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知识点题库

忆往昔,南海边响起春雷;看今朝,南中国再涌春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珠三角——试验田

泛珠三角——新景象

     广东顺德加快自主设计,开发智能电饭煲等创新产品;中山市建立了专利的快速维权和快速授权两大通道;粤闽、粤桂分别签署汀江一韩江流域、九洲江流域水环境补偿协议,加强生态旅游、生态农产品开发和合作。

注:泛珠三角包括闽、赣、湘、粤、桂、琼、川、黔、滇和港、澳特别行政区。

  1. (1)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设置了哪些对外开放的“试验田”?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它们成为“试验田”的原因。

  2. (2) 联系材料中的新景象,归纳泛珠三角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先行经验。

城市是人类写在大地上的行为艺术,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78年到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由17.9%逐步上升为56.1%.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相对进展缓慢,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因为要增加一些投入;另一方面农民有城市生活成本高和保障等方面的担忧,也存在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材料二:按照常住人口计算,2015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7亿。问题是这7.7亿人口中包括2.5亿的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常住人口,他们在城镇还不能平等享受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带来一些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

材料三: 2015年12月浙江省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全面放开县(市)落户限制,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加大职业培训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1. (1) 我国城镇化率的快速上升得益于什么历史性决策?根据材料一说说户籍人口城镇化相对进展缓慢的原因有哪些?

  2. (2) 材料二从侧面反映我国还存在什么矛盾?请说说这一矛盾存在的阶段和范围。

  3. (3) 结合三则材料,你觉得浙江省户籍制度改革有哪些作用?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设使内战扩大,张、杨长期禁锢蒋氏,则事变的进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汪精卫等)的阴谋。在这种情形下,共.产.党坚决主张和平解决。这就是全国人民的主张,因为现在的内战是人民所痛恶的。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人民公社体制不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党中央指出:“我国农业问题的这种严重性、紧迫性,必须引起全党同志的充分注意。”……到1982年,实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生产队迅速增加到86.7%。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习.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党全国人民要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这一事件的理由。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造成我国农业问题的因素及我党解决这一问题的举措。
  3. (3) 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史命。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简洁)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历史时期有过不同的名称,它反映了不同时期特定的时代特征,具有不同的历史内涵。

材料二:走进纪念馆,序厅的圆雕向人们无声地诉说着84年前那段石破天惊的历史,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

材料三:在这“第二次革命”的征途上,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着人民,突破了一个又一个传统“禁区”,闯过了一道又一道艰难险阻。成功与挫折相伴,反思与期盼链接,欢欣与忧虑交织。……随着城乡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亲历国民经济由温饱向小康的跨越,历史留给国人无数难以忘却的记忆。

——《新华网》

  1. (1) 请你将下列表格填完整。写出中国共.产.党军队出现的相应革命时期。

    军队名称

    革命时期

    工农红军

    八路军

    抗日战争时期

    人民解放军

  2. (2) 江西被称为红色的土地,这里有三大摇篮,即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革命和共和国的摇篮。请分别指出三大摇篮分别在何地。
  3. (3) 材料三中“第二次革命”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成果。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追求与现实的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相关链接】五四以后,寻找真理、探索新的救国之道、改造社会的呼声,在进步知识界中迅速高涨起来……正在这个时候,十月革命和俄国苏维埃制度的影响,透过重重封镇来到中国,人们视它为“20世纪的世界新潮”而热烈欢迎它;社会主义就成了最时髦的东西,成了人们公认的新思潮。数以百计的刊物对它表示好感和向往,用以代替往日对资本主义的向往。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写出年代尺中A、B处的重大历史事件。
  2. (2) 根据相关链接指出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成为最时髦的原因,并说说这一新思潮的历史影响。
  3. (3) 在年代尺①②中任选一处,说说为什么能够在短期内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成就。
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来自多方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工业生产情况(部分)

【注】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垄断了世界工业和海外贸易,被称为“世界工厂”。

材料二:明治维新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871年

①成立文部省,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三级教育体制,重金聘请欧美教授任教

1872年

②颁布《固定银行条例》,移植欧美股份公司制度

1873年

③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

1881年

④发布《劝农局处务条例》,提出“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1883年

⑤修建“鹿鸣馆”,馆内有18个西洋式活动厅室,成为推广欧式生活的场所

材料三:20世纪以来,中国发生了许多思想变革,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

  1. (1) 请概括材料一中英国工业发展状况,并指出影响这一状况的非政治变革的历史事件。
  2. (2) 表中体现“文明开化”政策的是(写出序号)。日本这一系列改革最终导致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结合年代尺和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三的表格。
  4. (4) 综合对上述材料的探究,请归纳出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

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一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材料四:

材料五: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也可以说是攻坚期,的确是因为它要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

——李克强

  1.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日本新领导人和康有为等人向西方学习的不同之处。
  3. (3) 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取得怎样的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制度保障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下列事件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迈上新征程的是(    )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②十二届三中全会

③邓.小平南方谈话

④中共十四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以下是新中国一位普通农民日记中的记录,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生产队在我家门口树底下召开社员会…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

②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

③回家后,看见村里一下子已大变样,成了红卫兵的世界

④家里的锅都归了公社,说是要炼钢铁。

A . ①②④③ B . ②③④① C . ②④③① D . ④②①③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曾流行过一个口号:“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当时,有的国家领导人认为,中国将很快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出现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由于(    )
A . 吸取了“大跃进”运动的教训 B . 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 .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D . 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回顾中华民族1919-2019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带领和团结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共担革命重任——“回顾1919-1949”

