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区域的发展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某乡政府引导村民发展以当地独特的 “小气候、原生态、农家屋、高山菜”为背景的“农家乐”体闲生态旅游。仅2005年,该乡就已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直接营业额达1000多万元。随着 “农家乐”旅游的开发,原来的“土农民”当起了“小老板",一些外出务工的青年也陆续回乡经营“农家乐”。这不仅带动了村容村貌的改变,而且带动了当地 绿色农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走出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道路。

  1. (1) 该乡政府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的依据是什么?

  2. (2) 该乡发展“农家乐”对当地农民有什么影响?

  3. (3) 该乡发展“农家乐"的经验对其他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有何启示?

  4. (4) 当地“农家乐”红红火火地办了起来,借鉴阿尔卑斯山区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当地居民应该注意些什么?

下列关于南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南非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B . 南非位于非洲北部,印度洋西岸,大西洋东岸 C . 南非主要有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三种气候类型 D . 南非有丰富的陆上动植物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
我们应该怎样去认识一个陌生的区域?

台湾岛地形 ,气候 ,动植物资源 ,农作物品种 。

下列对于南非的发展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南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B . 南非是非洲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C . 采矿业是南非的支柱产业之一 D . 祖鲁族是南非最大的部族
读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如图是两个国家的主体简图

_x0000_i1027

材料二:如今水漫丙市已经是家常便饭,高大建筑物大都不同程度倾斜,运河支流的自净能力难以承载过度商业化导致的污染。

_x0000_i1028

丙城市

  1. (1) 图中甲、乙两国,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都属于国家。甲、乙两国都濒临洋。
  2. (2) 甲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对渔业发展有什么优势?在长期的人与海共存、与渔业共生的过程中,甲逐渐形成了怎样的独特文化?
  3. (3) 乙国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该国的什么方位?分析该国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4. (4) 从材料二中可知丙城市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请以丙所在的城市为鉴,对甲国今后发展提出建议。
2018年4月,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南省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地处热带北缘,有“天然大温室”美称。年平均气温22-27℃,一月均温达17-24℃,年降水量在1000-2600毫米之间。2017年,全省生产总值4462.54亿元。新增高铁308公里、空中航线120条、万吨以上港口泊位4个。

材料二:博鳌亚洲论坛是由25个亚洲国家和澳大利亚发起,于2001年在海南省的博鳌镇正式宣布成立。论坛为政府、企业及专家学者等提供一个共商经济、社会、环境等问题的高层对话平台,海南博鳌为论坛总部的永久所在地。

材料三:阅读两幅地图

  1. (1) 从材料一推断海南的气候类型。
  2. (2) 根据图2说出海南岛河流流向的总体特征,并说明理由。
  3. (3) 综合三则材料,说明海南被中央确立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区域优势。
家住平原、与山为邻、草原人家、干旱宝地等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的场景,给我们生产生活的启示是(    )

①要大力发展现代化工业  ②要积极利用自然条件

③要因地制宜            ④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下列有关南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主要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 B . 境内主要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向东 C . 黄金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 D . 金刚石、铂族金属储量居世界第一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非是“金砖国 家”的重要成员,于2011年4月正式进入金砖国家行列。南非人口约5000万,基础设施良好,开放程度较高,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中国在非洲重要的贸易伙伴。

材料二:《南非略图》。

  1. (1) 请根据教科书中的图《南非的地形》描述南非的地形特征。
  2. (2) 下表为图中A、B两城市的气候统计资料。根据表中信息,判断A、B两地所属的气候类型。

    城市

    平均气温(℃)

    平均降水量(mm)

    1月

    7月

    1月

    7月

    全年

    A

    20.1

    14.7

    1

    5

    37

    B

    24.1

    16.6

    134

    39

    1009

  3. (3) 南非加人“金砖国家”后,吸引外资的能力有所提升。试分析南非吸引外资的主要优势。
下列发展经济的做法,对南非而言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有(   )

①利用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发展稻作生产
②积极推进开荒垦殖,大力发展种植业
③依托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发展旅游业
④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发展海洋运输业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家住平原,与山为邻,傍水而居等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场景,给我们的生活的启示是(    )

①区域环境是没有优劣之分的

②要积极利用自然条件

③要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规律

④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情系黑土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着眼吉林经济发展的战略出发,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吉林省黄金玉米带保护法》,实行严格的法律保护。“玉米碴、玉米面、有机肥、秸秆颗粒……土地是金矿,玉米秸秆更是没有开发出来的摇钱树。”黄金玉米带上,正在崛起一条深加工产业链。从玉米原粮到深加工产品,颗粒饱满的玉米正在被“粗粮细作”,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随着黑土地上现代农业技术、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不断应用,“黄金玉米带”正兴起新的耕作方式,玉米产量更稳、更高,粮食安全更有保障。

  1. (1) 图 8 甲位于我国的(地形区)
  2. (2) 结合图 8、9、10,说明甲区域内可以成为“中国黄金玉米带”的有利自然条件
  3. (3) 根据材料二,分析能够“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手中”的途径。
宁波坐落于甬江河畔,经济发达,产业结构多元,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宁波地形、气温降水图

材料二:宁波城市名片

水稻之乡

宁波市奉化区麦浪农场的水稻以801. 79公斤的亩产,刷新了“连作晚稻百亩方最高产”的“浙江农业之最”纪录。据悉,本次创造高产的杂交水稻品种是甬优水稻育种科研团队精心研发的“甬优1540”

  1. (1) 宁波位于带(温度带),东临洋。
  2. (2)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宁波成为“水稻之乡”的优势条件。
  3. (3) 根据材料一,仿照材料二,为宁波的其他特色产业发展再设计一张城市名片。
原产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物产有(    ) 

①咖啡    ②椰枣    ③油棕    ④甘蔗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撒哈拉以南非洲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的矿产是(    ) 
A . 天然气、煤矿 B . 铜、铝 C . 铁、石油 D . 黄金、金刚石
关于撒哈南以南非洲国家经济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 . 工农业都比较发达 B . 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C . 以出口初级农矿产品为主,进口工业制成品 D . 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
近日,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持续冲突毫无疑问是最受瞩目的热点事件之一,随着俄乌局势的发展,同学们对乌克兰这个国家也愈发了解。根据乌克兰地图、气候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乌克兰地处东欧平原南部,是世界主要黑土分布区之一,黑土面积  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有“欧洲粮仓”的称号。19 世纪中期以后,这里逐步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苏联很多高科技资料和工业基础设施,所以乌克兰工业基础良好,产业  完整,设施技术很到位。

  1. (1) 乌克兰的气候类型是,气候特点为
  2. (2) 描述乌克兰的地理位置。
  3. (3) 乌克兰西部和北部地区与美国中部地区、中国东北地区并称为世界三大商品性玉米产地。结合材料与   所学知识,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分析乌克兰发展玉米生产的有利条件。
宋代是我国古代经济高度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宋代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南   宋初期对南方的大规模全面深度开发,促成南方地区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从此完全取代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地位。

  1. (1) 从材料可以看出,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发生这种变化有哪些原因?(任写 2点即可)
  2. (2) 下面是宋代经济发展表现简表,请将下列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项目

    表现

    农业

    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①,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

    海外贸易

    宋代的②、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3. (3) 宋代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下列有关南非地理位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位于非洲最南端 B . 位于印度洋以西 C . 东、南、西三面被印度洋和大西洋环抱 D . 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