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知识点题库

黄埔军校与以往军校的主要不同点是(     )


A . 共.产.党人任教官       B . 重视军事教育 C . 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D . 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_x0000_i1028       图片_x0020_24

黄埔军校旧址               北伐誓师大会

图片_x0020_25       图片_x0020_26

八路军新四军臂章            中国政府接受侵华日军投降

  1. (1) 根据4幅图片提供的信息(即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要史实),请你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2. (2) 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分析该主题(史实)在20世纪前期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3. (3) 在后两幅图片所反应的战争中,侵略者犯下了反人类的滔天罪行,请用史实加以证明。
《经典人文地理》介绍蒋介石时称,“他崛起于乱世,居于历史前台却终与伟大擦肩而过,……”以下史实可以佐证他“终与伟大擦肩而过”是(    )

①北伐战争期间,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②七七事变后,进行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抗日战争中,由坚决抗日转变为消极抗日,积极防共

④抗战胜利后,为实现一党专政、独裁统治,积极发动内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湖州有位长兴籍的革命先烈——钱一飞。民国16年,他因秘密印刷“打倒新军阀蒋介石”的传单,被人告发,随后被逮捕枪杀。他的遭遇表明当时中国(    )
A . 革命党人频频发动起义 B .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C . 赢得了中华民族的解放 D . 军阀割据混战不断
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搭配正确的有(   )

①中共一大——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北伐战争——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

③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军阀绝种,便要打败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要打败帝国主义,就必须废除中外一切不平等的条约。

——摘自《孙中山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材料二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讲话:“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 。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不分南北,年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 (1) 据材料一,孙中山认为当时革命的具体任务是什么?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国共两党为实现这一任务取得了哪些成就?
  2. (2) 根据材料二,蒋介石的讲话是在什么形势下发出的?这一讲话之后不久,国共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通过国共关系的探讨,你得出了什么启示?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7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的情形有(    )

①人们出行乘火车

②报纸上刊登北伐战争的消息

③有人在阅读《新青年》

④青年学生热议巴黎和会的情况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基本一致的是:(    )
A . 革命任务 B . 指导思想 C . 领导阶级 D . 革命结果
口号、民谣、诗词等往往有着明显的时代气息,具有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民谣、  诗词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②“振兴中华”

③“打到列强,除军阀”                   ④“路存与存,路亡与亡”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④③① C . ③②①④ D . ②④①③
脍炙人口的口号、诗词等往往有着明显的时代气息,具有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诗词等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路存与存、路亡与亡                  ②“打倒军阀、打倒列强”

③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④“还我青岛、誓死力争”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④②① C . ①④②③ D . ④②③①
【民主革命  前仆后继】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一摘自习.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国共两党经历了两度分合,历史证明两党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材料三: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当因国共内战从1949年分裂至今。今天有些台独势力妄图分裂台湾是绝对不会成功的。

  1. (1) 根据资料一,说说孙中山为什么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2. (2)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次合作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这两次合作分别取得了哪些胜利成果?
  3. (3) 结合材料三,解决台湾问题可以汲取什么有益的经验?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的“救国救民的事业”是(    )
A . 五四运动 B . 北伐战争 C . 抗日战争 D . 解放战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复兴之路》

材料二:“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

—---朱德《辛亥革命杂咏》

材料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之演变

  1. (1) 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一中的“三个兔子”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老兔子”怎样的办学理念让北大成名?该运动对中国社会有何深远影响?
  2. (2) 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怎样的历史任务?
  3. (3) 国共两次合作分别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两次分裂都使共.产.党变得更加自信和强大。请说出第一次分裂期间我们党的最大收获。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诗词等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诗词等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②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 ④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

A . ③④①② B . ③④②① C . ②④③① D . ②③④①
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迅速由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如果为鼓舞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谱写一首军歌,你认为最合适的歌词是(    )
A .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B .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C . 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 D . 打倒列强,除军阀
下列中国历史上的事件中不具备的思想解放意义的是:(   )
A . 辛亥革命 B . 五四运动 C . 北伐战争 D . 新文化运动
下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按“东南西北”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中国同盟会成立   ②国民党一大召开   ③长征会宁会师   ④袁世凯就任大总统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①③②④
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1923- 1926年的频度高于前两段时期,其原因是(    )

起止时间

1915-1918

1919-1922

1923-1926

文章篇数

770

631

128

“革命”

0.78%

2.45%

25.14%

A . 邹容的《革命军》风行海内外 B . 埃及和印度民族革命的影响 C . 三民主义思想在日益深入人心 D .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推动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个政党的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收集 问题
【新生】 “这里”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习.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赶赴“这里”为的是在历史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⑴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这里”指的是哪些地方?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理由。
【抉择】
图一  八七会议会址           图二  遵义会议会址
​  
⑵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的危机,从实际出发做出了正确的“抉择”。根据图片反映的事件,说说中国共.产.党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抉择?
【曙光】
图三中共代表赴重庆谈判  图四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⑶请任选图三、四中的一张图片,从人心向背的角度解读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的原因
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国共两党各显风流,书写了那个时代最厚重的历史篇章。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兄弟连心建军校】

“诸君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的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材料二:【兄弟齐心共抗日】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材料一中创立的学校指什么学校?这次革命建立的是什么统一战线?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民族“民族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表现。并分别例举出国共两党英勇抗日的史实及其影响
  3. (3) 根据上述两个材料,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