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 知识点题库

2017年3月12日,是孙先生逝世92周年纪念日,某校历史人物研究社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问 题

资料一:1912年,孙先生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①孙先生所说的“创举”指什么?


资料二:1938年,毛.泽东撰拟挽联纪念孙先生逝世13周年暨追悼抗日阵亡将士:

国共合作的基础为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

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

②结合史实,总结孙先生的国民革命“经验”。挽联中的“和平阵线”在我国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资料三: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先生诞辰90周年时指出:“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

③“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任务是什么?

④通过三则资料的学习,请你归纳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

捉蒋——英雄壮举;放蒋——大局为重;送蒋——情真意切。与此评价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 彭德怀 B . 周恩来 C . 张学良 D . 毛.泽东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

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C

七七事变

揭开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D

百团大战

提高了国民党军队的威望

A . A B . B C . C D . D
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那一天”令人铭记,催人奋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那一天,火炬高擎。简述那一天学生提出“外争国权”的历史背景及结果。

  2. (2) 那一天,烽火燎原。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述七七事变是中国十四年抗日烽火中的重要节点。(要求史论结合,表达简洁)

  3. (3) 那一天,全民欢腾。请谈谈你对“全民欢腾”的理解。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下列与此相关的战役有(   )

①平型关战役②平津战役③百团大战④辽沈战役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人民群众蕴藏着伟大的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回忆录》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把敌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使革命得到发展。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三:历史总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给我们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1978年冬,小岗生产大队的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在包产到户的“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施了“大包干”。一场改变中国亿万农民命运的实践,正由他们拉开序幕。

——摘编自《小岗人家四十年》解说词

材料四: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 (1) 上层社会力量与哪一阶级力量对比显得微不足道?促使此阶级力量“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思想武器是什么?
  2. (2) 中国共.产.党28年里如何凝聚人民群众力量使革命得到发展?列举两个史实并加以说明。
  3. (3) 根据材料三,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岗村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得以推广的原因。
学习历史要注重因果关系,以获得合理的历史解释。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原因

结果

A

南昌起义爆发

清王朝土崩瓦解

B

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

东北三省完全沦陷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D

偷袭珍珠港

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A . A B . B C . C D . D
材料一:……日本的经济和军事领导人一直都在鼓吹“生存空间”论。他们认为日本应该征服一个使日本能自给自足、在经济上不依赖其他地区的帝国。大萧条造成的破坏使得“生存空间”论在日本很有说服力,……这些周密的分析是日本人决定在1931年决定在中国东北采取行动。

-----选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201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举行盛大阅兵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习主席阅兵讲话中提到“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1. (1) 材料一中的行动指什么,分析这一行动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 (2) 阅读年代尺,根据提示填上对应的事件。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原因,并举一实例证明中国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材料一】设使内战扩大,张、杨长期禁锢蒋氏,则事变的进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汪精卫等)的阴谋。在这种情形下,共.产.党坚决主张和平解决。这就是全国人民的主张,因为现在的内战是人民所痛恶的。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人民公社体制不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党中央指出:“我国农业问题的这种严重性、紧迫性,必须引起全党同志的充分注意。”……到1982年,实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生产队迅速增加到86.7%。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习.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党全国人民要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这一事件的理由。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造成我国农业问题的因素及我党解决这一问题的举措。
  3. (3) 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史命。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简洁)
船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某校九年级(1)班设计了一次主题为“识名船看发展”的宣传栏。请结合宣传栏,回答问题。

  1. (1) 观察图片,致远号巡洋舰与郑和宝船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这一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 (2) 致远号巡洋舰的出现源于中国近代的哪一次探索?作为当时北洋水师最新式的舰船,致远号巡洋舰的最终结局说明了什么?
  3. (3) 结合密苏里号战列舰的介绍,解释此舰船闻名于世的原因。
  4. (4) 以上名船展示了我国怎样的发展历程?这对我们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
小酒馆文化是一种老北京文化,二两酒一盘花生米就能谈天说地热闹非凡。20世纪20年代末,小酒馆内可能在谈论(    )

①傅作义部队接受和平改编                   

②南方黄埔军校的建立

③北伐势力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       

④日军轰炸宛平城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根据小明同学的读书摘记,回答16-18题。

  1. (1) 摘记1所摘文献可以用来佐证秦朝在地方推行(   )
    A . 郡县制度 B . 刺史制度 C . 行省制度 D . 改土归流 
  2. (2) 最有可能导致摘记2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 中国近代工业诞生,国货增多 B . 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政局动荡 C . “五四”爱国运动影响,抵制洋货 D . 中日之间爆发战争,贸易受阻
  3. (3) 下列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中,可以由摘记3推断得出的是(   )
    A . 中国战略部署得当 B .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 C . 国共两党携手抗敌 D . 海内外中华儿女同仇敌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中国共.产.党为日寇进攻卢沟桥通电

材料二:(近代以来)一次次的斗争,都不幸的以失败告终,中国人民复兴中国的梦始终未能完成……可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复兴中国的梦想开始成为现实。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

——习.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的讲话

  1. (1) 材料一中提到 “新的大事变”所指的历史事件及这场事件的意义?为了实现全民族抗战,国共两党作出了怎样的努力?
  2. (2)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的理解。
  3. (3) 材料三中习.平总书记的讲话给我们以什么启迪?
聚焦近代纺织业变迁足迹,探寻历史的深刻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十倍)……查进口洋货,以洋布为大宗……洋布为日用所必需,其价又较土布为廉,民间争相购用,而中国银钱耗入外洋者实已不少。          ——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82年)

材料二:江苏常州大成纺织企业是百年老字号,它的发展历程如下图所示:

示例一:1916年大纶纺织厂能投产当年就盈利,客观上与1914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有利外部环境有关。

  1. (1) 材料反映李鸿章觉察到了当时中国纺织业存在的什么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哪些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2. (2) 结合大成企业的发展历程,联系相关史实,仿照示例,说明大成企业兴衰背后的客观原因。
  3. (3) 从两则材料反映的纺织业变迁历史中,我们最应获取的启示是什么?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一座曾深刻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城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补充完整年代尺中的相关史实,分别简述其历史背景。
  2. (2) 从材料中选择两则史实,分别说明武汉曾深刻影响中国的历史进程。
以下能佐证“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史论的史实有(    )

①中国组织远征军赴缅甸作战 ②美军在中途岛对日军作战

③中国战场牵制大量日本军力 ④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战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梁启超认为:“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关系成立的是(    )

A

“九一八”事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B

美国通过《独立宣言》

确立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C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D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

A . A B . B C . C D . D
重大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历史事件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拉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②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③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

④蒸汽机的普遍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对图解读正确的有(    )

①甲段变化是由于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

②乙段变化反映出“左”倾错误的危害

③丙段变化说明土地革命激发革命热情

④丁段变化体现了解放战争的顺利推进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以下是战役能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对日军进攻了积极抵抗的有 (  )  

①辽沈战役     ②淞沪会战     ③太原会战     ④徐州会战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