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知识点题库

已知:(1)胆矾失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 ΔH=+Q1kJ/mol
(2)室温下,无水硫酸铜溶于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s)===Cu2(aq)+SO42- (aq) ΔH=-Q2 kJ·mol1
(3)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则Q1Q2的关系是(Q1Q2为正数)(      )

A . Q1>Q2 B . Q1Q 2 C . Q1<Q2 D . 无法确定
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 △H=-57.3 KJ/mol,向3份同体积0.2 mol/L的NaOH溶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的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H1、△H2、△H3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 △H1>△H2>△H3 B . △H2>△H3>△H1 C . △H2>△H1>△H3 D . △H1>△H3>△H2
完成下题

  1. (1) 已知:2CH3OH(l)+3O2(g)═2CO2(g)+4H2O(g)△H1

    2CH3OH(g)+3O2(g)═2CO2(g)+4H2O(g)△H2 , 则△H1△H2

  2. (2) 在298K、100kPa时,已知:

    2H2(g)+O2(g)═2H2O(g)△H1

    2HCl(g)═Cl2(g)+H2(g)△H2

    4HCl(g)+O2(g)═2Cl2(g)+2H2O(g)△H3

    则△H3与△H1和△H2的关系是:△H3=

  3. (3) 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对环境至关重要,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已知一定条件下:

    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H=﹣1160kJ•mol1

    则该条件下,用CH4还原NO2至N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 (4) 乙烯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分之一,25℃、101kPa时,1g乙烯燃烧生成CO2气体与液态水,放出50.5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相同温度下,有下列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1)2H2(l)+O2(g)═2H2O(l)△H1=﹣Q1 kJ•mol﹣1

(2)2H2(g)+O2(g)═2H2O(l)△H1=﹣Q2 kJ•mol﹣1

(3)2H2(l)+O2(g)═2H2O(g)△H1=﹣Q3 kJ•mol﹣1

则Q1、Q2、Q3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A . Q1=Q2<Q3 B . Q2>Q1>Q3  C . Q3>Q2>Q1  D . Q1=Q2=Q3
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

H+(aq)+OH(aq)=H2O(l);△H=﹣57.3kJ•mol﹣1

向1L0.5mol/L的NaOH溶液中分别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H1、△H2、△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 △H1>△H2>△H3 B . △H2<△H3<△H1  C . △H1=△H2=△H3  D . △H1<△H3<△H2
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l)△H=﹣57.3kJ•mol1 . 分别向1L 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H1、△H2、△H3 ,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 △H1>△H2>△H3 B . △H1<△H2<△H3   C . △H1=△H2<△H3 D . △H1<△H2=△H3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C2H5OH(l)+2O2(g)═2CO(g)+3H2O(g)△H1

C2H5OH(l)+3O2(g)═2CO2(g)+3H2O(g)△H2

C2H5OH(g)+3O2(g)═2CO2(g)+3H2O(l)△H3

C(s)+H2O(g)═CO(g)+H2(g)△H4

2C(s)+2H2O(g)═2CO(g)+2H2(g)△H5

其反应热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 △H3<△H2<△H1<△H4<△H5 B . △H1<△H2<△H3<△H5<△H4 C . △H4<△H5<△H1<△H2<△H3 D . △H4<△H5<△H3<△H2<△H1
在一定条件下有反应:2SO2(g)+O2(g) 2SO3(g) △H=-197kJ/mol.现有容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定容容器。在上述条件下分别充入的气体和反应放出的热量(Q)如表所示:

容器

SO2(mol)

O2(mol)

N2(mol)

Q(kJ)

2

1

0

Q1

1

0.5

0

Q2

1

0.5

1

Q3

根据以上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Q1<197 B . 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生成1molSO3气体放热98.5kJ C . Q2=Q3 D . Q3<Q1<2Q2
下列有关能量的判断和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 . 由C(s,石墨)=C(s,金刚石)  ΔH=+1.9 kJ,可知: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B . 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更多 C . 由H(aq)+OH(aq)=H2O(l)  ΔH=-57.3 kJ/mol,可知:含1 mol/L CH3COOH的溶液与含1 mol/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小于57.3 kJ D . 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1/2O2(g) =H2O(l)  ΔH=-285.8 kJ/mol
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HCO3-(aq)+H+(aq)=CO2(g)+H2O(l)为放热反应 B . H1>∆H2 H2<∆H3 C . CO32-(aq)+2H+(aq)=CO2(g)+H2O(l) ∆H=(∆H1+∆H2+∆H3) D . H2CO3(aq)=CO2(g)+H2O(l),若使用催化剂,则∆H3变小
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l)  ΔH=-57.3kJ/mol。向1L 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①稀醋酸  ②浓硫酸  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ΔH1、ΔH2、ΔH3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 ΔH1>ΔH2>ΔH3 B . ΔH1<ΔH3<ΔH2 C . ΔH1<ΔH2<ΔH3 D . ΔH1>ΔH3>ΔH2
已知:Fe2O3(s)+ C(s)= CO2(g)+2Fe(s)    ΔH=+234.14 kJ/mol,

