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 知识点

原因:
(1)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概况: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土地改革 知识点题库

下列有关对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认识正确的是(   )

①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③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④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2013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平在河北省西柏坡提出“面向未来的赶考”;六十五年前,毛.泽东在离开西柏坡时提出“进京赶考”。下列能够体现毛.泽东“进京赶考”成绩的是  (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抗美援朝

③土地改革      ④港澳回归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社会安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和国家始终重视“三农”问题。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新中国在建国之初采取了什么措施?

  2. (2) 20世纪50年代前期,国家通过什么方式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完成后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实行什么制度?对农业有何作用?

  4. (4) 谈谈你从上述历史中得到什么启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学生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进来吧!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 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 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在生产经营方面,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社员)工资分5﹣7个等级,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五: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这个自实行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1. (1) 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材料二表明,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3. (3) 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这两大运动分别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 (4) 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在何处?

  5. (5) 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农村发展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至少两点)

如表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6月颁布了(    )

地主和富农

占乡村人口不到10%

占有土地70﹣80%

贫农、雇农和中农

占乡村人口90%

占有土地20﹣30%

A . 《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1. (1) 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分别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由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 (2)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农村土地实行由“分”到“合”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3. (3) 党和人民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道理?
  4. (4)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如图,阅读下列图片资料解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经历的三次变革:

  1. (1) 图片一内容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到哪一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它的完成摧毁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2. (2) 图片二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3. (3) 图片三反映20世纪50年代农村又经历了怎样的变革?
下图反映的是哪个重要法令的颁布受到农民欢迎?(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 《共同纲领》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恩来说:“美国把国防线放到了台湾海峡,嘴里还说不侵略不干涉。它侵略朝鲜,我们出兵去管……我们是有理的,它是无理的。”

材料二:毛.泽东对一位解放军高级将领说:“要尽快入朝,给你10天准备时间,出兵时间初步定在10月15日。”

  1. (1) 材料一中周恩来说“我们是有理的,它是无理的”的证据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高级将领”是谁?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试举两个英雄人物的名字,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什么样的崇高品质?
  3. (3) 新中国为了维护政权采取了许多措施,请写出其中的两项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是(    )
A . 和平解放西藏 B . 土地改革 C . 抗美援朝 D . 消灭国民党残余军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社论(1953年1月1日)

材料二:我国“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苏联帮助设计的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工业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高德步 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1956~196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交通、水利、国防事业也取得重大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摘编自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下

  1. (1) 材料一认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最高利益”新中国成立初期做了哪些准备?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不得照抄材料原文)。举一项“一五”计划期间在湖北省境内建成的重大工程。
  3. (3) 材料三中提到的“弯路”指的是什么?这一时期(1956~1966年)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取得巨大进展,其代表性成就是什么?
  4. (4) 你认为新中国前30年经济建设成就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大事年表

时间

大事

1949年

毛.泽东向世界宣告:“……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意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953年

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1955年

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971年

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80年

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

1991年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009年

为应对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进行首次正式会晤

2016年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杭州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2017年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圆桌会议,习.平主持会议并致辞

至今

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与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图表6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成就。简述我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成就取得的国内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如何全面推进的。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的影响。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中国共.产.党一向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1950年,农村大规模土地改革运动开展的标志是(   )
A . 解放区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B .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 在农村镇压地主、反革命 D .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排序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排序可以使我们对历史事件的发生顺序了解得更清楚。下列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第一场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②开国大典;

③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④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③④①② D . ①②④③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多亿千克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材料二:“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三: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1979年元旦社论

材料五: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凰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材料六: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办法》,提出国企可以拥有生产经营计划权等10项自主权。198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提出要推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8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规定,从1985年开始,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的办法,(企业)一般上缴利税总额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增长0.3%﹣0.7%。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什么措施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述其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我国采取什么措施?
  3. (3) 材料三中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4. (4) 据材料四,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指导思想是什么?
  5. (5) 材料五的唱词反映了1979年凤阳地区粮食产量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 (6) 根据材料六,归纳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7. (7)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下列图片中可选为参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为主题的图片展览的是(    )

A . 《天朝田亩制度》 B . 《资政新篇》 C . 《中国土地法大纲》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在解放区的广大农村开展。

错误:;改正:

土地改革前,中国的土地分配极不合理。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 . 土地改革的内容 B . 土地改革的背景 C . 土地改革的性质 D . 土地改革的影响
“没有这场深刻的社会大变动,不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根本谈不上的。”这场“社会大变动”是(    )
A . 土地改革运动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领布法令,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根据这项法令,变革后的土地所有权属于(    )
A .   个人 B . 集体 C . 政府 D .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