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知识点题库

下列事实或现象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的是(   )
A . 夏天冰镇啤酒倒入杯中,泛起大量泡沫 B . 氯水保存要在低温暗处 C . 工业上制氨要用高温,催化剂 D . 为提高SO2转化成SO3的量,常通入过量氧气
下列平衡体系中,升温或减压都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ΔH<0表示放热)(  )
A . N2(g)+3H2(g) 2NH3(g) ΔH<0 B . N2(g)+O2(g) 2NO(g) ΔH<0 C . 2SO2(g)+O2(g) 2SO3(g) ΔH<0 D . C(s)+2H2O(g) CO2(g)+2H2(g) ΔH>0
下列各图示与对应的描述相符合的是(   )

A . 图甲表示分别稀释pH=11的NaOH溶液和氨水时溶液pH的变化,图中b>a=100 B . 图乙表示某化学平衡的移动,在t1时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加入催化剂 C . 图丙表示平衡2NO2(g) N2O4(g)在t1时迅速将体积缩小后c(N2O4)的变化 D . 图丁表示CH3COOH溶液中通入NH3至过量的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氢气是一种清洁、高效新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 (1) 工业上利用甲烷制备氢气的反应为:CH4(g)+H2O(g) CO(g)+3H2(g)

    已知:

    ①H2(g)+ O2(g)=H2O(g) △H1=-198kJ/mol

    ②2CO(g)+O2(g)=2CO2(g)      △H2=-576kJ/mol

    ③CH4(g)+2O2(g)=CO2(g)+2H2O(g)     △H3=-846.3kJ/mol

    则CH4(g)+H2O(g) CO(g)+3H2(g)     △H4=

  2. (2) 工业上利用CO和H2合成清洁能源CH3OH,其反应为:CO(g)+2H2(g) CH3OH(g) △H=-116kJ/mo1

    ①如图表示CO的平衡转化率(α)随温度和压强变化的示意图。X表示的是,理由;Y1Y2 (填“<”、“=”、“>”)。

    ②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和4molH2 , 在一定条件下经过10min达到平衡状态c 点处。则在该条件下,从开始至达到平衡状态v(CH3OH)=,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

    ③下列措施既能增大反应速率又能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的是

    A.使用催化剂    

    B.及时分离CH3OH     

    C.升高温度    

    D.增大压强

  3. (3) 已知燃料电池的比能量与单位质量燃料物质失去的电子数成正比。理论上H2、CH4、CH3OH的碱性电池的比能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下列生产、生活等实际应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 实验室中配制FeCl3溶液时,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 B . 钢铁在潮湿的环境下易生锈 C . Mg(OH)2沉淀可溶解于NH4Cl溶液中 D . 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效果好
在4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 zC(g)。图甲表示200 ℃时容器中A,B,C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图乙表示不同温度下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随起始n(A)∶n(B)的变化关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2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6.25L2/mol2 B . 由甲图和乙图可知,反应xA(g)+yB(g) zC(g)的ΔH<0,且a=2 C . 200℃时,向容器中加入2molA 和1molB,达到平街时C的体积分数大于0.25 D . 当外界条件由200℃降温到100℃,原平衡一定被破坏,且正反应速率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 光照新制的氯水时,溶液的pH逐渐减小 B . 加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NH3 C . 含有Fe3+、Cu2+的溶液中加入CuO使Fe3+产生Fe(OH)3沉淀 D . 增大压强,有利于SO2与O2反应生成SO3
已知在25℃时,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

①N2(g)+O2(g) 2NO(g) K1=1×10-30

②2H2(g)+O2(g) 2H2O(g) K2=2×1081

③2CO2(g) 2CO(g)+O2(g) K3=4×10-9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NO分解反应NO(g) 1/2N2(g)+1/2O2(g)的平衡常数为1×10-30 B . 根据K2的值可以判断常温下H2和O2很容易反应生成H2O C . 常温下,NO、H2O、CO2三种物质分解放出O2的倾向顺序为NO>H2O>CO2 D . 温度升高,上述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均增大
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  2X(g)+Y(s) 2Z(g)增大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
A . 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 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 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不发生移动 D . 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已知:CO2(g)+3H2(g) CH3OH(g)+H2O(g) ΔH = - 49.0 kJ•mol-1。向3个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分别投入物质的量比为 3∶4 的CO2和H2 , H2的物质的量(mol)随时间(min)变化如下表(T表示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第I组在0~8 min内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 mol·L-1·min-1 , 且放出98 kJ热量 B . 第I组第10 min后,恒温,再充入1 mol CO2(g)和3 mol H2O(g),则v <v C . 3 min时,保持T2 , 若对第II组加压使体积缩小2 L,重新达平衡后各组分浓度与第I组相同 D . 对比第I和第III组,在 0~4 min内,能说明H2的平均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4mol充入4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 2Z(g)Δ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t/min

