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的行程 知识点题库

图书漂流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任其漂流,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漂流书香。图书漂流(      )


A . 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 B . 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 . 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D . 能够最大限度地跨越时空的局限,传播文化
下列是有关“知识就是力量”的讨论,你认为观点比较全面的是(      )


A . 书本知识是真正的力量,因为书本知识是提炼出来的精华,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B . 生活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知识,因为这种知识在实践中最有用 C . 书本知识只有用于生活实践,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才是最伟大的力量 D . 一定要多学书本知识,否则就无法胜任现代社会的任何工作
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到“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转变过程中,起重大作用的传媒是(      )

A . 广播       B . 电话 C . 报纸 D . 电脑
“没有广播,就没有希特勒;没有电视,就没有肯尼迪。”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 因为有了广播,才有了希特勒 B . 肯尼迪离开了电视就无法生活 C . 广播、电视成为人们联系社会的重要纽带 D . 广播、电视带来了战争和灾难
关于新闻报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对于同一事件的描述,不同媒体之间可能有出入 B . 对于同一事件的评价,不同媒体之间可能有出入 C . 既然是新闻报道,肯定都是真实可信的 D . 面对新闻报道,我们要锻炼去伪存真的本领
据调查显示,当前青少年中有读报习惯的所占的比例并不高。以下关于报纸的看法,错误的是(    )

A . 互联网可以取代报纸 B . 报纸在社会上仍然有巨大的影响力 C . 可以反复阅读,容易保存 D . 通过互联网可以浏览报纸和电视这两种媒体的信息
中国的印刷术从“铅与火”时代进入“光与电”时代的标志是(    )

A .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B . 活字印刷术的产生 C . 铅字印刷术的产生 D .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成功
在学习了文化传播的相关内容之后,七年级(8)班的同学就文化传播展开了讨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小明:文化传播仅仅是通过我们学校的各门课程进行的 B . 小翔:只要有交往,人们总存自觉不自觉地参与传播活动 C . 小力:文化传播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D . 小翠:文化传播有一些基本的途径,如商贸活动、旅游、学校教育等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传媒的发展也不例外。以下关于传媒发展阶段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 手势——印刷——符号——电子——网络 B . 动作——书刊——电子——印刷——网络 C . 语言——文字——印刷——电子——网络 D . 符号——文字——印刷——网络——电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20年代末,当无线电广播刚刚出现时,曾有人对印刷业的前途忧心忡忡,预言报纸将因此寿终正寝。当集图像与声音为一体的电视出现时,又有人以更悲观的论调提出:电视是报纸的真正掘墓者。但是,现实的发展并没有应验这些人的预言。报纸由少到多不断扩大,不但没有消亡,并且仍然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

  1. (1) 广播、电视相对于报纸,有哪些优点?

  2. (2) 随着广播、电视的出现,报纸并没有因之而消亡。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报纸会寿终正寝吗?  为什么?

  3. (3) 新技术、新媒体的出现,对传媒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下列属于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有    (    )

  ①烽火狼烟②晨钟暮鼓  ③驿寄梅花  ④鸿雁传书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③④
截至2015年9月,全球已开办了495所孔子学院和1 000个孔子课堂。此外,各个国家的2 500余所大学和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这种文化传播方式是    (    )  

A . 商业贸易 B . 人口迁徙 C . 教育活动 D . 大众传媒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开展以来,大学生们给内陆偏远地区送去了知识和技术,为这些地区脱贫致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种“文化下乡”作为一种文化活动,主要是文化(    )的过程。

A . 生产 B . 传播 C . 积累 D . 交流
下列关于文化传播的论述,正确的有    (    )

  ①所有交往过程,都可以视为文化传播的过程

  ②文化传播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③外出旅游也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

  ④文化只能依靠学校教育进行传播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开展以来给内陆偏远地区送去了知识和技术,为这些地区脱贫致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种文化下乡作为一种文化活动,主要是文化______的过程。(    )
A . 生产 B . 传播 C . 积累 D . 交流
正是由于人类有了语言能力,创造了文字媒体,才催生了文学艺术,使得前人为我们留下了唐诗、宋词、元曲等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这说明(    )
A . 传媒引领社会风气 B . 传媒影响社会舆论 C . 传媒促使人们走向富足的生活 D . 传媒促使人们追求精神生活
庚子开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国大地,为确保学生“停课不停学”,浙江省各中小学校纷纷推出“空中课堂”,改线下上课为线上上课。据此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 (1) 上述材料中采用的纪年方法是(    )
    A . 公元纪年法 B . 年号纪年法 C . 干支纪年法 D . 帝号纪年法
  2. (2) “空中课堂”的开展,主要得益于哪些大众传媒(    )

    ①报刊   ②互联网    ③杂志    ④电视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小张同学为了撰写家乡的地理报告,通过百度搜索和实地观察收集了一些素材,请根据小张同学的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浦江位于浙江中部,地理坐标:北纬29°21'--29°41',东经 119°42'-120°07'之间。浦江有“文化之邦”“书画之乡”之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距今万年的“上山文化”遗址、“儒学治家”的典范“江南第一家”;浦江有“中国水晶之都”“中国挂锁之城”之誉……浦江还是远近闻名的“毓秀之区”“灵岩古庄园”“休闲之地”等。

资料来源:http://www.pj.gov.cn

材料二:下图是小张拍的家乡的照片:

  1. (1) 小张是通过哪种大众传媒收集到材料一的?该媒体的独特优势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一,浦江位于(填低纬度、中纬度或高纬度);从地理分区看,位于我国的(北方或南方)
  3. (3) 从上述材料看,小张同学采用了哪些社会调查方法?他收集到的资料中,哪些资料价值高,为什么?
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众多传媒促成了这一转变,其中影响最为直接的是(    )
A . 广播 B . 报纸 C . 电话 D . 电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蒙同学开展“文明探源”的研究性学习。他查阅了《百科全书》《绍兴县志》等文献,了解到亚洲的大河流城曾孕育出古老的亚洲文明,长江三角洲南翼钱塘江流域的绍兴先民创造出了璀璨的古越文明。小蒙走访了当地一些长辈,听他们讲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故事。在绍兴文明网站小蒙看到了“传承大禹精神”的专题介绍,他还收集到绍兴的图表(见右表)。

  1. (1) 亚洲曾因水而兴。请举出被列入“世界四大古文明”的亚洲文明一个,并写出其发祥的大河流域名称。
  2. (2) 绍兴曾为水而忧。请结合右上图表,解释历史上绍兴容易发生水灾的自然原因。
  3. (3) 抚古思今鉴未来。材料中小蒙运用了哪些社会调查方法?大禹治水从传说到网络传播的变化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