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点题库

蚯蚓能在黑暗的土壤里生活,使土壤疏松的同时,其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这种现象表明蚯蚓既能 环境,也能 环境。

蚯蚓的身体上着生的刚毛有助于它在洞穴中运动;体表的黏液有助于在土壤中钻穴和呼吸;蚯蚓在钻穴和取食等活动中使土壤变得疏松和肥沃.这些说明(  )

A . 生物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B . 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也影响环境 C . 生物必须与环境相适应 D . 以上三项都是
蚯蚓在黑暗的土壤里生活,使土壤疏松的同时,其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这种现象表明蚯蚓既能环境,也能环境.

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因为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下面以昆嵛山森林系统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1. (1)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依存.昆嵛山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润,为多种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有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赤松林,还有栎树、刺槐等1170多种植物,这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茂密的植被带来了清新的空气,昆嵛山因而被誉为“天然氧吧”,这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2. (2)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依存.昆嵛山野生动植物多达2330多种,这些生物形成了复杂的食物关系,如图诶昆嵛山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该食物网中生物通过关系和竞争关系相互影响与依存,比如松毛虫泛滥,会危害到赤松,但的数量会随之增加,从未控制松毛虫的数量,降低赤松林所受的危害.

  3. (3)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与依存的原因,生物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使得生物必须依靠环境生存,从而形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该食物网中,能利用非生物环境中的简单物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的生物有;食物网中的其它生物都通过食物链获得物质和能量,比如,鹰获得物质和能量可通过多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短的一条;生物制造或获得的有机物最终都要被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其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体内的有机物,二是通过(答一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分解遗体.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生物离不开环境,但不影响环境 B .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C . 生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孤立、互不影响 D . 环境不能制约生物的存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B .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一定比单细胞生物大 C . 心脏只有肌肉组织构成 D . 生物即受环境的影响,也能影响环境
生物不但能适应环境而且能改变。(判断对错)
蚯蚓在黑暗的土壤里生活,使土壤疏松的同时,其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这种现象表明蚯蚓既能适应环境,也能环境。
分析说明

1787年,有一个叫菲力浦的船长,带了一些仙人掌在澳大利亚种植,用以培养胭脂虫,作为生产染料的原料。由于澳大利亚的环境条件非常适合仙人掌的生长,而且没有天敌存在,仙人掌在澳大利亚肆无忌惮地蔓延开来。到1925年,它们演化成了近20个野生品种,占领了大片土地,成为当地一大灾难。后来,人们从仙人掌的原产地引进了吃这种植物的昆虫,这才遏制了它们的横行。

  1. (1) 仙人掌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地区其他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中的因素.
  2. (2) 仙人掌与澳大利亚地区其他植物之间是关系,引进的昆虫与仙人掌之间是关系.
  3. (3) 仙人掌在澳大利亚能迅速曼延,并占领了大片土地,说明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环境影响.一方面生物必须环境,另一方面生物也能环境.
环境能限制生物的生存,适者生存,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判断对错)
你是怎样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  )
A . 毫无关系 B . 相互影响、毫无作用 C . 相互作用、毫无影响 D .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避役的体色能够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这体现了(  )
A . 生物改变环境 B . 生物适应环境 C . 生物依赖环境 D . 环境改变生物
下列叙述能正确描述生物和环境相互关系的是   (     )
A . 生物适应环境 B . 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C . 环境影响生物 D . 包括A,B,C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 B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 . “北雁南飞”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 . “南橘北积”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间题

1787年,有一个飞利浦的船长带了一些仙人掌到澳大利亚种植,由于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仙人掌的生长,而且没有天敌的存在,仙人掌便在澳大利亚快速地蔓延开来,严重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长,成为当地的一大灾难。后来,人们从仙人掌的原产地引进了吃这种植物的昆虫,这才遏制住仙人掌的蔓延。

  1. (1) 仙人掌在澳大利亚能迅速蔓延并占领大片土地,成为当地一大灾难,说明生物能够环境,同时也能环境。
  2. (2) 资料中,昆虫是影响仙人掌生活的因素。
  3. (3) 1787年,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仙人掌的生长,影响仙人掌生存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
    A . 光照 B . 水分 C . 昆虫 D . 空气
  4. (4)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是为了________。
    A . 吸引昆虫传粉 B . 保护自己免受天敌的侵害 C . 适应干旱的环境 D . 以上情况都不是
  5. (5)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鱼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去,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 . 生物影响环境 B . 生物依赖环境    C . 生物适应环境 D .   生物改变环境
芦苇能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在鱼、虾、蟹养殖水域养殖适量的芦苇,可以减少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富集,提高水产品的安全性。这体现了(   )
A .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并改造环境才能生存 B . 生物都能适应环境,并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C . 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不能影响环境 D .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对环境造成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的2019年冬天,叠加2020年年初的澳大利亚超级大火,造成东非10-12月持续的大暴雨。由于这段时间正好是蝗虫幼体破土而出的时节,充分的雨水加上舒适的地面环境,蝗虫成长速度极快,最终酿成2020年1月大蝗灾。从蝗灾爆发的原因可以看出(  )
A . 生物影响环境 B . 环境影响生物 C . 生物适应环境 D . 生物改变环境
2021年入汛以来,锦州市境内发生多轮强降雨过程,造成较重洪涝灾害,使一部分农作物减产。这反映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 . 生物影响环境 B . 环境影响生物 C . 生物适应环境 D . 环境改变生物
1981年5月,我国科学家在陕西洋县发现了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随即拉开朱鹮保护大幕。经过四十年的艰辛保护,目前全球朱鹮数量已达2千多只。图甲表示野生朱鹮自然保护区的部分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图丙表示该生态系中某些生物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 (1) 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进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2. (2) 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判断,图乙中的c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
  3. (3) 图乙中,A,B,C,D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可以表示图甲中的条食物链,其中a表示。如果把a、b、d这三种生物分成两类,一类是a、b,另一类d,分类的依据是
  4. (4) 图丙可以反映出图甲中哪几种生物间的关系            
    A . 鱼类和贝类 B . 鱼类和朱鹮 C . 水草和藻类 D . 贝类和朱鹮
  5. (5)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朱鹮的有效措施,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属于
  6. (6) 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