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 知识点题库

近日,习.平总书记给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群众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作为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的独龙族,新中国成立后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主要是由于实行了(    )
A . 土地改革 B . 三大改造 C . “一五”计划 D . 政治协商制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交接入列的航空母舰是(   )
A . 昆明号 B . 郑和号 C . 济南舰 D . 辽宁舰
某班准备举办“一五”计划成就图片展,下列图片适合参展的有(   )
①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③第一批歼击机 ④天津盛锡福帽厂实行公私合营
A . ②③ B . ①③ C . ①② D . ③④
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外国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习.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杜论(1953年1月1日)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1952 年

1956 年

1957 年

工业总产值

343.3

703.6

783.9

农业总产值

483.9

582.9

604.0

工农业总产值

827.2

1286.5

1387.9

注:1952年工业比1949年增加187%,农业增加50%。

材料四:他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在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称为自两千多年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材料五:2013年1月5日,习.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1. (1) 请依据材料一归纳,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2. (2) 材料二中认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最高利益”,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2),做了怎样的准备?
  3. (3) 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4. (4) 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四中“富国强民”道路的是在哪一次会议上开始提出的。并回答邓.小平引领中国经济“根本转型”的途径是什么。
  5. (5) 根据习总书记的指示,你认为新中国前30年经济建设成就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之间有何内在联系(言之有理即可)。
中共十九大决定,把习.平新时代(   )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横线处应填入(   )
A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 . 科学发展观 C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 社会主义荣辱观
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1980年,中央兴办的四个经济特区中,位于福建省的是(   )
A . 深圳 B . 珠海 C . 汕头 D . 厦门
2021年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51年前的这一天,我国航天领域发生的一件大事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使我国成为第五个进入太空时代的国家。这件大事是指中国(   )
A .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 . 第一艘无人飞船试验成功 C . 第一位航天员被送人太空 D . 第一位航天员完成太空行走
下表是我国(1958一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表中数据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

年份(年)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油料产量

糖料产量

1958

20000

196.9

477.0

1563.1

1959

17000

170.9

410.4

1214.7

1960

14350

106.3

194.1

985.5

1961

14750

80.0

181.4

506.5

A . 土地改革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三大改造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假如你生活在1950年,你能看到的情景是(    )

①街道上有“庆祝西藏和平解放的标语”

②到处可见人们欢送志愿军去抗美援朝的热烈场面

③民主人士准备去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④农民正在田地里丈量土地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④
抗美援朝战争最终以中朝人民的胜利宣告结束,战争胜利的原因有(    )

①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②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④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 
⑤中国军事、经济实力强大

A . ①③④⑤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④⑤
大国重器之徐工

材料:

1943年

徐工集团的前身华兴铁工厂(八路军鲁南第八兵工厂)诞生,生产土地雷、织修枪械等

1957年

成功试制出第一台塔式起重机。徐工开始涉足工程机械产业

1978年

改革开放后,全国基建(基础设施建设)大潮再起;各施工现场成了德、美、日、韩等外国机械的天下

1989年

作为全国集团化改革样板,组建徐工集团

1996年

徐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社牌上市

2000年

徐工深化“用工、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债转股、主业归核、结构优化等一系列改革举措

2002年

徐工宰先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首家营业收入、销售收入双超百亿的集团

2012年

徐工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第5位

2014年

徐工肯个海外全资生产基地—徐工巴西削造基地竣工投产

请回答:

  1.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徐工开始涉足工程机械产业,与我国当时执行的哪一经济发展规划有关?这一规划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 (2) 据材料说明,改革开放后,徐工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徐工先后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它体现了徐工人身上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3. (3)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90:年代后徐工集团的改革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什么?这一方向是在哪一次会议上确立的?
  4. (4) 从材料中找出徐工“走向世界”的措施。请你为徐工集团的持续发展提两条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请回答:

  1. (1) 图一会议是什么时候召开的?结合会议内容谈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指什么?
  2. (2) 大革命失败后,哪位湘籍革命家领导中国人民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中国人自己的革命道路?
  3. (3) 如果请你给图三重新起一个标题,你会如何命名?请说明你的理由。
“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副对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②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建成投产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下图反映了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从中可以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

A . 农村经济趋向健康发展 B . 农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C . 国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 D . 纠“左”工作尚未启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协会议的职能之一是政治协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政治协商”的中心内容是(   )
A . 筹建新中国 B . 进行土地改革 C . 制定宪法 D . 完成祖国统一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和观点,下列属于观点的是(     )
A .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领导了南昌起义。 B .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C . 1940年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 D .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新中国建立初期,一名资本家这样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该言论相关的史事是(    )
A . 土地改革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三大改造 D . “大跃进”运动
针对下列情况,中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
人均产量 中国 美国 印度
钢产量 2.37kg 538.3kg 4kg
发电量 2.76kw·h 2949kw·h 10.9kw·h
A . 没收官僚资本 B . 进行土地改革 C .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 掀起“大跃进”运动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D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美国人大卫•哈伯斯坦姆在《最寒冷的冬天》一书中写道:“如果说中国当时还缺少把美国人赶出台湾的武器,那么他们利用充裕的人力、他们的独创性和战士的勇敢,在朝鲜半岛与美国人平分秋色。战争结束后,每个人都不得不另眼看待这个正在缓缓升起的东方大国。”作者意在强调这场“战争”(    )
A . 显示了当时中国强大的国防力量 B .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外交环境 C .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D .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