【材料一】

共探建设之路——“再现1978”

【材料二】由于文化大革.命,我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几乎断绝,已无法了解世界发展大势,因而迫切需要走出国门看世界。在中共中央的组织下,从1978年起,全国欣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出国考察热潮。仅从1978年1月至11月底,出国考察人员达529批,共3213人。这些考察团被称为对外开放的“侦察兵”。在众多的出国考察团中,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领的西欧考察团最受瞩目。

——摘自《中国现代史》何成刚等著

【材料三】1978年6月,中央政治局三次开会,专门听取了访日团、访港澳团和访西欧团的汇报。…谷牧主要谈了三点:一是二战后,西欧发达国家的经济确有很大发展……我囯大大落后了,形势咄咄逼人……二是这些国家大都对华友好,由于资金过剩,技术要找市场,商品要找销路,因此都非常重视与中国发展经济贸易来往……三是发展对外经济交往中……如补偿贸易、合作生产、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等,我们可以研究采用,以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

——摘自《关键抉择一一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25个历史节点》

改革开放跨世纪——历程1978-2018”

【材料四】

【材料五】改革开放大事记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

1980年

对外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

1982年

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4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进一步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

开辟了三个沿海经济开发区。

1997年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2年

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2007年

中共十七大,提出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012年

中共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2017年

中共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 (1) 为实现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做了哪些努力?(请用语句描述的方式,体现出中共的努力,举两例)
  2. (2) 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改革开放决策是“国内外大势呼唤”的结果。
  3. (3) 材料四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4. (4) 综合材料二至材料五,运用所学知识,概括地说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层次清晰。)
2019年11月,习.平主席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向全世界宣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对外关系发展年代尺

材料二: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这)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第17个年头。

▲1978年至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9.4%,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18%左右,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2018年中国对外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30.5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2.6%。中国货物贸易顺差3517.6亿美元,再创全球第一。中国的对外进出口贸易从1978年的排不进全球前20名,到现在稳居全球第一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 (1) 在材料一中①②处分别填上历史事件和朝代,并概括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块界碑”这一论断的原因。
  3. (3)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必要性。(要求: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言为心声。以下历史人物与其语言思想对应一致的是(    )

人物

语言思想

A李鸿章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B孙中山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C钱学森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我不能放弃祖国。

D邓.小平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政,故要社会革命。

A . A B . B C . C D . D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的百年历程。

[开天辟地]

材料一:五四运动后,《新青年》 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进行社会革命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宣传。据《新青年》调查,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1920 年夏,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进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 央”的作用。

——摘编自熊月之等 《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改天换地]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分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无数事实表明,改革开放前的奋斗探索,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这两个历史时期,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

——摘编自习.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共“一大”选在上海召开的原因。
  2. (2) 结合材料二的图文资料,论述“这两个历史时期,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正确性。
近年来,在以习.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下,粤港澳大湾区发挥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优势,迈出坚实步伐,向着国际一流湾区逐浪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粤港澳大湾区示意图

材料二:相关链接

大湾区拥有多所世界级高校,聚集了华为等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企业,并建有光明科学城等重要科技创新平台。大湾区整合优化区内资源配置,围绕创新布局,协同创新,携手共建。以粤剧、醒狮等为代表的岭南文化已成为三地共通的文化语言,彰显出大湾区独特的人文魅力。

  1. (1) 写出图中海域A和特别行政区B的名称。
  2. (2) 结合材料一,从改革开放的角度,分析我国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国际一流湾区的合理性。
  3. (3) 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闸述我国如何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国际一流湾区。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与1992年,2001年分别对应的事件是( )

①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③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   ④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此皆古昔未有也。

——《贞观政要》

材料二:

照片①1951年四川合川,农民高兴地烧毁了地主的田契

照片②1979 年,广州郊区的农民领取土地承包合同书

相关链接:

20 世纪 50 年代起,乡村复兴运动率先在一些发达国家兴起。

日本大分县政府在乡村开设农业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学习培训班;农户根据信息及市场反馈不断调整产品种类、价格及营销策略。瑞士社会资本助推乡村振兴,当地的老百姓及私营企业主相互合作,精诚团结,抱团发展。

  1. (1) 材料一描绘了当时怎样的社会面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初期出现这一现象

    的政策原因。

  2. (2) 写出材料二中两张老照片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名称。请任选一项,说明其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3. (3) 根据“相关链接”,说说他国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借鉴意义。
体制的改革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就要到来的时候……我国社会生活中又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主要是土改以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产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在城市,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已经经历几大回合……使党不能不考虑加紧和扩大农村的互助合作运动和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

——中央党史研究宣《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二:

材料三:


脱贫攻坚战以来贫困县数量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初期我国为解决“一些新的矛盾”所采取的措施。并指出这场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2. (2)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的有机结合,是党的领导和人民参与的结合。根据年代尺提供的信息列举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史实各一例。
  3. (3) 请根据图表信息,概述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
“转换经营机制”“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权责明确”等说法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  ) 
A . 农村新貌 B . 国企改革 C . 特区发展 D . 法制建设
某同学尝试用表格进行学习整理。下表中史实与结论搭配正确的是(    )

序号

史实

结论

哥伦布船队远洋航行

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使中国进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标志着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