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知识点题库

苏联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改革主要针对(     )

A .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 . 苏共党内派系斗争 C . 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矛盾     D . 经济停滞的状况
赫鲁晓夫在改革中,对哪个行业的改革倾注了大量心血(     )


A . 工业       B . 农业       C . 商业      D . 服务业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这说明(     )


A .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B . 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具有优越性 C . 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 . 社会主义道路只适合中国
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君道》

材料三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材料四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拔款给贫困者以社会违法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材料五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材料六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撞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8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依据材料一、二归纳中国古代明君贤人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2)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材料三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主要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如何确立福利制度?这种制度有何作用?

(4)依据材料五归纳出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后果。

(5)指出材料六中所说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结合说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原因。

(6)综上,谈谈古今中外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下列苏联领导人中,先后把经济和政治作为改革重点,并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的是(  )       

A . 斯大林 B . 赫鲁晓夫 C . 勃列日涅夫 D . 戈尔巴乔夫
下列各项中,最符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初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历史特点的是( )       
A .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 . 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C .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D .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东欧剧变只是执政党发生了变更,社会制度并没有变化。(     )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不能全盘照搬别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否则的话不仅会水土不服,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节选自2014年国家主席习.平在欧洲学院的讲话

材料二:

材料三:2014年,中国的历史兴衰感和在现实国际力量格局中的位次都焕然一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军费大国,并且已是经济增长和技术改造都最快的世界主要国家。   —— 摘自《环球时报》

材料四:近20来尤其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后,中国人普遍感受到中国所受到的国际压力有增无减。近年来新一轮“中国威胁论”也来势汹汹,且逐强渐猛,这是帝国主义企图制造反对中国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新“冷战”。   

  1. (1) 据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主要因为照搬他国模式而给本国带来了灾难性后果的是指什么事件?这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带来了哪些启示?   
  2. (2)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这主要得益于我们正在走的什么道路?   
  3. (3) 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什么关系?材料三中中国现实国际力量格局的位次焕然一新主要取决于什么?中国这个位次的变化对世界格局有什么影响?   
  4. (4) 据材料四,对新一轮“中国威胁论”以及新“冷战”的不利局面,中国应如何应对?   
东欧剧变以后, 一分为五, 一分为二, 与 合并,实现了统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份

1920-1921

1921-1922

1922-1923

1923-1924

平均税款(卢布)

10.30

6.11

3.98

3.06

--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   

  1. (1) 根据材料,指出1920-1924年苏俄(联)农民平均税款的变化.   
  2.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世界格局演变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有(    )

史实

推论

1919年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1921年-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等条约

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1949年北约建立、1955年华约建立

标志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对峙局面的形成

1991年苏联解体

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的格局正式形成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以下关于二战前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四种演变趋势,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发展 B . 和平制度→两极格局→美国独霸世界→“一超多强”局面 C . 两极格局→欧洲、日本、美国“三足鼎立”→“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发展 D . 西欧、日本、美国“三足鼎立”→两极格局→美国独霸世界→“一超多强”局面
与“冷战”结束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 北约组织的建立 D . 苏联解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些事件(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在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

材料二: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欧剧变的原因。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
  2. (2)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3. (3) “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中的苏联“死了”是在哪一年?请你列出“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的历史依据。
  4. (4) 有人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失败”,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答《世界知识》记者问时的发言

  1. (1) 图1中主人公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对苏联产生了什么影响?
  2. (2) 图2是东欧剧变中哪个国家大分裂的表现?由表及里判断,这只是一场分裂吗?
  3. (3)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东欧剧变的原因。
  4. (4) 应如何看待东欧剧变和苏联的失败?对我们有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