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 知识点题库

洋务派创立民用工业的主要目的是 (   )​

A .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 B . 与外商企业争利 C . 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D . 中国海关管理权被英国人控制
自1840年至1919年这80年间,中国不同阶级的先进人物,为挽救民族危亡,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请结合所学知识,以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为主题,写一篇论文。要求:题目自拟,有史有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200字。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5年,李鸿章对日本驻华公使说:“对于近来贵国所举,很为赞赏。独有对贵国改变旧有服装,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改革,只是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
材料二  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四  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材料五  推翻幕府以后,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三、四反映的历史事件,简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并归纳这四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 
(2)根据材料五,分析明治维新的措施,说明其对日本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3)材料一和材料五中,中日两国的变革在目的上有何异同?
(4)日本和中国的近代化探索一成一败,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把李鸿章看成是一个彻底的卖国贼,这多少是一种带有道德情感色彩的评判。他仍有值得肯定之处,其中有(    )

A . 开办福州船政局 B . 抗击沙俄侵占雅克萨 C . 创办轮船招商局 D . 建立大生纱厂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一千三百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的兴办(  )

A . 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B . 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C . 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D . 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维新变法运动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有了质的飞跃。与洋务运动相比,这个“质的飞跃”体现在戊戌变法是为了(    )
A . 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 B . 抵抗侵略、救亡图存 C . 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D .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危机,是险境也是机会。政治危机、民族危机、经济危机等伴随历史的延续,客观上也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 (1) 19世纪中期,面对历史发展的潮流,美国、俄国和日本都出现了社会危机。根据下列图片展现的历史信息,分别写出三国面临的主要社会危机是什么。

  2. (2) 俄国、日本解决危机的方式的共同点是什么?
  3. (3) 美国、俄国、日本所采取的措施有何共同作用?
  4. (4) 日本明治维新时,中国正在进行什么大事件?中日两国同时进行变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中国最后的结果怎样?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
对洋务运动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 .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一定程度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 . 引进了一些先进生产技术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开探索之先】

材料一: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一一《上海县竹枝词》

【寻共和之路】

材料二:“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启思想之门】

材料三:民国早期……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摘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1. (1) 材料所说的“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与“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有关的战争是什么?写出名称和起止时间。
  2. (2) 促成“民国”建立的重大事件是什么?为何说该事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3. (3) 材料三中的“这场思想革命”发生在哪一年?倡导者是谁?
  4. (4) 材料中的“它”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谁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来宣传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读知识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请依据②的范例,填写相关历史事件名称,使知识结构图完整。
  2. (2) 请写出与③④相关的各一位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先进中国人。
  3. (3) 中国的近代化在曲折中前进,这些近代化探索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三:“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1. (1) 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谁?
  2. (2) 材料二中材料中李鸿章认为中国落后于西方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结合所学指出,为“自强”,李鸿章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探索?
  3. (3) 材料三中“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4. (4)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的历史地位。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山路,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

①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    ②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

③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④孙中山——辛亥革命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探索图强]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儒经历不断探索与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材料二:17世纪以后,两欧国家发生了一系列革命或改革,促进了 本国经济的速发展。而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为了改变社会经济发展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的状况,俄国走上了改革之……

——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70年光阴,中国以“惊人一跃”实现了 历史性跨越...,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历程,让不可能成为.能...中国跨度,铸就了新中国辉煌的发展历程。

——新华网(中国跨度》

  1. (1) “学习西方技术”、“开始学制度"分别指哪项探索?随着改变中国人思想的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和国际开形势的变化,先进知识分子宣传的思想有何新变化?
  2. (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什么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这次改革对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3. (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0年“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的原因有哪些? (至少写两点)
据《清史稿》记载:“同治元年,曾国藩于安庆设局,自造小轮船一艘。……五年,左宗棠疏请于福建省择地设厂,购机器,募洋匠,自造火轮兵船。……六年,李鸿章迁虹口制造局于高昌庙,建船坞,名曰江南制造局。”洋务派创办这些近代军事工业的口号是(    )
A . 求富 B . 自强 C . 民主 D . 科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1895年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三: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叙述了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的一段话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物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和材料三分别代表了哪一政治派别的思想?
  2. (2) 这两大政治派别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先后开展了什么运动?
  3. (3)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主要涉及哪些领域。
  4. (4)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李鸿章和梁启超认为造成中国贫穷和落后原因各是什么?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中写到:“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这则材料体现出李鸿章在当时的中心观点是(   )
A . 中国的政治制度要好于西方 B . 抵御外来侵略就要建立新式海军 C . 中国需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 . 中国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就能强大
与下列言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项是(   )

①"变者,天下之公理也。”②“探源之策,在于自强。

③“国人……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④“建立中华民国,同胞无所差池。

A . ②①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④③
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京师同文馆(   )
A . 标志着教育全盘西化 B . 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 . 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 . 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止于1949年,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1. (1)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列强发动的哪次战争?
  2. (2) 火烧圆明园发生在列强发动的哪次战争?
  3. (3) 哪一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 (4) 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1851年,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爆发。这次起义的领导是谁?
  5. (5) 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阶级内部一些开明官员,掀起了洋务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先后是什么?
  6. (6)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心得救国之道,谋求制度变革。这次制度变革的尝试是哪-运动?
  7. (7) 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波澜壮阔的义和团运动爆发。这次运动是哪个阶级发动的?
  8. (8) 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社会第一改历史性巨变,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旧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辛亥革命推翻的旧制度是什么?
  9. (9) 中国近代史的屈辱和抗争给我们哪些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恭亲王的奏折)奕诉看到曾、李两人学造外国船炮,决定派员前往学习,在奏折中说,治国在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

材料二:(张之洞的企业)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的机器全部购于英国,投产后,日产棉纱100担,能织原色布、斜纹布、花布等,畅销于鄂、湘、川等省,还远销国外。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了十万多匹。中国资本主义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

材料三:(李鸿章的伤感)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亲王贵族倡导洋务运动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以制器为先”采取的重大举措。
  2. (2) 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根据材料二回答:民用企业的创办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请列举两个民用企业。
  3. (3) 根据材料三回答:为什么李鸿章说“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 (4)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的这段历史,洋务运动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是否完全像李鸿章所说的那样“虚有其表”呢?请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