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民族及其分布 知识点题库

有一个民族主要居住在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的高原,喜食糌粑和青稞酒,献“哈达”是他们最常见的礼节。这个民族是    (    )


A . 满族    B . 藏族 C . 维吾尔族 D . 哈尼族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其中,族人口最多;其他个民族统称为

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图中新疆的少数民族,除维吾尔族外,另一个主要的少数民族是族.

  2. (2) 写出图中数字代号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名称.⑤.其中④省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族.

  3. (3) 喜爱演奏马头琴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图中的(填序号).

  4. (4) 为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

    制度.

  5. (5) 除了该地区外,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和地区.

如图人物所代表的民族是(  )

A . 回族 B . 维吾尔族 C . 蒙古族 D . 朝鲜族
下列有关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汉族全部分布在东部 B . 少数民族全部分布在西部 C . 我国民族总的分布趋势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D . 各民族均匀分布
泼水节这个喜庆盛会与之相关的民族是(  )

A . 苗族 B . 朝鲜族 C . 傣族 D . 蒙古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黔东南的西江千户苗寨,依山而建的干栏式民居(见图),牯藏节、苗绣、苗银、苗药等传承近五千年的苗族文化印记深深吸引着游客。但到2007年,苗寨仍无人知晓,寨民人纯收入1700元。在国家扶贫项目资金支持下,当地政府投巨资改善道路等基础设施;出台政策鼓励农民开办农家乐,经营银饰、服装、摄影、民族工艺品等个体摊点;借助媒体营销,推广“民俗游”“乡村游”……2015年,西江人均纯收入超万元。


  1. (1) 从千户苗寨的民居推断,该地气候一般具有哪些特点?

  2. (2) 结合贵州千户苗寨的脱贫之路,说明它蕴含着思品或社会学科的哪些道理。

  3. (3) 针对相关链接中苗寨的变化,给苗寨的可持续发展提一个合理化建议。

    【相关链接】为吸引游客,苗寨请外来商家开店设厂;节日才穿的盛装、节日才有的活动成了每天表演的道具和节目;原有的耕种土地上盖上农家院,农民成了商人;手机、网络、快餐、时尚服饰在寨子里流行……旧的生活方式除了吸引游客时展示外,正离寨民远去。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
A .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B . 大分散,小集中 C . 各民族均匀分布 D . 各民族居住界线清晰
为朝鲜族的是(    )
A . B . C . D .
下列图示中,属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民族风情的是(    )
A . B . C . D .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    )
A . 各民族均匀分布 B . 东部多、西西部少 C .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D . 南方多、北方少
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少数民族是(    )
A . 高山族 B . 藏族 C . 壮族 D . 蒙古族
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A . 西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B . 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C . 华北、东北和华南地区 D . 西南、华南和西北地区
下列省级行政中心全部属于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是: (   )
A . 乌鲁木齐、拉萨、南宁、呼和浩特 B . 太原、银川、呼和浩特、哈尔滨 C . 成都、西宁、南宁、长春 D . 济南、石家庄、郑州、合肥
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下列匹配正确的是(    )
A . 回族——听川剧,看变脸 B . 壮族——过雪顿节,晒大佛 C . 维吾尔族——住吊脚楼 D . 藏族——打林卡,吃糌粑
下列关于我国的人口和民族表述正确的是(    )
A .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 B . 我国黑河——腾冲一线以西人口稠密 C . 我国共有56个少数民族 D . 我国汉族人口遍及全国各地且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那达慕大会是内蒙、甘肃、青海、新疆地区某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每年七、八月水草丰茂、牲畜肥壮、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举行。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等民族传统项目,这个民族是(  ) 
A . 傣族 B . 维吾尔族 C . 满族 D . 蒙古族
各民族具有平等的地位

中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如何,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的地位。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着美好的家园。

读图,回答问题。

  1. (1) 图中①是新疆,该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族,图中③是宁夏,该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族。
  2. (2) 写出图中数字代号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名称。

      ④

  3. (3) 为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