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知识点题库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述的是解放战争中哪一著名战役()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渡江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当毛.泽东得知一场战役的胜利消息时,欣然提笔写下了“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长江。……”的诗句。这场战役是( )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渡江战役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诗词等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诗词等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①③② C . ④②③① D . ③②①④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 。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上上签”。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

A . “天意”注定了蒋介石必然会失败 B . 毛.泽东因抽到了“上上签”所以最终取得了胜利 C . 蒋介石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根本原因 D . 该事情后美国放弃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摘自周恩来讲话(1927年)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城市—农村—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材料四: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而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也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长的撤退……

  1. (1) 请分别指出材料一中①②③④四处序号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实。
  2. (2) 材料二中的起义指什么起义?这次起义有什么意义?
  3. (3) 从材料三得知,中国共.产.党走出一条“城市—农村—城市”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从“城市-农村”,再从“农村—城市”分别与什么事件有关?
  4. (4) 材料四所说的“行军”是指什么?“行军”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穿越历史沧桑巨变,回望90多年前那段苦难和辉煌。

材料一: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巍峨的遵义城,屹立在乌江边。毛.泽东,伟大的领袖,英明的舵手,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把敌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 (1) 材料一中的“继续战斗”是指哪一历史事件?简述该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2. (2) 据材料二和所学历史知识,说明“拨正船头,胜利向前”是指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中的图片和文字,概述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的?
某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    )

A .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 . 1936年,日本在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C . 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 D . 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
下列是在某场战争中牺牲的部分革命烈士名录(括号内为烈士生卒年)。这场战争最有可能是(    )

陈观松(1924-1948)  赖监桥(1923-1949)  李佛林(1920-1947)

A . 北伐战争 B . 抗日战争 C . 红军长征 D . 解放战争
下面的一组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抗日救亡的历程 B . 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D . 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这是党的历史上又一次重大的会。据此回答小题。
  1. (1) 这次会议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实现了怎样的转移(    )
    A . 由乡村到城市 B . 由城市到农村 C . 由沿海到陆地 D . 由内陆到沿海
  2. (2) 这次会议提出党的总任务是(    )
    A . 尽快夺取全国胜利 B . 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 C . 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 D .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②渡江战役         ③三大战役      ④政治协商会议 

A . ①②④③ B . ②③①④ C . ③④②① D . ④③①②
“共.产.党从东北地区突然发起猛攻,攻克了华北各大城市,到1949年4月时,他们已在横渡长江……”材料中涉及到的人民解放军的重大军事行动依次层(    )
A . 辽沈战役、泡海战役,平律战役 B . 淮海战役,辽沈战役,渡江战役 C . 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D . 辽沈战役,平律战役,渡江战役
1949年4月,解放军将领周克玉写了一首诗:“千帆竞渡断浪飞,万炮齐放敌垒摧.杨子江头雷霆夜,铁军雄师显神威…”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一战役的场景?(    )
A . 辽沈战役 B . 平津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4日,中共南京地委指示:《中央日报》不再姓“中央”而姓“解放”,正式改名《解放新闻》。《解放新闻》名称的由来,见证了哪一历史事件(    )
A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 . 三大战役的胜利 C . 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 D . 北平和平解放
据资料统计: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共有96万人参军,此外还有民兵71万人,承担过运输等任务的民工超过1000万人次。这说明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是(    )
A . 解放军战略战术正确 B . 人民群众的支持 C . 解放军作战英勇 D . 国民党军队士气低下
【图说历史,归纳主题】老师出示了下面一组图片,仿佛把同学们带到那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请你依据图片归纳一个主题(    )

_x0000_i1036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B . 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历程 C . 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 D . 抗日战争时期的奋斗历程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建立太平天国政权
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④
下图所示的“进军”(   )

A .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B . 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地区 C .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D . 为经济建设赢得了稳定的和平环境
回顾重要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事件,更懂得和平与胜利的来之不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走近重要人物]

材料一:

愿所有的人从这张照片上能够理解和体会,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们的国家处在十字路口。我们的党和毛.泽东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上边漫画《磨好刀再杀》的背景: 1946 年夏,国内的形势正发生新的变化,在“和平方案”的背后,蒋介石的行径激怒了有良知的中国人。1947年初,这幅漫画发表后,在报纸上,在街头,甚至在路边的电线杆上,人们都能看到它。

  1. (1) 材料一中“我们的国家处在十字路口”是指什么?根据材料,说说图一中人物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 (2) 材料一中“蒋介石的行径激怒了有良知的中国人”是指什么?
  3. (3) A.  B.  C.
  4. (4) 三大战役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联系图四,分析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
  5. (5) 结合材料运用相关史实对材料三加以说明。
“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民谣最能够说明解放战争(  ) 
A . 爆发的原因 B . 战斗的进程 C . 胜利的原因 D . 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