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 知识点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运用公共资源保障所有适龄儿童接受的教育。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原则是强制、普遍与免费。凡是适龄儿童都应强制接受教育的义务,并且教育对象没有阶级或是出身的限制,此外还必须是免纳学费的。

义务教育 知识点题库

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在(   )

A . 1983年 B . 1984年 C . 1985年 D . 1986年
假如你受教育的合法权利被侵犯,你讨回这种权利的法律依据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基业,而社会的发展也影响着教育体制的变革和教育内容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弟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二:清代来华的西方人对科举制大为赞叹。1755年,英国《绅士杂志》在一篇关于中国的文章中提道:“写作是一个有理性的人惟一愿意接受的考试方式……所有作者一致认为,中国的行政管理水平远在其他国家之上……他们的功名头衔均非世袭……每年一度在中国的都城开科取士。”同一时期,中国著名思想家、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对科举制度提出了猛烈的批评。

材料三: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是一种培养官僚绅士的制度……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创办了新式学堂,培养近代实用人才,这是近代教育改革之始。新式学堂除开设外语、中文外,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艺制造、军事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在课程中成为重要内容,洋务教育逐渐迈向近代化……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开设的新学堂把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方面。

材料四:据(某赴美公使)奏称:“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先已沾其恶习,即使竭力整顿,亦觉防范难周,亟应将该局裁撤”。

——奕䜣《奏请撤回留美学生肄业学生折》(1881年)

材料五:“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邓.小平文选》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在教育方面的理念和贡献。
  2. (2) 材料二中国古代科举制创立于哪一朝代?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度为什么在西方备受推崇?而龚自珍为何抨击科举导致了“万马齐喑”的现实局面?
  3. (3) 写出材料三中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创建的新学堂名称。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变化的总趋势。
  4. (4) 根据材料四,清政府还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培养人才1881年奕䜣为何要求撤回留美学生?
  5. (5) 请说说如何才能实现材料五中的“巨大优势”的教育目标?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推迟到七周岁入学。”这一规定出自(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86年颁布了一部法律,开创了中国教育的新纪元,这部法律是(    )
A . 《义务教育法》 B . 《宪法》 C . 《民法通则》 D . 《刑法》
下列图片所示宣传语.不具有改革开放典型特征的(   )
A . B . C . D .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行义务教育的年限为(   )
A . 六年 B . 八年 C . 九年 D . 十二年
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的变革,是中国历史发展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教育】

材料一: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近代教育】

材料二: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它的校风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材料三:《北京政府教育部法令(1920年)》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

【现代教育】

  1. (1) 据材料指出文中的“这种制度”是什么?该“制度”实施后,选拔官员的依据主要是什么?
  2. (2) 近代中国于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请说出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什么?
  3. (3) 京师大学堂创办于什么时期?北大的校风能使你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件大事?
  4. (4)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这一主张的是谁?
  5. (5)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尤其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成就

    1986年

    ①颁布了:

    2000年

    ②普及了:

    20世纪90年代以来

    ③实施了: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推迟到七周岁人学。”这一规定出自(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007年,河池市顺利通过“普九”验收。与此相关的我国法律是(   )
A . 《民法通那么》 B . 《环境爱护法》 C . 《义务教育法》 D . 《劳动和社会保证法》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下表是我国1949年和2008年入学率、文盲率情况对比表,出现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年份

小学入学率

初中入学率

文盲率

1949年

不到20%

仅为6%

80%以上

2008年

99.50%

98.50%

3.58%

A . “大跃进” B . “文化大革.命” C . 高考恢复 D . 颁布《义务教育法》
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在(    )
A . 1949年 B . 1978年 C . 1986年 D . 2000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 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 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章程》(2017年10月24日通过)

材料三:【党的政策温暖我心】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 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

——习.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道路的选择上进行的两次成 功的实践探索?并指出中国农民特有“首创精神”的体现。
  2. (2) 据材料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 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大会。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和当前时政,说说我们党和政府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 农村和义务教育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下面表格中的史实共同反映了(   )

1977年

1986年

1999年

2012年

恢复高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

扩大高校招生规模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首次突破2万亿元

A . 高等教育规模扩大 B . 教育投入逐步增加 C . 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D . 义务教育逐渐普及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是指 (    )
A . 扫盲阶段 B . 小学六年级阶段    C . 从小学到初中九年级教育 D . 从小学到高中十二年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下列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几件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②设立京师大学堂 

③颁布《 奏定学堂章程》 

④废止科举制度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① C . ②④③① D . ④①③②
下表是我国近现代教育日标的部分表述。由此,可以推断出(   )

1912年

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教育宗旨》

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有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38年

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难时期教育宗旨》

拥护国家领土主权之完整,并尽力实施切合国难时期需要之教育,即着重于抗战与建国并行的教育方针。

1958年

《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99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A . 教育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B . 教育目标都注重德育和传统文化 C . 教育目标的制定反映了时代的需求 D . 建国前我国教育水平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