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希特勒说过:“在进军莱茵区以后的48小时,是我一生中最紧张的时刻。如果当时法国人也进军莱茵,我们就只好夹着尾巴撤退,因为我们手中可资利用的那点军事力量,即使是用来稍作抵抗,也是完全不够的。”

材料二  希特勒又说:“英国是我们的敌人,和英国人冲突,将是生死存亡的战争。我在慕尼黑领教过的人物都是不能打一场世界大战的人物,在最近几年应首先对付西方,然后再回头对付东方。”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德军进军莱茵区意味着什么?希特勒为什么会“紧张”?
  2. (2) 从当时形势分析,材料二中所说的德国和英国的“冲突”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冲突?
  3. (3) 希特勒是怎样实施材料二中所说的“首先对付西方,然后再回头对付东方”的战略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南京街道极为平静。......九死一生地逃出来的难民们,受到了日本军的亲切抚慰。……在难民区内,他们(日本兵)不问性别、年龄,给难民分送面包、点心、香烟等,大家感到非常高兴,表示感谢。

——1938年1月8日日本人主办的《新申报》

材料三:1996年德国将1月27日定为“纳粹受害者纪念日”,2005年联合国将该日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2011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将12月7日定为国家“荣军纪念日”。2014年2月27日中国确定12月13日为国家公祭日。

材料四:日本首相安倍在2015年4月29日在美国发表的演讲中只字不提“侵略”、“殖民”、“道歉”等字眼,遭到广泛谴责。而在德国历史博物馆,12个国家联合推出了“1945战败·解放·重生”的特展,反映德国及其他11个主要受害国因二战所受的影响和伤害。

  1.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1拍摄的背景。

  2. (2) 图2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3. (3) 图1~4反映的史实共同说明了什么?

  4. (4) 你认为材料二是否可信?请说出你的理由。

  5. (5)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各国设立“纪念日”的意义。

  6. (6) 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日本怎样才能获得“重生”?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对孪生姐妹,战争中孕育着和平,和平中又潜伏着战争。让我们反思战争带来的苦难,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国进入战争状态。
------摘自罗斯福《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
材料三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情况比较表

项目名称参战国
(个)
卷入人口
(亿)
参战人员
(亿)
伤亡人员
(亿)
直接经济损失(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30多150.70.31805
第二次世界大战60多201.11.940000
  1. (1) 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A、B两国及它们所在的军事集团的名称。 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A国名 ;所在军事集团名称 ;
    B国名 ;所在军事集团名称 ;

  2. (2) 材料二中,为什么罗斯福说“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0.5分)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1942年1月反法西斯国家有什么重大举措?该举措有何重要意义?

  3. (3) 运用数据分析和图表统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从材料三中,我们可以看出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 (4) 结合当今国际形势,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战争的悲剧不再重演?

历史事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根据提示写出与之相应的历史事件。

①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改革是: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它是交战国缔结和约、战胜国分赃的所谓“和平会议”,此会议是:

③美国实施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措施,逐步摆脱危机的改革是:

④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事件是:

下列国际会议体现了“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等霸权主义思想的国际会议是(    )

①巴黎和会   ②华盛顿会议   ③雅尔塔会议   ④慕尼黑会议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国际关系中,国家间往往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家关系和解决各种争端。巴黎和会和慕尼黑会议的共同点是(    )

A . 会议都被英、法、美操纵 B . 促进了新的国际关系的形成 C . 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D . 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横线上填“A”;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横线上填“B”;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横线上填“C”。

  1. (1) 经济危机使德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2. (2) 二战从全面爆发到战争结束历时6年。
  3. (3)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亚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4. (4)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5. (5) 法西斯集团中,德国先于日本投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46.2%

28.4%

40.6%

16.5%

8.4%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三: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国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人口……德意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世界近代史精要》

材料四: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及其附庸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1. (1) 根据材料一你认为这场经济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
  2. (2) 你怎样理解材料二中罗斯福所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3. (3) 材料四中“本宣言”是指哪一宣言?”三国同盟成员国”是指那三国?
  4. (4) 这个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什么?它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起到了什么作用?
读表,表格中二战的进程表明(    )

时间

概况

1937年7月

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1941年6月

苏德战争爆发,欧洲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1941年12月

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战争。

1942年1月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A . 各国开展局部反法西斯斗争 B . 法西斯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 C . 二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 D . 二战真正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二战开始后,德军遭受的第一次失败是(    )