C(s)+O2(g)=CO2(g) ΔH= -393.5 kJ/mol,

则2Fe(s)+ O2(g)=Fe2O3(s)的ΔH是(    )

A . -824.4 kJ/mol B . -627.6 kJ/mol C . -744.7 kJ/mol D . -169.4 kJ/mol
为解决目前燃料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有专家提出如图所示利用太阳能促使燃料循环使用的构想。过程Ⅰ可用如下反应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过程Ⅰ的能量转化形式为:能转化为能;
  2. (2) 请完成第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上述转化过程中, 的关系是
  4. (4) 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见下表:

    共价键

    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能量/

    393

    460

    941

    499

    反应生成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氢卤酸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定条件下,气态原子生成1molH—X键放出akJ能量,则该条件下 B . 相同条件下,HCl的 比HBr的小 C . 已知HF气体溶于水放热,则HF的 D . 相同条件下,HCl的 比HI的大
关于下列 ΔH 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CO32-(aq)+H+(aq)=HCO3-(aq)ΔH1

②CO32-(aq)+H2O(l) HCO3-(aq)+OH(aq)ΔH2

③OH(aq)+H+(aq)=H2O(l)ΔH3

④OH(aq)+CH3COOH(aq)=CH3COO(aq)+H2O(l)ΔH4

A . ΔH1<0ΔH2<0 B . ΔH1<ΔH2 C . ΔH3<0ΔH4>0 D . ΔH3>ΔH4
已知:(1)H2(g)+ O2(g)=H2O(g) ΔH=akJ/mol

⑵2H2(g)+O2(g)=2H2O(g)  ΔH=bkJ/mol

⑶H2(g)+ O2(g)=H2O(l) ΔH=ckJ/mol

⑷2H2(g)+O2(g)=2H2O(l)  ΔH=dkJ/mol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 a<c<0 B . b>d>0 C . 2a=b<0 D . 2c=d>0
我国在2021年两会上首次将碳达峰、碳中和写人政府工作报告,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转化利用是碳治理的重要方法,有利于实现碳资源的有效循环。

已知:甲醇的气相标准燃烧热(焓):

氢气的标准燃烧热(焓):

转化为

回答下列问题:

  1. (1)    
  2. (2) 制备甲醇两种路径的势能图如图,根据势能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 提高分压一定可以提高CO2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速率 B . 甲酸盐路径的决速步反应是 C . 中间体更稳定 D . 使用高活性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焓变,加快反应速率
  3. (3) 研究者向恒压(3.0MPa)密闭装置中通入反应物混合气[混合比例),测定甲醇时空收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甲醇时空收率是表示单位物质的量催化剂表面甲醇的平均生成速率)。请解释甲醇时空收率“抛物线”前半段升高的原因:,催化剂最佳配比、最佳反应温度为

  4. (4) 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速率方程可表示为 , 其中k为速率常数,各物质分压的指数为反应级数。实验结果表明,速率常数与反应级数均受反应温度的影响。使用催化剂时,反应温度由169℃升高到223℃,若反应级数反应级数不变,试计算速率常数之比
  5. (5) 在催化加氢制甲醇过程中存在竞争性的反应产生CO:    , 在恒温密闭容器中,维持压强和投料不变,将按一定流速通过反应器,二氧化碳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若催化剂活性受温度影响不大,试分析235℃后图中两条曲线下降的原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温度、溶剂均可调控物质的溶解能力 B . 小于0 C . 的过程中大于0 D . 的键能大于的键能 ,与氢气反应的活性强于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图Ⅰ验证反应的热量变化 B . 图Ⅱ比较乙醇中羟基氢原子和水分子中氢原子的活泼性 C . 图Ⅲ比较Fe、Cu的金属活动性 D . 图Ⅳ制取并收集乙酸乙酯
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随能量的变化。
  1. (1) “即热饭盒”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它可利用下面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释放的热量加热食物。
    A . 生石灰和水 B . 浓硫酸和水 C . 钠和水
  2. (2) 2H2 (g) + O2(g) = 2H2O(l) △H= -572 kJ/mol,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可用图中的(填a或b)表示。

  3. (3) 已知常温下红磷比白磷稳定,在下列反应中:

    ①4P(红磷,s)+5O2(g)=P4O10(s) △H=﹣Q1kJ•mol1

    ②P4(白磷,s)+5O2(g)=P4O10(s) △H=﹣Q2kJ•mol1

    若Q1、Q2均大于零,则Q1和Q2的关系为____(填字母序号)。

    A . Q1>Q2 B . Q1=Q2 C . Q1<Q2 D . 无法确定
  4. (4) 已知拆开2molHCl分子中的化学键需要消耗862kJ的能量,则③、④的数值为:③kJ;④kJ。

  5. (5) 已知298 K时:

    C(s)+O2(g)=CO2(g) △H1= -393.5 kJ·mol-1

    CO(g)+O2(g)=CO2 (g) △H2= -283.0 kJ·mol-1

    写出C与O2反应生成CO的热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