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知识点题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首诗描写的是(      )

A . 元旦 B . 春节 C . 中秋 D . 清明
根据下列资料,这位少年生活的时代大约是(     )
①他吃过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②在瓦子里看武术表演③使用的货币成为“交子”④满心欢喜地等待中秋节的来临

A . 秦汉时期 B . 隋唐时期 C . 两宋时期 D . 明清时期
《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作什么的地方(   )

A . 瓦厂 B . 早市 C . 瓦舍 D . 集贸市场
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食、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请问,他们走到的地方当时被称为(    )

A . 坊郭户 B . 蕃市 C . 瓦子 D . 榷场
元朝时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城市是(  )

A . 长安 B . 洛阳 C . 开封 D . 大都
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

A . B . 瓦子 C . 勾栏 D . 邸店
宋代商业发达、城市繁荣,城市中出现了众多的服务性行业,其中专门的娱乐场所是(    )

A . 酒店 B . 茶楼 C . 瓦子 D . 旅馆
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这些节日早在宋代都有了,那时候最受重视的节日是(    )
A . 中秋节 B . 元宵节 C . 元旦(春节) D . 重阳节
生活,是社会变迁的折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满虏窃国,易吾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今者清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

——引自《中学历交史教学教师用书》

材料三:60年代住草房,70年代建瓦房,80年代加外院,90年代盖楼房,现在时兴住别墅。要问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你住房!

—一席小平《顺口溜里看变化》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图1,2反映了唐代怎样的社会风气?图3中商家门前的灯笼说明了宋代商业发展的什么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导致材料二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反映社会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生活变迁的认识。
《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学习和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 B . 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C . 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新壮大 D . 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三:(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法)谢和对《南宋社会生活史》

  1. (1)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写出这一现象最终完成的时间。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2. (2) 材料二中图一“交子”最早出现在什么地区?图二《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
  3. (3) 举两例说明材料三中“(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
  4. (4) 综合上述问题,谈谈你对北宋城市经济生活的认识。
下图描绘的是宋代游戏“捶丸”,类似于现在的高尔夫球,它深受皇室和平民的喜爱,宋神宗与两位亲王甚至还用捶丸赌过球。对宋代捶丸运动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体现了社会的平等风气 B . 反映了宋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C . 捶丸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D . 反映了宋代娱乐消费业的发达
下列图片中,能反映元代社会生活的是(      )
A .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B . 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图片_x0020_7 C . 契丹人饮马图 图片_x0020_6 D . 杂剧陶俑 图片_x0020_5
唐宋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宋都城平面示意图

材料二:唐宋两个朝代的文化在许多方面是相接续的,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继唐代之后又一个文化高峰。唐代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皇帝和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这个时期文明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在整合中创新。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 (1) 比较图一和图二,从中提取唐朝长安和北宋东京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同信息。唐宋时期我国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文明是如何在“整合中创新”政治制度的?
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学习一专题时,收集了关汉卿的《窦娥冤》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书籍,也出示了下面两幅图片。由此可知,其学习的专题是(    )

A . 宋词和元曲兴盛 B . 宋元时期的史学和文学 C . 繁华的都市生活 D .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服服饰盛行,与初唐、盛唐时期少数民族大量涌入或定居有关,各种穿着的服饰必然影响唐代的社会生活。在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氛围中,男人们由于战争和武备的需要,率先使用胡服服饰,使胡服服饰在唐代社会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两京、大都市中的皇亲国戚无不竞相模仿,上行下效,胡服、胡妆便成为时世风尚,从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之特有现象。

——摘编自程旭《唐韵胡风》

材料二  宋代教育的发达远远超过前代。在乡村中,如《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识字课本,有一定程度的普及。……大观三年(1109),北宋24路共有学生167622人,……校产中有“学田”115990顷,“房廊”155454楹。在校学生之多,校舍之广,经费之大且如此充裕,不仅是空前的,在宋代也是绝后的。……南宋先后兴建的书院总数达300所以上,书院大多得到官方的支持。书院与州县官学,成为南宋地方的主要教育机构。

——摘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七卷)

材料三  地方戏的精华源源流入北京,当时,北京舞台上争妍斗艳的剧种至少在十三种以上……清代京师演戏之盛,首先是为满足宫廷生活的需要。乾隆年间,每逢节日、月令、庆典、喜筵等都要演戏。同时,亦与外城正在勃兴的市民社会很有关系。……戏剧观众的市民化,使演戏成为外城的日常文化生活。……1790年,徽班进京,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皮黄戏,并终于演变为京剧的基调。

——摘编自《北京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胡服服饰成为时尚的因素。
  2. (2) 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文教、科技不同角度分析“宋代教育的发达远远超过前代”的原因。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京剧诞生在北京的主要原因。
“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出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瓦舍的出现反映了宋朝(   )
A . 社会稳定 B . 对外交通便利 C . 海外贸易发达 D .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子昂故里,诗酒之乡”是射洪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在打造杭州城市名片时,专家抽取了许多素材,你认为最适合的素材组是(    )
A . 故都大相国寺 B . 临安瓦子 C . 故宫博物院坊市 D . 大相国寺瓦子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商业发展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材料一:

唐朝前期,国家统一。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唐朝的商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唐太宗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几乎不收取商业税,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宋代随着商业需求增长,宵禁和固定市场交易地点被取消,各种店铺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甚至有些店铺“通晓不绝”,还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由于商业竞争激烈,有的店铺为招揽生意开始以广告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繁荣的商业不仅极大地丰富和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还为政府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商业税成为宋代后期重要的财政来源。

——摘编自杭侃《中华文明传真》

材料三:

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贸易也是当时商业贾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宋朝在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见右图)。但是这些交易不很稳定,双方处于战争状态时就必然关闭榷场,这直接影响双方贸易的进展。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清朝出现以地域为中心,血缘、乡谊为纽带的商人群体——商帮。他们行走四方,长途贩运,不畏艰辛。商帮有自己的规范,如安徽商人朱文炽经营茶叶,每当出售的新茶过期,总是在交易契约上注明“陈茶”二字,以示不欺。另外,其经营方式常“用奇胜”,不落俗套。

——摘编自吴慧《商业史话》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唐朝前期商业发展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宋朝城市商业繁荣的表现。说出宋朝商业发展的影响。
  3. (3) 依据材料三,说出宋朝与辽、西夏的贸易地点在地理分布上的特点。说出影响这种贸易的主要因素。
  4.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商帮发展的原因,并举出当时一个商帮。
宋代民间编印出售图书的书坊,往往将说书人的底本作为话本出版。这促成了小说的发展和民间文化的普及。据此可知,当时(    )
A . 书坊是文化传播的管理机构 B . 木活字印刷已普遍使用 C . 商业行为助推市民文化发展 D . 小说成为主要文学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