业均为民营。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 (1) 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况及其原因。
  2. (2) 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对当时文学艺术的影响)
古代的北方,少数民族众多,政权林立,割据现象严重,战乱频繁。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1. (1) 列举东汉末年为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两场战役。
  2. (2) 说出十六国时期,先后统一黄河流域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
  3. (3) 列举东晋十六国时期发生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一例。
  4. (4) 战乱、统一、改革促进了民族大交融,请举出我国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的一个典型历史事件。
从东汉至西晋初年,内迁的游牧民族主要有(    )
A . 匈奴、蒙古、女真、满族 B . 匈奴、氐、羌、羯、鲜卑 C . 匈奴、蒙古、氐、羌、羯 D . 匈奴、鲜卑、蒙古、女真、满族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每一次人口大迁徙部伴随着浩劫与灾难。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形成于( )
A . 西汉后期 B . 西晋后期 C . 东汉后期 D . 东晋后期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西周是被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所灭?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对民族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请写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张骞出使西域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 
  3. (3) 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何时大规模内迁? 
  4. (4) 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写出两点即可)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交融与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经营西域】

材料一:

左图为轮台古城遗址,西汉时称乌垒城,位于今天的新疆轮台县境内,当地人称轮台城为“泰玉克的海尔”,大意是“灰烬中的城”。公元前60年,西汉正式在此设官、驻军、推行政令,治理西域“三十六国”,开始行使国家主权。

   —摘编自央广网《丝路遗产》

【开发江南】

材料二:秦汉时期,广大的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长期停留在“火耕水将”、“人无牛犊”的落后水平。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中原人口大量移入和汉族政治中心南迁,广大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取得了重大发展。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已然成为发达的农业经济区,在当时人的心目中,其繁荣程度堪与西汉关中地区相比。

—摘编自徐臣攀《汉唐时期农耕区拓展研究》

【民族融合】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形成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1. (1) 材料一中的“西汉正式在此设官”指的是哪一官职的设立?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这一官职的设立产生的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从秦汉到南朝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发生的变化及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原 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产生的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