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 知识点题库

有人说“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下列历史事件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 . 英法争夺殖民霸权 B . 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军事同盟 C . 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军备竞赛 D . 一战期间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
下列各项所示的历史事件,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 . 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 B . 巴黎和会——五四运动 C . 雅尔塔会议——诺曼底登陆 D . 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
某小组对20世纪的相关历史进行了探究。回答小题。

  1. (1) 参阅了“一战”、“二战”的相关资料,他们发现,两次世界大战具有以下共同点(    )

    ①根本原因相同,都是由帝国主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

    ②影响相同:都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③性质相同: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④参战国相同: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 D . ②③
  2. (2)

    他们还观看了以下影视作品和军事纪录片,这四部作品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井冈山》

    ② 《南昌起义》

    ③ 《长征》

    ④ 《解放南京》

    A . ②①③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④①③②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人们在阿尔卑斯山的溶冰中发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丧生的约80名士兵的遗体。大约过了1个世纪,掩埋在冰雪中的士兵方才重见天日。下列关于一战正确的有(    )

①起止时间为1914--1918年           ②协约国为正义方

③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凡尔登战役    ④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外交大臣皮洛夫

  1. (1) 此图左右两人各代表哪个国家?

  2. (2) 这个外交大臣发言的背景是什么?

  3. (3) 结合皮洛夫的话,分析漫画反映的两国关系是怎样的?后果如何?

比较有助于启迪历史思维。下列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两次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 . 一战中用了新型武器坦克,二战中用了原子弹 C . 两次世界大战中国都是参战国,且都是战胜国 D . 两次大战都警示人们要珍惜和平,不要发展军事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与中国总体都是合作关系。
20世纪上半期短短50年内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痛定思痛,我们必须牢记战争教训。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两次世界大战”的知识梳理

两次世界大战知识卡片

历史背景: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导火线和序幕:②萨拉热窝事件;③德军突袭波兰

主要会议及战役:④波茨坦会议;⑤马恩河战役

结果及战后格局:⑥凡尔赛体系;⑦英法被削弱

材料二:“两次世界大战”的军事集团概况

百年前的一场世界战争,“令全欧洲的希望之光消失了。这是欧洲一场野蛮兄弟的杀戮,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对一战的评价

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国家相继建立法西斯政权,并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把称霸的触角伸向世界各个角落。为进一步扩大战争,1940年9月,德、意、日在柏林缔结《三国同盟条约》。

材料三:“两次世界大战”战争情况统计

两次大战

持续时间

卷入战争国家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一战

4年多

30多个国家

3000多万人

3000多亿美元

二战

6年多

61个国家

5000多万人

50000多亿美元

  1. (1) 对号入座

    与一战相关的:

    与二战相关的:

  2. (2) 图一的两组数字组合分别对应哪两大军事集团?图二的签字仪式标志着什么?
  3. (3) 结合图片和文字,请你比较两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异同?
  4. (4) 材料三中的表格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这和材料三的图片有什么关联?从中能获得什么启示?
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里的“火星”是指(    )
A . 巴黎和会召开 B . 《凡尔赛条约》签订 C . 萨拉热窝事件 D . 俄国十月革命
下列历史事件中,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的战役有(    )

①马恩河战役       ②不列颠空战      ③斯大林格勒战役     ④凡尔登战役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③④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

项目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1870年工业产量世界排名

1

3

4

2

1913年工业产量世界排名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世界排名

1

4

2

5

【材料二】

    二战前夕,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不满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

【材料三】1942年,美国提供1800 架飞机、1700 辆坦克准备用于中、缅、印战区;英国在北非战场与德、意作战;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顽强地阻击着德军的进攻;中国组织赴缅远征军对日作战……这是战时“命运共同体”的一致行动。

【材料四】

大战名称 参战国 交战双方 伤亡人数 直接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 30多个 同盟国与协约国 3000万 1805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60多个 轴心国与反法西斯同盟 1.9亿 40000亿美元
  1.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 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根源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三,归纳说明二战最终取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3) 结合表格,比较两次世界大战异同,请任选两个角度加以说明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数据的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第一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

持续时间

参与国家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4年多

30多个

3000多万

3000多亿美元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③我们要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914年9月,在西线战场上发生了战役,德军直逼巴黎,后被迫后撤,西线陷入僵局。1916年初的战役,德法双方伤亡70多万人,残酷异常,被称为“”。
“博物馆的外墙保留了历史的原貌,满目疮痍,墙面脱落,还留有弹孔……然而,这里陈列的却是该地点燃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索的物件。”上述材料中的“博物馆”位于( )           
A . 萨拉热窝 B . 巴黎 C . 来克星顿 D . 凡尔登
1916年2月21日,德军集中前线所有大炮,发射各类炮弹两万余发,并使用了烧夷弹和毒瓦斯,造成了寸草不生的“死亡带”,法军死守,一直持续到12月,双方伤亡人数共70多万,德军战败。此战役是( )           
A . 萨拉托加战役 B . 约克镇战役 C . 凡尔登战役 D . 滑铁卢战役
“见风使舵”比喻跟着情势和利益转向。结合一战爆发前后的历史,你认为哪一国家的举动最符合这个成语的含义:( )
A . 法国 B . 德国 C . 英国 D . 意大利
 1914年6月28日,发生在(地点)的费迪南大公夫妇被刺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右图是发表于 1939年4月 的一幅由英国人创作的漫画《德国永远不会被包围》。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是 (   ) 

 

A .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全面爆发 B . 坚信英国一定能够战胜希特勒 C . 德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昭然若揭 D . 德国必将取得世界大战的胜利
一首国歌,再现民族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听到战场上的呼喊声,可怕的敌人在咆哮:他们闯入到我们中间,杀戮我们的妻儿、亲人。公民们,武装起来!公民们,严阵以待,前进!前进!”

——《 马赛曲》(法国国歌,1792年创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广泛传唱)

材料二:“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中华民国国歌》(1912-1915年的国歌)

材料三:“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年代)

  1. (1) 列举一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公民与“闯入到我们中间”的敌人进行的重大战役,并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2. (2) 为实现“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革命党人和民国政府分别做了怎样的努力?
  3. (3)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首国歌废止时期中国的社会状况。
  4. (4) 根据材料三中的歌词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战争是残酷的,人类历史上有两次世界规模的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伤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图1:巴黎和会“三巨头”图2: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材料二: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但是公约标榜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只是做表面文章。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 (1) 新闻图片是了解历史的第一手史料。图1、图2能分别帮助我们了解哪两次战争。并结合所学,写出这两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以及战争性质。
  2.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该“公约”是哪场会议中签订的?指出该“公约”的签署对中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