2

4

10

15

n(Y)/mol

0.32

0.28

0.20

0.20

A . 反应前4min平均速率v(X)=7.5´10-3mol·L-1·min-1 B . 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20 C . 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v(正) D .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8mol气体X和0.8mol气体Y,到达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50%
下列措施或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 在合成氨(正反应放热)的反应中,升温有利于氨的合成 B . 含有酚酞的氨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铵,溶液颜色变浅 C .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 D . H2、I2、HI三者的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在25℃时,用蒸馏水稀释1mol/L氨水至0.01mol/L,随溶液的稀释,下列各项中始终保持增大趋势的是(   )
A .     B . c(H)·c(OH) C .     D . c(OH)
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 A和2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xC(g)+2D(g),2min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0.8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4mol/L。由此推断:
  1. (1) x值等于
  2. (2) B的平衡浓度为
  3. (3) A的转化率为
  4. (4) 生成D的反应速率
  5. (5) 如果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则平衡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在三个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起始时按表中相应的量加入物质,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CH4(g)+ H2O(g) CO(g) + 3H2(g)(不发生其他反应),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容器

起始物质的量/mol

CH4的平衡

转化率

CH4

H2O

CO

H2

0.1

0.1

0

0

50%

0.1

0.1

0.1

0.3

/

0

0.1

0.2

0.6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的 H>0,图中压强p1>P2 B . 起始时,容器Ⅱ中v(CH4)<v(CH4) C . 达到平衡时,容器Ⅰ、Ⅱ中CO的物质的量满足:n(CO)< 2n(CO) D . 达到平衡时,容器Ⅱ、Ⅲ中气体的总压强之比P∶P = 4∶5
工业上,裂解丁烷可以获得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

反应1:C4H10(g,正丁烷) CH4(g)+C3H6(g)    △H1

反应2:C4H10(g,正丁烷) C2H6(g)+C2H4(g)    △H2

已知几种烃的燃烧热如下:

正丁烷

异丁烷

甲烷

乙烷

乙烯

丙烯

燃烧热(△H)/( kJ∙mol−1)

−2878

−2869

−890.3

−1559.8

−1411

−2058.3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上述数据计算,△H1= kJ∙mol−1
  2. (2) 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 (3) 在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正丁烷,发生上述反应1和2,测定丁烷的平衡转化率(α)与压强(p)、温度(T)关系如图所示。

    ①在相同压强下,升高温度,丁烷的平衡转化率增大的原因是

    ②比较压强大小:p1p2p3(填“>”“<”或“=”)。

  4. (4) 某温度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2mol正丁烷.假设控制反应条件,只发生反应1,达到平衡时测得CH4的体积分数为

    ①下列情况表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的是(填字母,双选)。

    A.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B.甲烷、丙烯的生成速率相等

    C.混合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D.丙烯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②该温度下,反应1的平衡常数K=

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足量的Ni和一定量的CO,发生反应并达到化学平衡: .已知该反应在25℃、80℃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 和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加热,该反应速率加快 B . 上述生成 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C . 恒温恒压下,若向容器中再充入少量的Ar,上述平衡将正向移动 D . 80℃时,测得某时刻 浓度均为 ,则此时v(正)>v(逆)
如图表示不同温度(T)和压强(p)对可逆反应 的影响,且 。则图中纵轴表示的意义可能是(   )

①一定条件下L的转化率     ②混合气体中M的百分含量

③混合气体中L的百分含量   ④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②③
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 , 发生反应: , 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的平衡转化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的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B . 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可提高COS平衡时的产率 C . 反应达到平衡后,仅充入少量惰性气体,则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 D . 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a、b两点对应的平衡常数:
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反应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中曲线甲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从a、c两点坐标可求得从a到c时间间隔内反应的平均速率 B . 从b点到a点的化学平衡常数不变 C . 在不同时刻都存在关系: D . 维持温度、容积、反应物起始的量不变,向反应体系中通入一些惰性气体氩气,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中曲线乙所示