A . 敦刻尔克大撤退 B . 不列颠之战 C . 对波兰的进攻 D . 莫斯科保卫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A . 德军突袭苏联 B . 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C . 日军发动七七事变 D . 日军突袭珍珠港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分析思考相似中的共性,总结经验教训就是学习历史的最大功能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8年4月14日凌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遭遇轰炸。美国以莫须有的藏匿化学武器事件,越过联合国安理会,连同英、法发动攻击,朝大马士革发射了110枚导弹。所见之处,满是疮痍,所到之处,皆为焦土。

材料二:2018年4月9日,叙利亚大使在联合国大会上竭尽全力也没能阻止战火侵袭,落寞垂泪。(见下图)

材料三:在2018年5月13—14日举行的“叙利亚问题的出路与前景”研讨会上……中国政府叙利亚问题特使解晓岩提出了解决当前不断外溢的叙利亚危机的四大原则,即坚持政治解决的方向;各方应就叙利亚问题保持沟通、避免冲突;停火与反恐要并行不悖;人道主义援助与重建应统筹进行。

——2018年5月17日《参考消息》

  1. (1)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与材料一相似的是,1937年日本也同样因为莫须有的“日本兵失踪”事件,炮轰宛平城,发动了侵华战争。该事件的爆发对中国而言标志着什么?在当时的侵华战争中,最能暴露日本军国主义残暴的侵略本质的事件是什么?
  2. (2)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与材料一相似的是,英、法在世界舞台上多次随同美国发动联合军事行动。美英法这种军事同盟的关系是建立在冷战期间的一个军事同盟组织上,该军事同盟组织的名称是什么?当时的苏联建立了哪一个军事同盟组织与之对抗,致使两极格局形成?
  3. (3)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与材料一相似的是,1999年,美国也越过联合国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狂轰滥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这是美国对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挑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趋势是什么?对叙利亚和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轰炸事件,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面临怎样的困境?
  4. (4)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与材料二相似的是,1939年,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在慕尼黑会议上,联手迫使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等地区给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竭尽全力也没能阻止国土被割占,愤怒痛哭。该事件后,捷克斯洛伐克的命运如何?叙利亚与捷克斯洛伐克的遭遇,都反映出国家之间交往的什么特点?
  5. (5) 不论从双边关系看,还是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叙利亚对中国都不怎么重要。但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接连对西方国家说“不”,一点也不给西方面子。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入手,分析中国坚决反对西方武装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原因。
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的事件是(    )
A . 德国闪击波兰 B . 诺曼底登陆 C . 德国突袭苏联 D . 日本偷袭珍珠港
世界文明在碰撞交流中互鉴融合,结合所学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彩式构建知识体系。

在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悟?

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示意图,图中③处应选择的历史事件是(    )

A . 德国突袭波兰 B . 德国突袭苏联 C . 日本偷袭珍珠港 D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场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是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3年,战争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来了。英美盟军的战车抢滩登陆,苏联军队的进攻所向披靡,龟缩在柏林避弹室里的希特勒已成为瓮中之鳖。随着日本法西斯发出“本土决战”的狂吠,苏联对日宣战,美军重拳出击,中国抗日武装展开了全国反击。正义,终于又一次战胜了邪恶。

材料三:贸易全球化链条上的五个环节中,真实的大量成本外部化:在资源开采环节,为了开采矿藏及取得木材,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水污染显著加剧;在生产制造环节,现代化工业生产出海量种类的合成化合物,一些合成化合物还有较强毒性……在消费使用环节,过度消费的消费者将为其更多消耗的能源、纸和矿产资源的环境代价埋单;在丢弃处理环节,工业废料、城市垃圾、含有危险成分的医学废弃物和电子废弃物的“产量”每年都在增加……

