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 知识点题库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这是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摘编自《岳麓书社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
材料二: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他坚定地认为,这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进行试验。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历史第二册》
材料三 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摘自电视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1. (1) 材料一中,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具有宪法的性质,什么制开始在英国建立?

  2. (2) 材料二中,罗斯福“进行试验”的目的是什么?为此,他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所说的“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的总设计师是谁?概括说明,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进行了哪些卓有成效的探索?

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

A .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 .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 . 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D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到2007年的249530亿元。其中,从1978年的3645亿元上升到1986年的1亿元用了8年的时间,上升到1991年的2万亿元用了5年的时间,此后10年,平均每年上升近1万亿元,2001年超过10万亿元大关,2002—2006年进入高速增长期,平均每年上升2万亿元,2006年超过20万亿元,在此基础上,2007年一年又增加3.76万亿元。

材料二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安徽省农村发生了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变革,其中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严俊昌、严宏昌等18户农民是最初响应这次变革的。

材料三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同志从武昌、深圳、珠海到上海等地,一路大讲改革开放,反复强调改革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的基本路线要管100年,动摇不得。他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谁不改革谁下台。

  1. (1) 材料一反映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表明了什么?

  2. (2) 材料二中“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变革”指的是我国在农村推行的哪一项重大改革?这项改革带来了什么影响?

  3. (3) 材料三中,邓.小平所说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中的“发展”是指什么?

  4. (4)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死路一条”这句话对新时期中国的发展有什么指导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建设篇】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摘自李忠杰主编《共和国的足迹》

【经济发展篇】

材料二: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 1

1 .5

0. 7

71 .8 

6 .9

1956年

32.2

53.4

7.3

7. 1

趋于零

                                                                                                    资料来源: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思想引领篇】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社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 (1) 为新中国成立做筹备工作的会议是什么?图片中宪法的性质是怎样的?

  2. (2) 表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3. (3)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 (4) 图中会议上确立了怎样的思想路线?材料中所说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什么?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和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现代中国两次意义深远的思想大解放。比较两者的异同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 都发生在社会主义发展面临闲扰时 B . 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C . 前者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后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D . 前者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后者指出了社会主义不能有市场经济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救国 救民、富国强国道路并为之奋斗的历史。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探索】

材料一:“……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 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绝处逢生】

材料二:下面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三次会议

【建设探索】

材料三:37年前的春天,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成为中国开启国门走向开放的 重要标志;27年前的春天浦东新区的开发与开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 新象征;2017 年的春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有一个春 天的故事正在上演。

【居安思危】

材料四: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无助于实现半岛无核化目标,不利 于维护半岛和平稳定。……有悖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

  1. (1) 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找到的正确革命道路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 (2) 上面三幅图中,哪一幅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会议?请结合会议的内容说明“一代伟人毛.泽东从这里崛起”。
  3. (3) 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逐渐走向深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深圳等特区的建 立有什么意义?
  4. (4) 20 世纪,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哪两大理论?
  5. (5)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是如何应对这一新形式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由多个民族组成的优秀而伟大的民族,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各族人民经过多次民族大融合。形成了浑然一体的在团结局面。
  1. (1)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2. (2) 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基础的事件是
  3. (3) 辽政权的建立者是
  4. (4) 元朝形成的新民族是
  5. (5) 1727年清朝为管理西藏而设立的机构是
  6. (6)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
  7. (7) 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是
  8. (8) 开启中国近代化的事件是
  9. (9) 效仿是日本明治维新进行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
  10. (10) 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4年1月26日

材料二:30年前的今天,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30年来,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

1978年

2007年

实际增长

世界名次

备注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45

24.95万

年均9.8%

4

同期世界3倍

城乡居民收入

城镇人均(元)

343

13786

6.5倍

农民人均(元)

134

4140

6.3倍

请回答:

  1. (1) 材料二中邓.小平充分肯定了对外开放中的哪一做法?
  2. (2) 结合材料三指出中共哪一次会议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根据材料三概括30年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至少2点)
  3. (3)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用一句话评价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的地位。
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凝聚了几代人的智慧和心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邓.小平、习.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 (1) 图中的人物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用一句话评价图二中的历史人物。图三中的人物是党的新的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他的领导下,确立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哪一战略决策?材料中的两条道路有何共同点?
  4. (4) 中华民族从独立到富强,圆了百年强国梦。综合以上材料,你有何深切体会?
《春天的故事》唱到“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句歌词写的是(   )
A . 邓.小平创建经济特区 B . 邓.小平南方谈话 C . 汪辜会谈 D .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1. (1) 材料中“走自己的路”指的是当最终找到了一条什么正确道路?在探索这一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什么理论?该理论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2. (2)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从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在中共十九大上,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扬…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请回答:

  1. (1) 材料中提到的邓.小平同志是在哪次会议成为党中央领导核心的?这次会议还决定实行什么历史性决策?邓.小平理论又是在哪次会议中被确立党的指导思想的?
  2. (2) 哪次会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请写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任意一项内容?
  3. (3) 科学发展观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习.平又是哪次会议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
2019年是新中国建立70周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砥砺前行,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1953年——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和增长速度变化表

   变化

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年—1957年平均

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表一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后期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围绕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习.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根据材料一图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一表一中重工业增长速度最快,得益于哪一国民经济计划的实施?这一时期确定的哪一制度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 (2) 材料二图中会议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踏上了新征程,会议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材料二中,“改革进入了新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3. (3) 结合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民族的发展,国家的强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国家尊严)

材料一:经过艰难的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真正地树立起了尊严……

——《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

(民主之基)

图片_x0020_100004

材料二:民盟主席张澜说:“我们的新制度,自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的总统制度、责任内阁制度那一套陈腐的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

(工业强国)

材料三:“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摘自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

(理论创新)

材料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核心人物

理论名称

邓.小平

A

江Z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胡J涛

科学发展观

习.平

B

(经济发展)

材料五: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英国《金融时报》

(当代开放)

材料六: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似乎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新加坡《联合早报》(2005年4月)

(祖国统一)

材料七:思维导图

图片_x0020_100005

(外交布局)

材料八:实施共建 “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十九大报告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标志着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真正树立起民族尊严”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历史事件使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根据上图,图一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我国什么民主政治制度?图二体现了我国哪一政治制度?
  3. (3) 结合材料二,简述20世纪50年代,中国怎样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请从经济和政治两个领域各列举一例)
  4. (4) 联系材料三,60多年前为实现全国人民的工业化梦想,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举措?
  5. (5) 写出材料四中A、B处的理论名称。
  6. (6) 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企业这三次高潮点出现的原因。
  7. (7) 依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中国在对外开放中,“让世界进入中国”的一项具体措施,并说出表明“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国际组织?
  8. (8) 依据所学知识,材料七思维导图方框中应该填上什么内容
  9. (9) 依据材料八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当前正展开怎样的外交布局?
  10. (10) 联系以上材料,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建国以来中国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路线内容不包括下面的(    )
A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 坚持改革开放 D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中心是(    )
A . 国防建设 B . 经济建设 C . 文化建设 D . 政治建设
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敢于创新,勇于开拓,不畏困难,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探究回答以下问题:
  1. (1) 观察下图,根据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葡萄牙、西班牙最早开辟新航路的有利条件。

  2. (2) 请根据下列图文信息,以“开天辟地,探索新路”为主题,写一段解说词。(要求:围绕图二,写出它与图一或图三之间的内在联系)

  3. (3) 根据下面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工业化道路”、“经济制度改造”、“政治制度建设”方面任选两项,概述其取得的成就。

    新中国在1953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新阶段。这一年,在全党空前团结的基础上,全国性经济规划开始了,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生气勃勃的革命和建设活动……到1957年,这个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也具有了中国特色。

    ——费正清《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4. (4) 给下面年代标尺上字母B写出其理论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的理论探索的共同特点。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了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的“十个坚持”宝贵历史经验。其中符合下表所示主题的是(    )

1921年

中共一大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5年

中共七大

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2年

中共十六大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2年

中共十八大

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7年

中共十九大

把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 . 坚持人民至上 B . 坚持胸怀天下 C . 坚持理论创新 D . 坚持敢于斗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摘自《在希望的田野上》(歌词节选)

注:歌词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

——据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等编制

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①,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②,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摘自《春天的故事》(歌词节选)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1. (1) 根据材料一,简述1978-199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农村走上“希望的田野”的原因。
  2. (2) 从材料二的歌词①②中,任选你感触最深刻的“一个春天”,写出序号,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3. (3) 根据材料一、二,提炼一个主题。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上述讲话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之时 B . 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 C .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D .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