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 知识点题库

下列能体现“西学东渐”这一文化交流特征的著作是

A . 《孙子兵法》 B . 《坤典万国全图》 C . 《大唐西域记》 D . 《马可波罗行纪》
下列有关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 . 玄奘西行引发了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 B . 鉴真东渡将元朝的佛教、医学等传到日本 C .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D .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的经济交流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路线东起中国西安,经过兰州、乌鲁木齐,西出霍尔果斯,经中亚到土耳其,然后经俄罗斯到达欧洲,结合地理知识,判断它是一条横穿了      和欧洲广大地区的路线。(    )

①东亚        ②西亚          ③中亚            ④南亚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根据下面年代尺,回答小题。

  1. (1) 下列描述的史实,与年代尺中①时期相符的是(    )
    A . 该政权的都城在盛京,后迁都至北京 B . 该朝代统治者为控制思想实行八股取士 C . 该政权被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 D . 该时期艺术方面出现了新剧种——京剧
  2. (2) 关于上面年代尺中②时期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鼓励海外贸易,专设对外贸易机构——广州十三行 B . 初期施行强迫沿海居民内迁等措施激化了社会矛盾 C . 和元朝一样,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政权 D . 统治者为控制思想大兴文字狱,造成了社会的恐慌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同源,有过友好交往,也有过战争厮杀。作为21世纪的大国,面向未来,中日关系将往何处去?

材料一:隋唐时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次高潮,两国人民谱写了极其壮丽的篇章。

——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1873年,同治皇帝接受外国公使觐见那一回,主持仪式的大臣,把品级较高的日本外务大臣副岛种臣的班次排到了品级较低的英、法、俄、德、美公使的后面,以寓区别对待之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1898年,光绪皇帝在会晤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时表示:“贵国维新以来之政治,为各国所称许。”并希望伊藤博文能向中国详细介绍“变法之顺序、方法等事”。

——摘编自邓嗣禹、费正清《中国对西方的反应》

材料四:大陆政策是近代日本对亚洲大陆的长期侵略政策。其基本内容是,首先侵占朝鲜,然后侵占中国东北,进而扩展到整个中国,获得在东亚的霸权。

——摘编自宋志勇、田庆立《日本近现代对华关系史》

材料五:1945年日本战败,抗日战争结束;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进入21世纪,中日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1. (1) 列举一例该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
  2. (2) 材料表明清朝统治者对日本的态度有何变化?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 (3) 大陆政策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日关系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试举一例。
  4. (4) 结合材料一至材料五,运用所学知识论证中日两国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性。(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表述严谨。)
日本的文化中存在着大量的中国元素,包括豆腐这一家常小菜。据日本《大唐和上东征传》一书记载,豆腐是由一名唐玄宗时期的盲人高僧东渡日本传法时带过去的,所以日本的豆腐匠人都将这位高僧奉为日本“豆腐师祖”。这位高僧是(  )
A . 达摩 B . 玄奘 C . 鉴真 D . 郑和
东学西渐是一个和西学东渐相互补充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东学西渐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十分深远的影响。这一过程中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是(    )

①魏源于1852年写成《海国图志》50卷

②马可·波罗来华

③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

④14世纪末造纸术传入法国

A . ①④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如果开展以“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响”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下列与此主题相符合的史实有(   )

①马可·波罗游历东方②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③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④郑和下西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朝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最盛时期之一。汉使到达了大完、大月氏、安息等多国,唐王朝也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在此期间,中国接受了许多西方文明要素,如音乐舞蹈、穿戴服饰等;同时,中国也向西方世界提供了丝绸、瓷器等。——改编自《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

  1. (1) 右图中的路线①②分别反映了唐朝对外交流中的什么历史事件?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它们的相同点。
  2. (2) 为了开辟和保障左图的路线,西汉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3. (3) 根据材料概括汉唐时期对外交流的特点。请以丝绸之路为例,结合材料分析中外交流带来的影响。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有了纲领性文件。文件指出,新疆、福建应发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建设成“一带一路”核心区。(图5,图6)

  1. (1) 例举在中国古代为开辟陆上丝绸之路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
  2. (2) 根据图5,图6说说新疆、福建成为“一路一带”核心区分别是什么原因。
  3. (3) 从基本国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说说我国为何要推进“一路一带”建设?
中非友谊,源远流长。下列史实能见证中非友好往来的是(   )
A . 郑和下西洋 B . 玄奘西行 C . 鉴真东渡 D . 马可·波罗来华
人类文明经历了从分散到整体,从区域到全球的过程,人类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中,推动世界文明向新的高度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分散的文明】

【文明的链接】

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安息帝国和汉帝国一起,连城了一条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海、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从而使各帝国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影响。……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人类社会的发展才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文明的碰撞】

18世纪中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 (1) 图中A、B两地的早期文明成就分别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文明的链接】材料所述的史实分别是指什么?它们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共同作用?
  3. (3) 请结合19世纪末中国相关史实,佐证【文明的碰撞】材料中的观点。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下图是某著作的局部,它反映了(   )

A . 西方宗教在中国的传播 B . 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 C . 明末出现西学东渐现象 D . 欧洲出现东学西渐现象
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的巨大作用。根据材料回答: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

