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知识点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时间地点:1956年,在北京召开。  
2、内容: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影响: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二)探索中的失误
1、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原因: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2)后果: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3)吸取教训: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立足本国国情发展。  
3、调整国民经济
 (1)时间:1961-1965年。
 (2)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结果: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知识点题库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是在(   )

A . 1956年 B . 1957年 C . 1958年 D . 1959年
1958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主要教训是:(  )
A . 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 . 经济建设一定要高速发展 C . 经济建设速度一定要慢 D . 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一定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 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三项)
(2)材料二 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 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

1958年,《红旗》杂志发表文章,号召成立大公社。不久,北戴河会议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随后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这充分反映了 (  )

A .   平均主义和“共产”风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共同愿望 B . 国家发展经济毫无计划和目标 C . 国家在发展经济时没有制定出总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D . 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会议召开后不久,有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外电评论的是(  )

A .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 中共十二大 C . 中共十四大 D . 中共十五大
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的鼓动方式之一。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 . ③②④① B . ③②①④ C . ②③①④ D . ②①③④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四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1.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哪些成果?(试举两例)

  2. (2) 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 (3) 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如图,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①片面追求高速度                    ②轻工业减产

③当时存在严重的“浮夸风”现象        ④农业科技化取得重大成果.

A . ①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J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某校准备开展以“宣传新中国建设成果”为主题的活动,同学们搜集了下列资料。请你参与,根据要求,解决问题。

【人物篇】

如图中的历史人物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你分别写出二位人物的姓名,并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事迹。

【探索篇】

如图四幅图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村的变化。

【成就篇】

实现工化是全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为此,党在不同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感悟篇】

从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建国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众多成,许多工业从无到有。

  1. (1) 图一:  被誉为:

  2. (2) 图二:  被誉为:

  3. (3) 根据图片信息回答: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农村各开展了哪些重要运动?党在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农村政策最根本的出发点是什么?

  4. (4) 图三农村政策的变化对农业生产严重破坏,对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政策的改革对农业生产影响?

  5. (5) 图一、图二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后实现的建设成就。这一计划是哪一年开始执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6. (6)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_x0000_i1042_x0000_i1043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_x0000_i1044

材料三:

_x0000_i1045

1958年《人民日报》

  1. (1) 材料一图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2. (2) 材料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起止时间分别是什么?图三的历史事件结果如何?

  3. (3) 观察材料二,分析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4. (4) 根据材料三,判断1958年《人民日报》中的报道情况是否真实?并说明理由。

下列关于中共八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④该会议成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这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前提,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材料三: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 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

  1. (1) 你知道材料一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吗?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通过什么方式完成的?

  2. (2) 材料二中图一所示的是哪一时期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 (3) 材料二中图二所处的时代最后是如何评价的?这一时期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4. (4) 材料三的大改革、大开放源自于哪次会议?第一个伟大转折中经济体制是如何改革的?第二个伟大转折中开放初期的试验田在哪里?第三个伟大转折中温饱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5. (5)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用简单的词语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出现的失误有(    )

①“一五”计划     ②三大改造   ③“大跃进”运动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⑤“文化大革.命”

A . ③④⑤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⑤ D . ①③④
参考下图:结合《人民日报》连载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等文章,宣传全国各地大放“卫星”现象,你认为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

A . “大跃进”时期 B . 一五计划期间 C . 土地改革时期 D . 三大改造时期
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习.平主席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习.平主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探究下列问题。

【革命道路的探索】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2017年7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在人民大会堂热烈庆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90年来,人民军队和平之师、正义之师、威武之师的形象从未改变。

材料三: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千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红军歌谣

【建设道路的探索】

材料四: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歌曲《社会主义好》

【指导思想的发展】

材料五: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 (1) 写出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哪一年?
  2. (2) 写出和人民解放军建军节由来相关的历史事件。
  3. (3) 材料三反映了红军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时的艰苦生活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4. (4)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5. (5) 列举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6. (6) 提出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和方针的是哪次会议?今年是改革开放多少周年?
  7. (7) 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哪次会议?
  8. (8)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伟大理论是什么?
  9. (9)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你有什么感受?
以下史实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是(    )
A .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 . 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大跃进运动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经历了四次大变化,其中不适应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政策是(   )
A . 土地改革运动 B . 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我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农业就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更加

重视农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53年12月,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明引导个体农民经过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再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合作化的发展道路。

材料二:下图为1957~1961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数据。

——中国三农信息网

材料三: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俗话说的好:“我国农业发展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1. (1) 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最后一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写出,1957~1961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的变化情况及发生该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3. (3) 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别是什么?
1956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在探索中也有曲折和失误。“曲折和失误”的具体表现是(    )

①“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④“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A . ①③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