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大别山 知识点题库

解放战争在短短四年时间里演绎了人类历史上的战争传奇。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

  1. (1) 1946年国民党军队向陕甘宁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2. (2)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3. (3) 1948年淮海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对国名党军第一次取得数量上的优势。

  4. (4) 1949年解放军占领北京,宣告了延续22年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如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


A .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B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 人民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 D . 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
人民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中共中央根据地敌我力量的变化,决定转入战略进攻.揭开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 . 辽沈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平津战役
如图描绘的是解放战争期间某一军事行动的战略态势,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下列描述与其相符合的是(    )

A . “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 . “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 . “分割包围,瓮中捉鳖” D . “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下图描绘的是解放战争期间某一军事行动的战略态势,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下列描述与其相符的是(    )

A . “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 . “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 . “分割包围,瓮中捉鳖” D . “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判断对错


史实

推论

正确与否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汉武帝每年都派使节去访问西域各国,西域派来的使节和商人也络绎不绝。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过 西域运到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张骞通西域为开通丝绸之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科举制度)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贏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科举制选拔了一批真才实学的人参与政权,但是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选拔。

上海沦陷后荣氏申新8个纱厂中,有6个被日商纱厂接管,余下的2家位于租界内的纱厂也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军视为“敌产”而被“军管理”了。据资料统计显示,仅1937年8月至1938年3月间,上海被日军摧残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损失超过8亿元。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侵略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1947年夏,“刘(邓)的部队超过陇海铁路,向南猛插300英里,在鄂豫院边界……。开辟出一块新的根据地。”

这一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战争的战略态势,还标志着国民党政权覆灭。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

这次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世界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的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

新的世界秩序向多极化发展,美国已丧失其超级大国地位。

  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电令:“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此电令发出时,人民解放军正在进行淮海战役。(   )

下列情景不是发生在抗日战争中的是(    )
A . 卢沟桥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 B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 台儿庄战役 D . 百团大战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 . 挺进大别山 B . 辽沈战役 C . 百万雄狮过长江 D . 横扫大西南
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 .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取得节节胜利 C . 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发动战略决战 D . 人民解放军做好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准备
如图是1947年《东北话报》上发表的题为《沉重的铁锤连续地打在蒋介石的脊骨上》的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全面内战的爆发 B . 三大战役 C . 千里跃进大别山 D . 渡江战役
创建人民军队、坚持领导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宝贵经验之一。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8月上旬,国共双方达成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并设总指挥部。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

——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

材料三:(解放战争时期)经过一年的作战,人民解放军的实力大大增强,中央军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决定实施战略反攻,把战场开辟到国民党统治的地方去。……

——据《中国历史》(中图版)八年级上册整理

  1. (1) 材料一中,图A和图B分别描绘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 (2) 依据材料二,红军改编表明第几次国共合作正在形成?这次合作的背景是什么?
  3. (3) 依据材料三,人民解放军揭开全国战略反攻序幕的重大军事行动是什么?反攻的条件是什么?
“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在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这是毛.泽东对1947年战局的一个分析,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采取的战略行动是(    )
A . 渡江战役 B . 转战陕北,进行战略防御 C . 挺进大别山,转入战略反攻 D . 打运动战,进行战略转移
下列描述如图反映史实相符的是(   )

A .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C . 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D .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美国人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以目击者的身份写道:“我经历过多次战争,却从未见过比共.产.党这次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更为高明的军事行动”。指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的军事行动”指的是(    )
A . 平津战役 B . 孟良崮战役 C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 . 渡江战役
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的事件是辽沈战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先生自8月28日来重庆,于昨天飞返延安,在这四十几天中,政府与中共方面曾有多次会谈。……这一会谈,以毛先生之来与去为一标志,已获得一些初步的成就。

材料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

材料三:拿中国的情形来说,我们所依靠的不过是小米加步枪,但是历史最后将证明,这小米加步枪比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还要强些。虽然在中国人民面前还存在着许多困难,中国人民在美帝国主义和中国反动派的联合进攻之下,将要受到长时间的苦难,但是这些反动派总有一天要失败,我们总有一天要胜利。这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反动派代表反动,而我们代表进步。

  1. (1) 请指出材料一中毛.泽东去重庆的目的是什?材料中的“初步成就”是指什么?
  2. (2) 请指出为实现材料二中的战略方针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有何意义?
  3. (3) 综上回答,解放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原因?
揭开解放战争转人战略进攻阶段的军事行动是转战陕北。
1947年,刘邓大军从黄河岸边跃进至大别山,把战争从解放区引到国民党统治区,该行动(    )
A .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 C . 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D . 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该事件(    )
A .   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B .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 . 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 . 结束了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