材料二 当日伴着新兴的大一统帝国而生的客观形势之下,有开辟这一条沟通南北的运河之必要,……运河之于唐宋帝国,着实象动脉之于身体那样,它的畅通与滞塞,往往都足以影响到国运的兴隆和衰替。

——全汉升《唐宋帝国与运河》

材料三 《辞海》释:漕运者,水道运粮也。它是指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元代漕运河运、海运并举,而以海路为主。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年)明朝规定漕运全部经由内河,停止海运,漕运全由运河承担。清代嘉庆道光年间,黄河占道,运河淤塞,朝廷存在河运海运之争,但还是河运一派占优势。明清漕运有州县“收米一石止作七八斗” ,“每办一漕,额多之州县官立可富有数十万之巨资”, “吞艘行数千里之运河,过浅过闸有费,督运催攒有费,淮安通坝验米有费,丁不得不转索之官,官不得不取赢于民”,“每漕一石抵都,常二三倍于东南之市价”。

——根据《运河史话》资料整理

  1. (1) 根据材料1说说元朝大运河与隋朝大运河相比在航道上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航道上发生变化的原因。
  2. (2) 材料二中所指的新兴帝国的开创者是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能够保证大运河畅通的历史条件。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元明清三代统治者对漕运上采取不同政策的原因,并说说明清统治者在漕运上采取的措施对明清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传承文明获得启迪】

2019年8月,习总书记对敦煌莫高窟进行了考察,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让我们用历史的眼光回顾敦煌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看图说史

材料二:史料析史

文物介绍

《各国王子听法图》(盛唐)敦煌莫高窟第194窟壁画

图中绘有各族邦长、王子与代表人物,他们来自西域、东南亚、中亚等地,代表着亚洲各被佛教信众。

材料三:历史传承

中华文明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广阔胸襟,不断吸收借鉴域外优秀文明成果,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敦理文化和丝路精神。

——习.平《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

  1. (1) 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对外交流中的哪一历史事件?据图分析敦煌文化形成的原因。
  2. (2) 按照史料价值分类,材料二属于哪种类型?该史料反映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
  3. (3) 上述一则材料体现了敦煌文化具有怎样的特色?我们该如何传承这一文化?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两国的关系一向是错综复杂,让我们从中学会反思历史,展望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日文化交流有过一次高潮,两国人民谱写了极其壮丽的篇章。

材料二:1873年,同治皇帝接受外国公使觐见,主持仪式的大臣,把品级较高的日本外务大臣的班次排到了品级较低的英、法、俄、德、美公使的后。……1898年,光绪皇帝在会晤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时表示:?贵国维新以来之政治,为各国所称许。”并希望他能向中国详细介绍?变法之顺序、方法等事”。

材料三:1945年日本战败,抗日战争结束;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进入21世纪,中日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2012年,日本宣布钓鱼岛?国有化”。此举引发中国国内大规模抗议活动。日本右翼分子编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多次篡改历史,企图抹煞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的罪行。

中日双方经贸关系密切,1980年双边贸易总额为92亿美元,三十年的2010年达到2977.7亿美元。

在中日关系趋冷的2014年,双边贸易总额仍保持在3000亿美元以上。

2015年4月以来,习.平主席多次强调,?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希望日本同中国一道沿着和平发展的道路走下去。

2020年,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日本向中国捐赠大量医疗物资。中国投桃报李,在本国疫情逐渐稳定之后,也向暴发疫情的日本伸出援助之手。

  1. (1) 根据图,说出此诗句的相关典故。
  2. (2) 材料表明清朝统治者对日本的态度有何变化?根据相关史实说明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 (3) 综合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认证中日两国友好关系之必要性。
中医学历史记录在册。历史学家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中写道:“从唐代以来,中国和阿拉伯之间的交通贸易日益频繁,外国的香药如乳香、龙脑、蔷薇水等都先后传入中国;宋仁宗初年,医官王惟一设计用铜铸成人体模型……”材料表明,中医学得到发展的有利因素有(    )

①中外交流频繁    ②政府重视中医药学

③印刷术的进步    ④医学家的推陈出新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南非前总统姆贝基曾说:“15世纪中国船队到访非洲港口所带来的是互惠互利的合作,而不是随着欧洲人而来……毁灭与绝望”,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元代积极发展“海上丝绸之路”

②郑和下西洋发展和平外交

③工业革命对非洲原有经济的冲击

④新航路开辟带来黑奴贸易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相符合的是(    )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鉴真东渡日本    ④马可·波罗来华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中西互动,演绎文明精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透过西方看东方】从 15 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起,欧洲人开始拓展他们已知世界的前沿。„„他们意识到:不仅东方——中国、日本和盛产香料的岛国的财富可以通过西向航行而得到,而且其间的距离也可以被测算出来。

    ——摘编自玛格丽特·L·金《欧洲文艺复兴》

    指出 15 世纪末期欧洲最早“拓展他们已知世界的前沿”的两个国家,并列举 15 世纪前期中国的一次航海壮举。
  2. (2) 【透过地理读历史】“茶”的两大发音系统在亚、非、欧三大洲分布示意图及注释

    “茶”不同发音系统的形成与茶叶贸易路线有密切关系。根据示意图及注释,结合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路 , 分析“茶”不同发音系统形成的历史原因。
  3. (3) 【透过现象究本质】世界文明的交响乐曲中,不同文明的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旋律。(请把最合适的词填在横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