——《东西的故事:一件物品的生与死》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为题。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人类历史上的哪次重大战争?材料二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哪次战役?
  2. (2) 第二次大战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的重要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英美盟军抢滩登陆于何处?
  3. (3) “苏联对日宣战”是根据哪一次会议的决议?美国重拳出击又指何事?
  4. (4)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请你谈谈战争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5. (5)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在中国同样存在。为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1941年,罗斯福宣布“美国决心在可能的范围之内,全力援助苏联。”同年9月29日至10月1日,苏美英三国代表团在莫斯科签订了在短期内向苏联提供援助的议定书。上述情况出现的背景是(    )
A .    苏德战争爆发 B . 太平洋战争爆发 C . 世界法西斯同盟形成 D . 雅尔塔会议召开
"他们同样是不宣而战袭击了珍珠港。几小时之内,美国的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5艘战列舰被炸毁"。发动这一偷袭行动的法西斯国家是(    )
A . 德国 B . 意大利 C . 日本 D . 西班牙
2020年12月14日美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总统大选期间,候选人的竞选演讲和总统就职典礼及各种政治活动演讲,往往涉及美国重要的历史事件,折射出了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发展理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多年前,美国建国先祖带领人民脱离了奴役,获得了主宰自己命运的自由。如今200年过去了,美国人民仍在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合众国而努力着。而美国在过去200多年间取得的进步和成就,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在建国精神的鼓舞下,美国战胜了历次战争以及萧条的考验,这一精神也使得美国每每在陷入最绝望的谷底时,都能伸开双臂去迎接更多的希望。而每个人都有着追求个人幸福权利的这一信念,也就是所谓的“美国梦”,把所有的美国人团结在了一起,大家风雨同舟,兴衰相依,荣辱与共。

——美国总统奥巴马胜选演讲(2012年11月6日)

材料二: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勇士们已经如此崇高地向前 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倒是我们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仍然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 ——我们要从这些光荣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他们已经完全彻底为之献 身的事业;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这些死者白白牺牲;我们要使国家在上帝 福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林肯总统葛底斯堡演说(1863年11月19日)

材料三:1789年起,每逢总统就职典礼的全国性日子,人们都要赋予为合众国作出奉献以新的意义。……8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 果断地采取了行动。后来的这若干年一直是生机勃勃的年代——是这个民主国家的人民获得丰收的年代。

——罗斯福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

材料四:七十五年前的今天,纳粹政权的残余无条件投降给盟国,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在战争中,超过3, 000万人丧生,数千万人丧生。在欧洲丧生的大多数是平民,包括600万犹太人以及数百万来自波兰和前苏联的犹太人。美国也遭受了不可思议的损失。在部署到欧洲和地中海或在大西洋巡逻的超过200万美国人中,有186,000 多人付出了最终的牺牲,而受伤人数则是这一数字的两倍以上。

——特朗普《2020年5月8日纪念二战欧战胜利75周年讲话》

材料五:美国总是被拐点所塑造——在拐点的时刻,我们对我们是谁和我们想成为什么做出了艰难的决定。……肯尼迪在1960年,承诺开辟新的疆域。12年前,奥巴马在创造历史之时,告诉我们,“是的,我们可以。"我们再次站在一个拐点。我们有机会战胜绝望,建立一个繁荣而有目标的国家。我们可以做到这一点。……我一直相信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定义美国:可能性。……我相信这个国家的可能性。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就没有什么是我们做不到的。

——美国总统拜登胜选演讲(2020年11月7日)

  1. (1) 材料一中“建国先祖带领人民脱离了奴役”指的是美国历史上什么事件?美国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每个人都有着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利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伟大任务”指的是什么?这一任务的完成对美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为什么说八年前,美国曾处在“恐惧之中”?为摆脱“恐惧”,他采取了哪些重大的举措?(列举两项即可)
  4. (4) 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美国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贡献。(列举一例即可)
  5. (5) 综合以上材料,分析美国崛起过程中哪些因素成就了美国的“可能性”?
王老师以“历史时代主旋律”为主题设计了探究性学习内容。请你帮小明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探究一:看图说史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探究二:史料解读

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探究三:历史感悟小明课后按照王老师的要求搜集材料,感悟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对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合作共赢的开放战略、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外交宗旨的承诺……根据中共十九大报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宗旨是“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摘自李东燕《人类命运共同体》

  1. (1) 王老师让小明探究:哥伦布航行的目的地是东方,为何偏偏向西航行。你能帮小明用地理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吗?依据探究一中的航行图,说说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世界开始发生怎样的变化?
  2. (2) 结合探究二中的史料和所学知识,请帮小明分析美苏两国二战中能“友好合作”的主要原因以及战后“冷战”出现的原因。小明根据探究二的材料,给20世纪40、50年代的世界拟定了一个时代主题,以下选项中最为恰当的是(    )。

    A.团结与共赢    B.合作到对抗    C.多极化趋势

  3. (3) 结合探究三中的材料,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怎样的时代主题。面对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请你帮小明就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